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一台水力机床的诞生 (第2/2页)
“好嘞!”铁山立刻应声,带着几名工匠上前,将烧红的铁胚放入锻锤下方的模具中。锻锤一次次落下,铁胚在模具中逐渐成型,冷却后取出,稍加打磨,便是一个合格的弩机扳机。
之前手工打磨一天才能做出三个合格的扳机,现在水力锻锤运转一个时辰,便做出了二十个,而且每个扳机的精度都一模一样,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太快了!这也太快了!”铁山拿着刚做好的扳机,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林小哥,有了这玩意儿,咱们的弩箭再也不愁不够用了!”
苏晚晴看着运转的锻锤,眼中满是异彩。她能感觉到,叶片上的阵纹正在持续引导水流动能,同时汇聚天地间的微弱灵气,不仅让水车转动得更加顺畅,还在缓慢滋养着齿轮和锻锤,减少磨损。这种机械与阵法的结合,远比她之前想象的更加奇妙。
“林舟,这台水力锻锤的效率,超出了我的预期。”苏晚晴转头看向林舟,语气中满是赞赏,“如果我们再优化一下齿轮的齿数比和阵纹的布局,效率还能再提升三成。”
“那太好了!”林舟点点头,“等忙完这一阵,我们就着手改良。不过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抬手示意村民们安静下来,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乡亲,水力锻锤的成功运转,意味着我们青禾村的生产力,将迎来质的飞跃!从今天起,我们正式建立‘军工车间’,专门生产弩箭、盾牌、投石机等武器装备,同时也生产改良后的农具,满足村里的需求!”
“好!”村民们纷纷欢呼响应,脸上满是激动。他们知道,这台水力锻锤不仅能让村里的武器更充足,还能让农耕效率更高,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林舟继续说道:“铁山,你担任军工车间的负责人,带领工匠们熟悉水力锻锤的操作,制定生产计划,确保武器和农具的产量和质量。苏姑娘,麻烦你继续优化锻锤的设计,同时研究其他水力机械,比如水力打磨机、水力锯木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放心吧林小哥,俺一定把车间管好!”铁山拍着胸脯保证。
苏晚晴也点了点头:“我会尽快拿出其他水力机械的设计图。”
接下来的几天,军工车间正式投入运转。水力锻锤日夜不停地工作,合格的弩机部件、铁叉、盾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堆积如山。村民们看着这些精良的武器和农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林舟在忙完军工车间的筹备工作后,却陷入了沉思。随着青禾村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之前派往青林镇的侦察队,来回一趟需要两天时间,信息传递极为不便。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获取消息,很可能会陷入被动。
“必须解决远程通信的问题。”林舟喃喃自语。在现代社会,电话、网络让远程通信变得轻而易举,但在这个时代,只能依靠人力传递消息,效率太低。
他想到了烽火台,但烽火台只能传递简单的信号,无法传递复杂的信息;他也想到了信鸽,但信鸽的稳定性太差,容易受到天气和天敌的影响。
“或许,可以结合阵法和电磁原理?”林舟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世界存在灵气,苏晚晴的阵法能够引导和传导能量,而电磁感应的原理,或许可以与阵法结合,制造出简易的通信装置。
他将这个想法记在纸上,画了一个初步的构想:用铜线缠绕铁芯,制成简易的电磁铁,通过电流的通断产生磁场变化,再配合阵法引导能量,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递。这便是他心中的“灵网”雏形——一个融合了电磁原理与阵法之道的远程通信网络。
这个项目比水力锻锤更加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电磁感应与阵法的结合,还需要解决电源(初步设想用蓄电池或人力发电)、导线(需要更优质的铜线)等一系列问题。但林舟知道,一旦这个项目成功,青禾村将彻底摆脱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及时掌握外界的动向,甚至与其他势力建立快速通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天傍晚,林舟站在河边,看着水力锻锤依旧在规律地运转,火星在暮色中闪烁。军工车间的灯火通明,工匠们还在忙碌着,整个青禾村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他从怀中掏出那张画着通信装置构想的图纸,眼神坚定。水力锻锤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机械与阵法结合的巨大潜力。接下来,他要集中精力,攻克远程通信这个关键难题。
“灵网”的梦想,将从这个最简单的需求开始。而这个项目的启动,也将让青禾村的技术水平,再次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只是,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构想,能否成功实现?苏晚晴在得知这个想法后,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青禾村的“通信革命”,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