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萨迦经声,银壶藏秘 (第1/2页)
越野车碾过藏北草原的冻土时,车窗外的念青唐古拉山正披着晨光。陈坤裹紧厚外套,指尖仍攥着那把月牙锤——从喀什出发前,艾买提老人特意在锤柄缠了三层藏蓝氆氇:“藏地的铜铁认氆氇的暖,就像匠人认传承的真。”他望着远处飘动的经幡,高原反应带来的眩晕感突然淡了些,爷爷日志里的藏文批注在脑海里浮现:“萨迦寺,铜壶藏于经阁,遇匠则开。”
流浪坐在副驾,正对着系统解锁的“藏地金属锻造图谱”比对数据,屏幕上是苏清瑶发来的敦煌壁画截图:“丝路乐舞银壶的壶嘴是中原的凤首形,壶身却刻着藏地的八吉祥纹,这种‘三族合璧’的样式,只有萨迦寺的‘利玛铜’锻造技艺能完成。”林墨和卢卡斯在后座捧着刚泡好的酥油茶,保温壶上的铜制吉祥结纹饰,是他们特意学的藏地纹样。
萨迦寺的红墙在草原尽头矗立时,住持洛桑师父已带着僧人等候在寺门。他身着绛红色僧袍,手中的转经筒铜轴磨得发亮:“你们修复青铜礼器的故事,早就随着经声传到了萨迦。”他目光扫过陈坤手中的月牙锤,突然驻足,“这锤柄的氆氇缠法,是我师父当年教给喀什匠人的——你们果然是传承的有缘人。”
走进寺内,经堂的酥油灯映得满堂温暖。洛桑师父引众人来到一间僻静的偏殿,殿中央的展柜里摆着一件残破的藏地银器:“这是元末的‘莲纹酥油壶’,壶身的‘利玛铜’鎏金层脱落,壶嘴的榫卯断裂,寺里的匠人修了三年都没能复原。若你们能修好它,我便告诉你们银壶的下落——这是对匠人心性的考验。”
“叮!触发主线任务‘萨迦银壶谈判’,任务要求:修复莲纹酥油壶,运用藏地利玛铜技艺与中原榫卯技法,解读壶身铭文,获得洛桑师父信任,解锁银壶线索。任务奖励:匠心值+4000,解锁‘藏地利玛铜锻造’技艺,藏文化非遗保护联盟理事资格。”系统提示音响起时,陈坤已凑近展柜,日志里的藏文批注突然清晰起来——“利玛铜需以酥油火淬炼,榫卯补配要顺木纹走,如经咒合韵”。
临时修复台设在偏殿的窗边,酥油灯的光恰好落在银壶上。陈坤用竹片轻轻刮去壶身的锈迹,发现鎏金层下竟刻着细小的梵文铭文:“洛桑师父,这铭文是‘技艺如法,传承如经’,和青铜礼器的双语铭文是同一理念。”流浪则按图谱调配“利玛铜”合金:“藏地的‘利玛铜’要掺三成红铜、七成白银,还要加少量黄金,这样鎏金层才能牢固。”
林墨用便携式显微镜观察壶嘴的榫卯结构:“这是‘藏式企口榫’,和中原的‘粽角榫’原理相通,但更讲究‘借力’——你们看这榫头的斜面,要和壶身的弧度完全贴合。”卢卡斯在一旁帮着烧制酥油火,火焰的温度被他控制得恰到好处:“洛桑师父说,酥油火的温度‘如僧人诵经,不急不躁’,这样铜料才不会脆裂。”
修复到第三日,莲纹酥油壶的鎏金层已重新焕发光彩。陈坤用爷爷的青铜刻刀补刻脱落的莲纹,每一刀都顺着原纹路的走向:“藏地纹样讲究‘随形而走’,就像经幡要顺着风飘,不能生硬。”洛桑师父在一旁诵经,酥油灯的光映在陈坤专注的脸上,突然叹道:“当年你爷爷来萨迦时,也是这样握着刻刀——他说,匠人修的是器物,传的是初心。”
当最后一道鎏金工序完成,酥油壶的莲纹在灯光下栩栩如生,壶嘴的榫卯衔接得天衣无缝。洛桑师父亲自为壶注入酥油,倒出时银壶竟发出清脆的“嗡”声,与经堂的法号声遥相呼应。“这是银壶‘认主’的声音,”他终于松口,领着众人走向寺后的藏经阁,“银壶藏在阁顶的‘传承密室’里,钥匙就是你们的手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