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下乡的知青们 (第1/2页)
火车开了四天三夜的时间,终于在第四天的傍晚到了海东市。
宋芳华背着行李下了车,站在站台上深吸了一口气。
海东的空气里带着咸咸的海风味道。
“芳华,我们得先去报到点。”经过几天的相处,徐婉秋和宋芳华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至少她是这么觉得的。
“咱们得先去市里的知青办报道,然后再统一安排送我们去各个村子。不过还好火车站门口就有工作人员,不然咱们人生地不熟的,还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呢!”
王娟在一旁抱怨,“这么远,还得转车,听说海角村还在岛上呢,那我们是不是到时候还要坐船啊?”
宋芳华没回应,抬脚就开始往外走。
等出了火车站,就见旁边有二三十个人背着行李,在排队。
问过才知道,这些都是下乡来的知青,都在排队等着安排。
宋芳华跟着徐婉秋和王娟,排在队伍后面。
“同志,麻烦快点,我们站了快一个小时了。”前面有人喊。
前面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道:“急什么急?一个一个来,都得登记。”
王娟垫着脚往前看,“前面就两个人给办理,这得等到什么时候?我腿都站麻了。”
“再等等吧,总要办完手续才能走,不然咱们也不知道咋去。”徐婉秋小声的说道。
宋芳华打量着周围。
登记的地方靠着边上的墙,不远处还停着两辆解放牌卡车,车厢里已经堆了不少行李。
还有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司机蹲在墙根抽烟。
“办完手续的,去海角村得在这边集合。”一个戴着袖章的中年男人扯着嗓子喊。
等宋芳华三人拿着登记证明走过去的时候,
卡车旁边已经站了七八个人了,除了她们三个,还有四个男知青,两个女知青。
“都上车,麻利点,晚上还得赶到县城。”带着袖章的男人催促着。
众人开始手忙脚乱地往车上爬。
车厢里铺着稻草,散发着一股霉味。
宋芳华爬上去后,直接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
徐婉秋紧挨着她,王娟则挤到了另一边。
“哎,大家都是去海角村的?”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知青凑过来,“我叫石浩,蓉城人。”
有了石浩的开口,车上尴尬的气氛也活络了些。
“俺叫,孙海柱。俺就是因为吃得太多了,家里才让俺下乡的。”一个高高壮壮,看起来有些憨厚的男生摸着后脑勺说道。
“刘园园。”一个微胖的女孩说。
“吴瑶。”另一个文静的女孩声音很小。
“徐婉秋。”
“王娟。”
“我叫赵平军。”
“冯小伟。”
......
“你呢?”
“宋芳华。”
宋芳华本来是不想接话的,但所有人就像是报数一样,开始自我介绍起来。
石浩点点头,每人自报家门后就开始自来熟地聊了起来,“听说海角村穷得很,连电都没通呢。”
“可不是,我打听过了,那地方就是靠海,打鱼为生,土地基本上没多少,虽然没那么来,但是一年到头也整不了几个工分。”赵平军跟着说道。
孙海柱没说话,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已经开始担忧自己这大体格,能不能吃得饱的问题了。
他就是因为太能吃了,家里养不起,所以才下乡的。
“早知道就不报那么远的地方了。”冯小伟的眼珠子转了转,“我家里有人,本来说给我报我们附近的,我这不是想着建设祖国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