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第2/2页)
秋实对此是这样理解的。对姜局长谈心得,“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像鱼儿一样收敛鳞甲,像鸟儿一样收起翅膀,随着形势的变化伺机而动,以图发展。”
“是的。和光同尘也好,戢鳞潜翼也好,都是以此来告诉人们,应该顺应时势,注意风云变幻,根据时代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抱负。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我以为却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姜局长说,“你分析啊,现在国税部门虽然是条管单位、直属管理,但地方政府拥有掌控的的荣誉、经费都是需要你们去争取的,这可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唉,你不听县政府领导的招呼,他们随时可以使你寸步难行。所以啊,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光同尘、戢鳞潜翼,这八个字,做起来确实不容易,我们共勉吧。”
秋实又向姜德仁汇报,说他最近粗略翻看了一遍《二十四史》。但就是看不进去,太繁杂了,又是古文。
你可以走捷径嘛。姜德仁沉吟一会建议秋实,你可以看伟人是如何评价书籍里那些历史人物的。他读史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他尤其喜读《二十四史》里面的人物传记。
姜德仁像是老师授课般认真地梳理着:他在《汉高祖本纪》批注:“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说“项羽不爱听别人不同意见,有三个错误,最重要的教训是不爱听人的不同意见。刘邦能打败项羽,因为他比较熟悉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并写了大家都知道的名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者,项羽是也。在阅读《陈涉世家》后写下陈胜二误。一误:功成忘本;二误:用人不当,既无才,又无德。在读《司马迁传》批注:“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对司马迁忍辱负重写下《史纪》大加赞赏。在读《后汉书》“李固、黄琼传”时,特推荐给少奇、恩来、小平阅,意在提倡李固、黄琼正直敢言,树立“讲正气”风尚,并在给某人信中,引用李固给黄琼书“人贵有自知之明”,批评某人不要当后台老板。对历史上有争议人物曹操,他在《魏武帝纪》写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对曹的“唯才是举,广揽人才”持肯定态度;尤其喜欢曹的诗词,称“真男子气,是大手笔”,多次书写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等,且在《浪淘沙•北戴河》写道:“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表达对曹操的颂扬之情。姜德仁顿了顿,接着向秋实说道,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他对郭嘉、周瑜十分钟爱,惋惜他们英年早逝;对吕蒙,他说,吕蒙没有文化,孙权劝他读书,后来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是行伍出身,不可不读《吕蒙传》。在读《梁书》“韦睿传”,提倡“全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称其为“劳谦君子”,对韦不贪财,“家无余财”颇为赞赏;读《南史》“王镇恶传”,批注:“使贪”,对王贪财图色,深表厌恶。在《旧唐书》“朱敬则传”批注“政治家、历史家”,对其一生清廉还乡时“仅余一马,数子步行而归”大加赞赏,他对清官的赞许,对贪官的鄙夷可见一斑。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盛世,他在《唐太宗本纪》批注其:“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聪明是指其为一代明君,懵懂是指其对李元昌即李世民之弟的篡权野心不知,蒙在鼓里。在读《新唐书》“康承训传”、“李义府传”时,总结出“内部分裂、因而败亡”的真理,向全党提出了“三要三不要”方针。在《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卷八考证”上批注:“分裂则二事皆不能办”,指出只有统一,才能解决好“为河(兴修水利)”与“外族入侵”二问题。在《明史》“明宣宗本纪”批注“今犹存此弊“,指出:”下情不能上达,上情不能下达,危险之至“,抨击了1958年***进期浮夸风的时弊、政弊。读“朱升传“后批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他从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中,制定了处理国际、国内问题的大政方针。还有……,不说了,你有时间可以阅读一下伟人点评它的书。东点评二十四史》,我认为该书是了解领会《二十四史》精髓的一条捷径。
“姜局长呀,你哪里是国税局长,分明是大学里的历史系的大教授哦。局长博览群书,如数家珍,以上所言极是。我真是佩服之极,五体投地啊。”秋实由衷赞许领导,并请教一个实际问题:“您对目前的地方财税体制、基层征管力量有何见解?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姜局长用筷子夹起碗里一片肉片,分析历史中研判形势:“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是解决中央宏观调控能力问题。到1998年,地方政府收入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朱总理曾经指出“费大于税”问题,并主导实行税费改革。2000年开始,地方的土地财政愈演愈烈,政府依靠卖地收入来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窟窿。你们清溪县这方面的占比高出了全市平均水平,要引起警觉了。你们这个任副县长就热衷于搞这个事情,我看他与那些房地产开发商可能有很深的交集的,你瞧他在调研中总是提及那些房地产的名称。再说了,你看他刚才所求情的企业,那些企业老总可是你县乃至是全市有头有脸的富豪老板呢。秋实啊,公务员热衷于去傍大款,为之奔走呼号,迟早必定会出问题的。”
姜局长见秋实狐疑不决,似乎没有听进去的模样,遂换了秋实前面问的另外一个话题,“辣椒炒肉,是辣椒多一点,还是猪肉多一点,要讲究一点平衡嘛。鉴于目前情形,我以为,应该建立中央与与地方财政体系,建立分税制基础上的长远安排,税制应该体现公平正义。”
秋实坦诚地表明观点:“姜局长言之有理。不过到了县里,我这个国税局长只管收税,至于财税体制问题确实未关注过。”
“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国税局长说的话呀。你应该向县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嘛。至于你提到的征管力量和效率问题。我最近看到一个资料,2014年国税、地税人员全国87万之众,组织税收收入12.95亿元,人均征税1489万元。而美国9.1万税务人员,收税30643亿美元,人均征税3366万美元,换算一下就是我国的14倍左右。”
“所以,提升税务人员的征管素质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秋实接话。
姜局长加重语气强调,“同时,培植税源,发展经济也应该成为我们税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经济决定税收嘛。”
“午餐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秋实赞叹。
“你这可是语言行贿哦,我这个人物质上抵得住不义之财,女色情感上经得起诱惑,但耳朵根比较软,听了恭维话语也会飘飘然的,这需要你们多多提醒啊!”
“我可是从内心敬佩你姜局长的才学、能力的呀。”秋实谈体会,“在灵山市系统内外,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学者型加实干型、能力超群、优秀出色的好领导啊?”
“你看看,你又在给我灌迷魂汤了。”姜局长喝了一口西红柿蛋汤,面露严正之态劝阻他,“秋实同志,到此为止吧,你这是想要捧杀我吗?”
姜局长望望吃得精光的盘子感言,真好吃,现在比我们祖辈过去的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吃月光的贫困状态,不知强了多少倍啦。
秋实接话,现在的物质生活,前辈们想都不敢想。
一个深夜。严敏翻阅戴先强在大学期间给她写的一沓信件,那些笔端流淌的情感温度依然那么强烈,薄薄的信笺虽已泛黄,依旧可以承载岁月留给心灵的温暖记忆。
她前思后想,内心涌荡起莫名的愁绪,也许自己应该下决心在书信里赶赴一场曾经错过的感情心路历程。柔软、敏感的神经牵动着她,他源于起点的感情、感触,是否曾经抵达过她的感动或感触呢?唉,就当是懵懂年少时他的一番倾述吧,而他充满狂想后的抒怀,只是换来她长长的寂寥和沉默。文字,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是,他始终没有得到她肯定的回应。严敏忧悒里轻叹一口气,放下信件。那年少时是麻木了,因为追求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如今,无须再装清高、冷艳了,趁还风韵犹存的模样,回归人性的真善美吧,给一直心里不忘她的人一个答复,准确的接受他爱的答复。严敏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是嘲笑自己的多情还是别的,连她自己都理不清楚了。
而秋实与丽丽离婚后,一到夜晚便更觉得寂寞。他端坐在书桌前,一只猫“嗖”地窜了上来,他眼前一亮,深情抚摸它柔软光滑的体毛。此猫是多年前严敏从一个亲戚家抱养过来的,与严敏分手后,一直在家,丽丽进驻后还曾经被它抓破过几次手,丽丽曾把它远远得丢弃在外面。可这猫有灵性,居然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之后,秋实对丽丽说不要亏待了它,因为它跟主人日久一定会建立默契感情的。丽丽调至省里以后,这只猫给秋实寂寥的生活增添些许安慰。秋实写过一首打油诗赞叹它的不离不弃,“饥来共食夜共眠,唯此黄猫情未变。说与斯人浑无信,有君相伴若圣贤。”如今,秋实孤家寡人,心无挂碍,愈是体味到眼前的这只黄猫的可贵,他搓着手,任凭它在身前身后呼噜呼噜地跳跃承欢,一份暖意、温情涌上心头,一种寄托、希冀、悲悯悠然而生。
秋实记起一位伟人说过的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嘿,你可是一只黄猫,捉住老鼠与否,都不是好猫,或者病猫。这可是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秋实窃笑起来,不客气地把它抛起来,它撒开四腿,似乎要出击到外去捉一只老鼠回来找秋实邀功行赏。
秋实瞥它一眼,感觉其神态滑稽可笑。转而一想,自己抑或也是一只黄猫呢?姜局长呢,他不是猫,他或许是只老虎,是丛林之中的百兽之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