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马里兰新王(六) (第1/2页)
将是兵的胆。
球场上,马里兰水龟队一如陈征的意志延伸,沉默、冰冷却又高效。
任由印第安纳山地人队众人如何挑衅,如何搏犯规,水龟队众人都岿然不动,冷冷的注视着他们。
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山地人队要两三个回合才能够勉强打进一球,可眨眼间,陈征、克里斯和迪克森等三大球星,便轮番攻坚,轻而易举的打进球框。
谁都能够看得出来,这套大核心打法的关键就是陈征,山地人队自然也不例外。
可陈征的身体条件实在是太占优势了,特别是他的那双大掌,简直就是科比的梦中情掌。
并且陈征是见过勒布朗·詹姆斯和卢卡·东契奇怎么利用这套打法掠夺荣誉,陈征自然也清楚大核心打法的缺陷。
“大核心”打法(Heliocentric),即球队的进攻体系几乎完全围绕一位超级球星来展开,由他主导绝大部分的进攻发起、得分和组织。
勒布朗·詹姆斯、卢卡·东契奇、詹姆斯·哈登(火箭时期)是这种打法的典型代表。
这种打法能带来惊人的个人数据和常规赛战绩,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尤其在高端局(NBA季后赛纵深轮次)中会被无限放大。
大核心打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极度依赖单一球员,容错率极低。
它有着“单点故障”的风险,即整个系统如同精密仪器,核心球员就是那个最重要的零件。
一旦他状态低迷、受伤或被针对性锁死,整个球队的进攻会瞬间陷入瘫痪。
因为其他球员已经习惯了由他创造机会,缺乏自主开发进攻的能力。
它还有着体能瓶颈,即大核心球员需要长时间持球,承担巨大的攻防压力。
在漫长的赛季和更高强度的季后赛中,体能的急剧消耗会导致其效率下降,在关键时刻(第四节)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第二点是容易导致角色球员功能化和“旁观者”心态。
角色球员长期接球投篮或吃饼,他们的持球进攻、处理球和阅读比赛的能力会逐渐生疏。
角色球员更像是功能的执行者,而非比赛的参与者。
且当球不在手时,角色球员容易“冷手”,难以在接到关键传球时立刻投进。
同时,角色球员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在核心球员被包夹时,而不是主动寻找机会,可能会选择站在原地观望。(勒布朗)
第三点是战术可预测性强,易被针对性防守。
第四点是防守端的潜在漏洞。(哈登、勒布朗)
第五点是对球队建设和薪资结构的挑战。
但……
以上的种种缺点,基本上都是NBA联盟的超级巨星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大学联盟中的球星,要想打这种打法,最需要考虑的,便是第一点和第二点。
有关于这两点,陈征一直都有所警惕,并未过度依赖于这套打法,且极度克制。
到了NCAA的决赛舞台,陈征终于是将这五大缺陷给规避掉,特别是收服迪克森之举,尤为关键。
“陈的体力太充沛了,已然打破了我对于黄种人的偏见。”火箭队球探轻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