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喀什锻火,丝路承魂 (第2/2页)
三个小时后,一件小小的葡萄纹铜饰在两人手中成型。铜饰的葡萄粒饱满立体,藤蔓的纹路自然流畅,正是青铜礼器鼎身浮雕的缩小版。艾买提老人抚摸着铜饰,突然转身打开蒙古包的木箱,取出一本牛皮封面的《艾氏锻铜图谱》:“这是我祖父传给我的,里面记着‘丝路铜灯’的完整修复方法,还有和‘德顺斋’合作锻铜的记录。”
图谱的最后一页,画着青铜礼器的锻打工序,其中“龙形衔环”的锻法标注着“陈敬山补记”——原来当年陈坤的爷爷曾与艾买提的祖父合作,共同完成了青铜礼器的锻铜部分,只是后来战乱导致技艺拆分。“这鼎的龙纹,一半是中原的‘流云龙’,一半是西域的‘卷草龙’,”艾买提老人指着图谱,“只有我们两家的手艺合在一起,才能复原它的全貌。”
“叮!完成主线任务‘寻访西域锻铜传承人’,奖励匠心值+3500,解锁‘丝路锻铜-青铜融合’技艺,新疆非遗保护专项基金1000万到账。”系统提示音响起时,牧场的孩子们围了过来,林墨和卢卡斯正教他们用彩泥模仿锻铜纹路。“艾买提爷爷,我们想在喀什建‘少年锻铜工坊’,”林墨举起一个孩子做的彩泥铜鼎,“让丝路手艺在孩子们手里传下去。”
艾买提老人笑着点头,突然想起什么:“我祖父说,青铜礼器还有一个‘秘密’——鼎底的‘西域锻铜匠记’旁边,藏着一个小小的‘藏宝图’,指向当年存放锻铜工具的窖藏。”他用手指在图谱上比划,“就在喀什古城的老作坊地下,那里有艾家传了八代的锻锤和铜料。”
苏清瑶的考古队连夜赶来,在老作坊的地基下果然发现了一个窖藏。打开木箱的瞬间,众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不仅有十几把不同型号的锻锤,还有一块刻着“丝路合璧”的青铜残片,残片上的纹路与青铜礼器的鼎身完全吻合。“这是当年没用完的余料,”艾买提老人热泪盈眶,“有了这些,我们就能让青铜礼器恢复最原始的样子。”
深夜的喀什古城,老作坊的锻铜炉重新燃起火焰。艾买提老人掌锤,陈坤辅助,流浪则用系统校准火侯,林墨和卢卡斯在一旁记录数据。锻锤敲击铜坯的声音在古城里回荡,与远处清真寺的晚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跨越千年的丝路交响。“你爷爷要是看到这一幕,肯定会高兴的,”艾买提老人对陈坤说,“当年他们没完成的事,我们替他们完成了。”
秦峰的直播屏幕上,文旅部的官方消息弹出:“‘非遗回家’巡展新疆站将在喀什古城举办,青铜礼器的复原仪式将作为开幕式核心环节,邀请丝路沿线12国的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王伯的视频连线里,江城老街的匠人们正忙着打造巡展展台,“浪娃,我们把‘德顺斋’的老招牌修好了,等着你们带着完整的青铜礼器回家!”
艾买提老人将一把镶嵌着绿松石的月牙锤送给陈坤:“这是艾家的传家宝,现在交给你——陈、艾两家的手艺,要在你们这代合在一起,沿着丝路走下去。”陈坤接过锤,与爷爷的青铜刻刀放在一起,两件工具的铜锈在灯光下泛着同样的光泽。
“叮!触发新主线任务‘青铜礼器完整复原’,任务要求:融合中原青铜与西域锻铜技艺,完成青铜礼器的最后修复,在喀什巡展上完成‘万国来朝’系列合璧仪式。任务奖励:匠心值+5000,解锁‘全球非遗大师’称号,丝路非遗国际联盟发起资格。”
黎明时分,锻铜炉的火焰渐渐平息,第一件复原的青铜残片摆在晨光里。陈坤、流浪、艾买提老人并肩站在作坊前,看着古城里升起的炊烟。“下一站,完成青铜礼器,”流浪望向远方的雪山,“让丝路的匠心,在喀什绽放。”卢卡斯举着“全球少年非遗联盟”的旗帜跑过来,身后跟着一群举着彩泥铜鼎的孩子——那是丝路非遗的未来,也是跨越国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