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螺钿重生,匠心聚力 (第1/2页)
清晨的江城老街还浸在薄雾里,“老木坊”的木门就被推开了。流浪抱着工具箱走在前面,秦峰拎着刚买的豆浆油条跟在后面,刚进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生漆味——王伯正蹲在院里搅拌漆灰,看到两人,手里的木棍顿了顿,没说话,指了指堂屋的八仙桌。
八仙桌上摆着一个破损的漆盘,直径足有一尺,盘身是暗黄色的漆皮,边缘翘起大半,露出底下朽坏的木胎,原本镶嵌的螺钿碎片散落在旁边的瓷碗里,只剩几小块还黏在盘心,依稀能看出是“凤穿牡丹”的纹样。“这是我师父留下的明代螺钿漆盘,”王伯终于开口,声音比上次更沙哑,“十年前被洪水泡过,漆皮烂了,螺钿也掉了,你要是能修好它,我那缸祖传生漆,分文不取给你。”
秦峰凑过去看,倒吸一口凉气:“这漆盘都快散架了,木胎都朽了,怎么修啊?”
“修旧如旧,先补胎,再补漆,最后嵌螺钿。”流浪戴上手套,轻轻拿起漆盘,指尖抚过朽坏的木胎,“这是‘木胎螺钿漆盘’,明代常用的工艺,木胎要用‘樟木打底,桐木镶边’,现在胎体朽了,得先把烂木剔除,再用同材质的木料补回去。”他打开系统面板,【玉雕纹饰图谱】旁边多了个新图标——【漆艺修复图谱(明代篇)】,里面详细记载着螺钿漆盘的修复步骤,“系统刚解锁的明代漆艺资料,正好能用上。”
王伯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还懂明代漆艺?这工艺现在没几个匠人会了。”他转身从里屋抱出一堆木料,“这是我珍藏的老樟木和桐木,都是几十年的老料,你拿去用。但我丑话说在前头,这漆盘要是修坏了,生漆的事就别再提了。”
【触发支线任务:明代螺钿漆盘修复】【任务目标:运用明代漆艺修复技法,复原“凤穿牡丹”螺钿漆盘,达到“修旧如旧”标准】【任务奖励:王伯祖传生漆(50斤),解锁“老街匠人群体”人脉,匠心值1200点】
系统提示音刚落,苏清瑶的声音就从门口传来:“流浪,秦峰,我带了好东西!”她拎着一个考古工具箱走进来,打开里面是放大镜、碳十四检测仪和几卷古籍复印件,“张教授听说你们要修明代漆盘,特意把考古系的工具和资料借我带过来了,这是《髹饰录》的复刻本,里面有明代螺钿工艺的记载。”
流浪接过《髹饰录》,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这是明代漆艺大师黄成的著作,前世他直到四十岁才在博物馆见过孤本,没想到今生二十岁就能亲手翻阅。“太有用了,”他指着其中一页,“这里写着‘螺钿取深海老螺,磨薄如纸,按纹裁切,入漆三分’,正好解决螺钿镶嵌的深度问题。”
分工很快明确:秦峰用碳十四检测仪确定漆盘的年代(明代中期),再根据古籍资料绘制“凤穿牡丹”的完整纹样;苏清瑶负责识别散落的螺钿材质(深海夜光螺),联系玉石街的老杨头帮忙找同款螺钿片;流浪则专注于漆盘的胎体修复和漆层处理。
“剔除朽木得用‘软剔法’,不能用硬凿,不然会伤到底下的好胎。”流浪拿出一把微型刻刀,刀刃磨得薄如蝉翼,“先用水把朽木泡软,再用刀一点点刮掉,露出硬木胎为止。”他往漆盘的朽坏处喷了点温水,等木胎软化后,刻刀轻轻一刮,朽木就成了粉末,露出底下红褐色的硬木,“你看,这就是没朽的樟木胎,质地还很坚硬。”
王伯蹲在旁边看着,手里的烟卷都忘了点:“你这手法比我师父还细!我当年修这漆盘,用凿子把好胎都凿掉了一块,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胎体修复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流浪用老樟木裁成和朽坏部分一样的形状,再用榫卯“暗楔”的手法固定——不用一颗钉子,只在木楔和胎体接触的地方涂少量漆灰,木楔一敲进去就牢牢卡住,和原胎完美融合。秦峰拿着绘制好的纹样图跑过来:“浪哥,苏学姐查到了,这‘凤穿牡丹’是明代宫廷常见的纹样,牡丹是‘重瓣千叶’,凤凰的尾羽要分‘七尾’,和普通民间纹样不一样。”
接下来是补漆。流浪用王伯提供的生漆,加入少量丹砂调成和原漆盘相近的暗黄色,“明代漆盘常用‘三涂三磨’的技法,每涂一层漆就要晾干三天,但我们时间紧,用‘阴干箱’加速,一天就能干。”他用狼毫笔蘸漆,顺着木胎的纹理涂抹,动作均匀流畅,“漆层要薄,不然会起皱,这和玉雕的‘修光’是一个道理,讲究‘慢工出细活’。”
下午的时候,老杨头带着一包螺钿片赶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老街的匠人——一个是做漆艺的李叔,一个是嵌螺钿的张婶。“王伯跟我说了你们的事,”老杨头把螺钿片放在桌上,“这是我托人从海南收的深海夜光螺,质地和漆盘上的一模一样。我们老街的匠人都听说了,陈坤那孙子想断你们的料,没门!我们帮你一起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