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沐瑶:呦,长大了! (第1/2页)
京城,皇宫。
御书房内,萧逸尘一如既往的烦躁。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声清越的鹰唳。
萧逸尘抬头,正看到一只雪鹰盘旋落下。
北境来的雪鹰。
是陈庆之的。
萧逸尘走到窗边,吹了声口哨,雪鹰便落在了他的手臂上。
他熟练地取下竹筒,倒出里面的信。
展开一看,是写给沐瑶的。
萧逸尘的动作顿住。
他没有犹豫,直接看了下去。
信上通篇,说的都是北境雪灾的事,没有半句私情。
萧逸尘看完,心里那股莫名的不快,消散了些许。
至少,他们还算安分。
没有在他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把这个,送到景阳宫去。”
他将信和雪鹰,一并交给了内侍总管。
得知陈庆之和沐瑶在管雪灾的事情,倒是让萧逸尘松了一口气。
起码,头疼的事情少了一件。
慕容云歌端着一碗参汤,走进御书房时,看到的就是萧逸尘疲惫不堪的模样。
“陛下,您辛苦了。”
她将参汤放到御案上,柔声劝道:“国事再要紧,也要保重龙体。”
萧逸尘看着她。
还是那张温柔似水的脸,还是那副贤淑体贴的模样。
可他却总觉得,和自己一开始想的完全不一样。
具体什么地方不对劲,他也说不上来。
“你来了。”他应了一声,端起参汤,却没有喝。
“陛下,还在为立后之事烦心吗?”慕容云歌小心翼翼地问。
“那些老臣,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陛下莫要与他们置气。”
她总是这样。
永远的温柔,永远的善解人意。
可萧逸尘现在听着这些话,只觉得刺耳。
他脑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另一张脸。
那张永远挂着讥讽的笑,永远能一句话把他堵死的脸。
那个女人,从不会劝他不要置气。
她只会告诉他,谁让你不痛快,就让他滚。
“朕累了。”
萧逸尘放下参汤。
“你先回去吧。”
慕容云歌脸上的笑容僵住。
她还想说些什么,可看到萧逸尘那不耐烦的表情,只能将话咽了回去。
“是,臣妾告退。”
她躬身退下,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
……
景阳宫。
雪鹰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沐瑶接过信,展开,一目十行地看完。
陈庆之的手段,很粗暴,但很有效。
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一个合格的火种,不应该只有忠诚,还应该有欲望和野心,以及与之匹配的铁血手腕。
她将信纸放到一旁,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面前的桌案上,铺着一卷崭新的宣纸。
她手中握着的,不是毛笔,而是一根削尖的碳笔。
纸上写满的,也不是大周通行的文字,而是一种方方正正,结构严谨的字体。
蓝星的汉字。
《君主立宪纲要》。
这是她这一个月来,唯一的成果。
革命,光有枪杆子,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笔杆子。
需要一个足以颠覆这个时代所有人思想的,全新的理论体系。
她现在写出来,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给她自己看的。
毕竟,这东西要是传出去,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她写得很慢,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她要从根源上,否定“君权神授”这四个字。
她要告诉天下人,皇帝,不是天选之子。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可以被推翻,被取代的普通人。
她写完最后一行字,放下了碳笔。
拿起陈庆之的那封信,又看了一遍。
枪杆子已经有了雏形,现在,是时候给这个雏形,添加一些理论基础了。
她拿起另一根碳笔,铺开一张新的纸。
她要给陈庆之回信。
陈庆之的信里,没有问她该怎么办。
可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信息。
他在等她的指示。
沐瑶靠在椅背上,没有立刻动笔。
她该怎么回信?
把所有的步骤,所有的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他照着做?
不。
那不是她想要的。
如果凡事都需要她来手把手地教,那陈庆之,和那个坐在龙椅上,对着奏折焦头烂额的萧逸尘,又有什么区别?
她需要的,是同志。
是一个能理解她的思想,并能独立自主地,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的,革命的同志。
而不是一个只会听命行事的,提线木偶。
这场革命,她不能只有一个人。
陈庆之是她选定的第一个火种。
她要考验他。
沐瑶坐直身体,重新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
她拿起了毛笔,快速的书写了起来。
信上,没有半分私情。
通篇,都是公事。
是关于如何处理北境那些土豪乡绅的,指导性意见。
她给了他两个选择。
“对于沧州之事,你有两条路可走。”
“一,杀。”
沐瑶的笔尖,微微一顿。
她写下这个字时,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杀,就要杀得彻底,杀得干净。更要杀得有理有据。”
“这些土豪乡绅,于灾年囤积居奇,坐视百万灾民饿死,此为取死之道。以此为名,将他们定义为‘人民公敌’。”
“发动那些你救活的灾民,发动那些被他们压榨的佃户,去清算他们,去斗争他们。”
“没收他们的全部家产,分掉他们的土地。让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分到粮食,分到土地。”
“你要让他们明白,谁才是他们的敌人,谁才是他们的朋友。你要将这百万灾民,变成你最忠诚的拥护者,变成你最悍不畏死的军队。”
“此路,见效最快,根基最稳。但,也是一条不归路。一旦选择,你与这个旧世界,再无半点转圜余地。”
写完第一个选择,沐瑶换了一行。
“二,哄。”
“哄,就要拿出真金白银,画出足够大的饼。”
“不要抢,要‘借’。以你沧州王府的名义,给所有‘捐粮’的乡绅,打下欠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