第31章 买买买!多多的买 (第1/2页)
下午2点14分。
一条直达济南北城的黄土公路上。
这条黄土公路是津济公路的终点站,同时也是从城北方向进入济南的必经之路。
可以看到。
这条黄土公路车流如织,人流似雨。
车流与人流分成两个方向,你来我往,井然有序,最终汇聚成一幅出城进城的喧嚣热闹画面。
轰隆隆!
大地轻微震动,汽油发动机的声音由远而近,一列气势惊人的军卡车队出现在地平线的尽头。
城楼下方。
大大打开的城门外。
数十名身穿灰蓝军服的站岗执勤士兵纷纷睁大眼睛,惊愕地眺望着大路尽头那列军卡车队。
不过一会,由27辆解放军卡和12辆北汽吉普所组成的车队宛如一条巨蛇,缓缓抵达城门口。
“喂喂喂!”
“你们是哪部分的?”
“进城干什么?”
“没有调令和通行证,我可不敢放行。”
一名身穿灰蓝军装的上尉军官大步向前,走到第一辆卡车的车头位置,他踮着脚尖望着坐在副驾位的赵青虎,大声嚷嚷询问。
上尉军官的语气非常客气,他看见驾驶员是个上尉,副驾又坐着个少校,后方车中肯定有大人物,说不定里面就坐着第三路军的某位师长旅长。
“哪部分的?”
“老子是二十九…”
手握方向盘的钱大钧刚想开口报番号,然而话说到一半,钱大钧及时收住嘴巴。
钱大钧猛然想起,他们已经不是二十九军的人了,在别人的地盘上,番号可不能瞎报。
“二十九?”
上尉军官听见个二十九,误以为这列车队是29师的人,上尉军官立马扯开喉咙,大声说道:“这里是济南城,韩长官立过规矩,哪怕你们是曹师长的人,没有调令和通行证,一律不得进城。”
“谁说老子没有调令?”
钱大钧嗖的一下便摸出一张四四方方的公函,然后就将手伸出窗外,示意上尉军官赶紧拿去看。
接过钱大钧递来的调令,上尉军官低头一瞧,顿时有些懵逼,公函上印着翼察绥靖公署六个大字,
上尉军官只有小学文化,但他知道翼察绥靖公署指的是河北与察哈尔,而非华夏民国山东行政公署。
这也就是说。
眼前这支部队压根不是韩长官麾下的国民革命军第29师,而是河北宋哲沅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
“等等!”
“国军革命军第29军?”
上尉军官目光一凝,再度低头查看这张调令。
果不其然,公函中间还有一行小字,上面写着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第四中队。
睁大眼睛仔细确认一遍,公函上写的确实是29军大刀队第四中队,上尉军官立即将调令还给钱大钧,并对其敬了个军礼,随后就招呼兄弟们放行。
昨天他收到通知,司令部准许这支从北平而来的大刀中队进入济南,任何人不得刁难。
半分钟后。
车队顺利通过北城门,进入济南北城区。
由于大家都不是山东人,没人知道山东行政公署坐落在城内哪个位置,车队一路走走停停,最后还是在一位街头巡警的指引下,这才抵达目的地。
山东和翼察两省不同,翼察绥靖公署属于军政合一机构,军政都在一起办公,职权比较混乱,山东的军政是分开的,行政方面由行政公署负责,军务方面由第三路军总司令部负责。
虽说韩复榘身兼两职,山东最高军政长官都是他,但韩复榘并未采取军政合一的治理方法。
在山东地界,军队是一套班子,行政又是另一套班子,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当然。
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只是表面。
在民国时期,军不干政几乎不可能。
这年头,军权远远大于政权,地方驻军不给地方政府面子是常有的事,枪杆子就是硬道理。
…
济南珍珠泉大院。
此地是山东行政公署与第三路军总司令部的官衙所在地,双方都在这里办公,各占一半地盘。
珍珠泉大院在济南非常有名。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群。
珍珠泉大院兴建于明朝,属于王府,从最开始的明朝德王府,再到后来的清朝巡抚衙门,以及现在的民国山东行政公署,这地方等同三朝元老。
下午2点39分,经过层层通报。
李言在第三路军上校副官长兼行政公署秘书室主任张国选的带领下,踏进珍珠泉大院,来到院内五凤楼,五凤楼是韩复渠的日常办公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