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玻璃到位 (第1/2页)
靠山屯,屯子口土路。
深秋的日头虽然亮堂,但照在身上已经没了多少暖意。
路边的枯草上挂着白霜,被风一吹,瑟瑟发抖。
“驾!”
徐军手里却没拿鞭子,只是轻轻抖了抖缰绳。
老支书那匹枣红马,现在被徐军长期租用了。
打了个响鼻,拉着那辆擦得干干净净的大轱辘车,稳稳当当地走在去往县城的土路上。
车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和棉被。
这不是给人坐的,是给那即将请回来的金贵物件——玻璃准备的。
昨晚鲁老头下了死命令:这龙骨房的窗户框子(铁桦木做的)已经立好了,但这眼珠子(玻璃)要是再不镶上,等到上大冻,屋里的湿气排不出去,那墙皮就得起碱,好好的房子就毁了。
“军哥,早去早回啊!”
李兰香站在屯子口,身上穿着那件徐军淘汰下来的旧军大衣,小脸冻得红扑扑的,手里还攥着两个刚煮熟的热鸡蛋,非要塞进徐军怀里。
“拿着!路上捂手,饿了吃!”
“行了,回去吧!外头风硬。”
徐军把鸡蛋揣进怀里,贴着心口,暖烘烘的。
他看着妻子那依依不舍的眼神,心里那股子劲儿更足了。
今天,他要去县里的物资局,把那整整十箱子平板玻璃给拉回来!
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窗户上要是能镶上玻璃,那比过年吃顿饺子还让人眼馋!那代表着亮堂,代表着日子过起来了!
……
上午10:00,赵大山家。
就在徐军赶着马车意气风发出发的时候。
赵大山家那扇破木门,却悄悄地开了一条缝。
赵大山探出头,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像是一夜没睡的老鹞子,阴恻恻地扫视了一圈。
确认没人注意这边,大家都去徐军家工地看热闹了,他才缩回身子,关上门,把插销死死插上。
屋里,光线昏暗,那是常年糊着发黄窗户纸的缘故。
炕桌上,摆着一张皱巴巴的信纸,还有一支快没水的圆珠笔。
旁边,那个破旧的收音机里,还在滋滋啦啦地响着:
“……坚决打击……经济领域犯罪……严禁私人……倒买倒卖……”
赵大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那是救命的“仙气”。
他颤抖着手,抓起笔,在信纸上狠狠地写下了三个大字:
《举报信》
“……兹有……靠山屯村民徐军……目无国法……私设工厂(作坊)……雇佣劳力(王铁柱等人)……大搞资本主义复辟……”
“……其利用封建迷信(龙骨、山神爷)……拉拢腐蚀干部(杨树林、孙站长)……投机倒把……大发横财……”
每一个字,他都写得咬牙切齿,力透纸背!
写到最后,他似乎觉得还不够狠,又在那行关于龙骨的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圈。
“盗伐国家珍贵林木……数额巨大……”
“嘿嘿……嘿嘿嘿……”
赵大山看着这封信,发出了怪笑。
“徐军……你不是能打吗?你不是有钱吗?你不是有人情吗?”
“老子这次……不用拳头,不用人情。”
他把信纸折好,塞进一个泛黄的信封里,用舌头舔了舔封口,狠狠一拍!
“老子用大势压死你!!”
……
下午3:00,徐家新房工地。
“来了!来了!”
眼尖的二愣子正站在脚手架上递砖,一眼就瞅见了远处土路上那辆缓缓驶来的马车。
但这回,马车走得极慢,极稳,就像怕踩死蚂蚁似的。
“都让开!都让开!别惊了马!”
石大夯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车上拉的是啥,赶紧吆喝着众人让路。
徐军牵着马,满头大汗地走进了院子。
车斗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个木箱子,里面填满了稻草,那是县里物资局刚到的一级品平板玻璃!
这玩意儿,金贵得要命,碎一块都得心疼半天!
“我的乖乖……”
王铁柱凑过去,顺着木箱缝隙往里瞅,只见那一层层透明、平整的玻璃,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
“这得……多少钱啊?”
“多少钱?”
徐军擦了把汗,也没瞒着:“四块钱一块!这一车……六十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