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半步胎息 (第2/2页)
“第一境,胎息。”
“灵窍初开,神与气交。”
“在于闭外窍,启内窍。”
“由凡俗口鼻之后天呼吸,转为灵窍之先天吐纳……”
随着崇祯的解说,人影内部的景象变得透明可见。
只见他依照某种玄奥的功法图示与口诀,收敛所有心神,将全部意念沉于丹田之处。
或观想有形——如鸡子、飞龙、鸟雀——圆融一体;
或观想一个抽象的点、没有线的面。
功法不同,观想所需不同。
所追求感应的天地灵气,亦截然不同。
“天地万气,无论清浊贵贱,皆由道弦所生,本质无差。”
崇祯的声音带着洞悉本质的肃穆:
“真正的分野,在于炼化之法。”
场景再次变化。
两道人影并排而坐,一道周身环绕着浓郁精纯的日精,另一道则只吸引稀薄驳杂的普通天地灵气。
“下乘功法,粗疏简陋,即便置于日精月华之中,亦如竹篮打水,十成灵气掠取不足一二。炼化所得更是芜杂不堪,徒增灵窍负担,进展迟缓。”
只见那被稀薄灵气环绕的人影,灵窍光芒晦暗,吸纳炼化的过程虽艰涩无比,充盈速度却快于引日精者。
“上乘功法,非但能掠取更多灵气,更能高效炼芜为菁,化异力为己用。所得灵力,至纯至厚,同境修士沛然莫御!”
更神奇的是,修炼上乘功法的杂气修士,在灵力充盈灵窍后,如甘霖般反哺灵窍本身,使其壁障愈发坚韧莹润。
灵窍空间也被悄然拓宽了一丝。
“灵窍得此滋养,不断成长,可纳更多灵力,筑就无上仙基。”
“是故功法之高下,决非虚名,乃通天之梯与踟蹰小径之别,关乎道途之远近,根基之厚薄。”
崇祯未对功法品质进行过多介绍。
大明的首批修士,在胎息阶段将使用相同的功法。
崇祯抬起食指,把场景拖回引气未成前的画面,继续道:
“待功行深厚,念与气交臻至圆满,于某次深沉存想中,丹田灵窍便会豁然洞开,伴有或温热、或清凉的实质触感。”
话音未落,静坐人影的灵窍如火种点燃,引力自其中产生,牵扯周围灵气通过体表进入周身经脉。
“灵窍既活,如启肉身秘藏,与周天灵韵初建共鸣。”
“褪凡之始,大道之门由此洞开,可言修士。”
见众人欣喜地看着演示用修士,甚至还想蹲下去抚摸其灵窍,崇祯严谨的声音再次响起:
“但,需知此刻,尚不能算真正的胎息一层。”
演示用修士如打蚊虫一般抬手,将朱纯臣伸来的爪子拍掉,吓得后者连连后爬。
韩爌等人震惊之下,急忙腾挪到虚空边缘。
成基命紧紧攥住钱龙锡的衣袖:
“怎么可能……莫非这不是幻觉……”
钱龙锡并未回应,只专心致志地听取崇祯说的每一个字:
“——灵窍初开,似雏鸟破壳。初见天地,羽翼未丰,尚不能翱翔。”
“因其内空空,未存灵力。”
“此阶段,尔等可称之为——”
崇祯戏谑道:
“【半步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