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8章 还有大殿下 (第1/2页)
裴忌踏入御书房时,暖炉里的银霜炭正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殿内弥漫的沉郁。
陛下伏案而坐,面前摊着北疆送来的急报,朱笔悬在半空,墨汁已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黑斑。
见裴忌进来,陛下才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声音带着晨起未散的疲惫:“密函你看过了?北疆粮草被劫七成,这事儿你怎么看。”
裴忌躬身行礼,目光扫过御案上的舆图。淡青色的墨迹勾勒出北疆的山川河流,雁门关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正是此次劫粮之地。
他直起身,指尖在舆图边缘轻轻敲了敲,“劫粮的人动作利落,且清楚运粮队伍的路线,臣怀疑是朝中有人泄了消息,否则北疆防线严密,外人断不可能如此精准得手。”
陛下闻言,手指捏着奏折的边角,指节微微泛白。“自己人出问题……”他低声重复了一句,眼底掠过一丝寒芒,“去年查贪腐,北疆就有人牵涉其中,原以为已经清干净了,没想到还留着祸根。”
初冬的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动案上的奏疏,陛下抬头看向裴忌,语气多了几分急切,“你且说说,眼下该如何应对?匈奴那边可有动静?”
“今年秋汛来得早,北疆牧草枯黄得快,匈奴的牛羊怕是撑不过冬天。”裴忌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向匈奴王庭的方向,“往年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派人来边境互市,今年却连个影子都没见着。想必他们是在等,等咱们粮草短缺,再趁机南下劫掠。若是将士们断了粮,别说抵抗,恐怕连守关都难。”
陛下沉默着点头,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你说得在理。”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下去,“可眼下北疆无可用之人啊。威远将军林昌华驻守西北,要防着西域的部族,动不得;英国公府……老英国公在世时,还能镇住北疆的兵,可如今接任的英国公......哪里能担此重任?”
裴忌没再接话。他知道陛下的难处,朝堂上看似人才济济,可真正能领兵戍边的,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
小英国公是老国公的独子,自小娇生惯养,去年秋天不过是去军营巡查,就因为马惊摔了腿,养了三个月才好,这样的人,别说领兵打仗,怕是连军营的规矩都拎不清。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声:“陛下,宰相大人与几位大人求见,说是有北疆的要事启奏。”
陛下眉头皱得更紧,却还是摆了摆手:“让他们进来吧。”
不多时,几位大臣鱼贯而入,为首的是须发皆白的老宰相,身后跟着兵部尚书和两位御史。几人刚躬身行礼,兵部尚书就急声道:“陛下,北疆劫粮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臣等商议了半日,觉得当务之急是尽快派得力之人去北疆督粮,同时镇守边关,以防匈奴来犯!”
“说得容易!”另一位御史立刻接话,语气带着几分急切,“派谁去?威远将军远在西北,若是调他去北疆,西域那边怎么办?万一西域部族趁机作乱,岂不是顾此失彼?”
“那总不能派小英国公去吧!”兵部尚书提高了声音,“去年他去军营,连马鞍都系不好,让他去北疆,不是把将士们往火坑里推吗?依臣看,不如从京营调一位将领过去,再让威远将军分些兵力支援,好歹能撑过这个冬天。”
“京营的将领?”老宰相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京营的兵久居京城,从未上过北疆的战场,连那边的风雪都扛不住,如何能领兵?再说,威远将军的兵力若是分出去,西北防线就空了,西域的吐谷浑部族盯着西北的马场不是一天两天了,一旦兵力空虚,他们必然会动手,到时候南北两线开战,陛下,咱们耗不起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