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小术通识精选》 (第2/2页)
包括那枚消耗大半、光芒已然暗淡的灵石,他也一并收回。
刹那间,永定河畔不再生机盎然。
河流、垂柳、春草、远山……
如同被一块无形的巨大橡皮擦涂抹而过。
先是边缘变得模糊,继而大片大片地褪色,露出其后深邃的黑暗。
所有的色彩与形态都被“擦除”。
黑暗持续短短一瞬。
真实的景象重新显露出来。
依旧是那座庄严肃穆的大殿。
金色的蟠龙柱,光滑的金砖地,屏风旁垂手侍立的宦官们纹丝不动。
而大殿中央,四十七个蒲团之上,服用种窍丸的官员勋贵们,保持着盘坐的姿势。
与几个时辰前的笨拙混乱相比,已有超过半数的人坐姿沉稳,呼吸匀长,手印规范;
气息隐与周围空间产生微弱的共鸣,接近《正源练气法》图谱所描绘的标准姿态,摸到了引气入体的门槛。
崇祯声音不高,却如暮鼓晨钟:
“停。”
仅仅一个字。
沉浸于体内气感、努力与天地灵机沟通的官员们,美梦初醒似的浑身剧震,从玄妙的专注状态中脱离出来。
而那些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枯坐几个时辰的少数人,更是如蒙大赦般松了口气。
接着,不少人下意识地用手抚摸身前冰凉的地板,以确认自己是否回到了真实的皇极殿,而非另一个逼真的幻境。
不待众人细品初次修炼的滋味,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
“功法入门之径,朕已传授。接下来,该挑选法术了。”
“法术?!”
殿中弥漫的疲惫与沮丧一扫而空。
众人的眼睛都在此刻亮了起来。
长生渺茫,力量却近在眼前!
谁不想挥手间呼风唤雨、驱雷策电?
然众人之中,终究还是有沉稳持重者。
英国公张维贤略微踌躇,恭敬地提出了一部分人心中的疑虑:
“陛下,臣等冒昧一问。”
“我等如今灵窍未盈,连半步胎息都谈不上,此时修习法术……是否为之过早?”
他担心修炼如读书,根基不稳,贪多嚼不烂。
崇祯则平静解释:
“修炼之道,枯坐引气并非正途。”
“功法为根基,法术为运用。”
“二者相辅相成。”
“于实践中体悟法术运转之妙,往往能反哺自身对功法的理解,加速灵气的汲取与炼化。”
“同时修习合适的法术,其进境,反比一味埋头苦修更快几分。”
旋即,崇祯掌心一翻。
一枚材质古朴、色泽温润的玉简凭空浮现,静静散发光晕。
“法术依其威能、玄奥与涉及之道则深浅,分为四品。由低至高,分别为——”
崇祯庄严宣告道:
“小术。”
“法门。”
“神通。”
“仙法。”
他的目光扫过殿中翘首以盼的众人,再度落在那枚玉简之上:
“此玉简中,录有《小术通识精选》,内载各类小术三百余门,尔等可依据自身灵窍感应与兴趣,择几项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