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冰棍 (第2/2页)
每个孩子都期盼下一次八月十五。
坐在苞米堆上,吃着月饼,头上空旷的天空上悬挂着一轮澄澈的月亮。
前世,也有这么一天,她仔细观察着月亮里面,里面有棵大树,特别明显,还有别的什么没看出来,兔子也好,嫦娥也好,可能是想象出来的。
车来的很慢,她就躺在苞米堆上,萱萱的,有些凉,望着月亮,还有星星点点的星辰,辽远而空旷…
收秋很累,但也快,大家都紧着收,怕变天。降温、下雪都会增加秋收的难度。
都抢在变天前收拾完。
秋收圆满结束。
王海英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日,她的活永远干不完。
这不是,腌酸菜。
大白菜外面的老叶子修理干净,铺在大缸里一层,撒上一层大粒盐,再铺上一层白菜,一层一层,铺完,垫上丝袋子,人上去使劲踩,踩实成了压块大石头。
每家腌酸菜都是一缸,两缸,要吃一冬天。
腌咸菜。
萝卜,芥菜疙瘩,用盐水泡上。
酸菜,咸菜都是过一个月吃。
淘米,包粘豆包也是冬天必不可少的节目。
粘米磨成粉,和面,发酵。
芸豆,红小豆,黑豆都可以,烀熟,压碎,团圆,比乒乓球小一点。
用面包上馅,团圆。
上锅,烧火蒸熟,也是一大缸,吃一冬天。
这个年代,大家的胃口真是好啊。
酸菜汤配粘豆包,胃都没吃出毛病。
冬季储备工作基本完成。
现在到过年基本就没啥事了——猫冬。
猫冬是指爷们。
妇女还是有干不完的活。
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做棉衣,棉鞋。
纳鞋底子,做明年开春要穿的鞋子。
王海英这几年又增加了新的工作量。
也不知道李红军在哪学的做冰棍技术,学会了,在家做了一年。
第二年就跟工程队出工了,冬天也不知道哪里能开工。
李文静记忆里就是王海英一个人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做冰棍。
只有冬天能做。
大锅里水烧开,白糖放里,香精,淀粉一起搅匀。
混合液体倒入冰棍模具,一个模具是十二根冰棍。
模具放到院子里木头箱子里,盖上盖子。
液体冻实了,模具拿到屋里,放热水里,冰棍就脱模了。
该说不说,王海英是真能干啊。
累。
冷。
年年冬天,她的手上都是冻裂的口子。
冰棍儿做好了,四周围屯子的闲人,特别是青壮年都来批发,走村串屯子卖冰棍。
李文静她姥爷,大舅,大表哥,都来批发冰棍儿,冬天增加一份收入。
娘家人来了,都帮王海英干会活再走。
装冰棍儿都是用木头箱子,背在后背。
这时候,自行车很少,多数都是走路。
李文静很心疼老妈。
这么累,生活也不是多富裕。
前世,她小,很粗心。
现在她看着是不一样的心情。
有时,她会起早帮忙。
冬天的早晨特别冷,牙冻的打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