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以牙还牙 (第1/2页)
林晏回到舞厅时,见周小蝶仍独坐原处,有些心不在焉地摇晃着酒杯。
“孙秘书确实投敌了,”林晏在她身旁坐下,压低声音,“那女子是鬼子特务,从她身上搜出了多份军事机密和将领档案。”
他端起酒杯,语气郑重:“这次多亏你们的情报及时,若让鬼子掌握了我军部署,后果不堪设想……”
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微微摇头。
闻言,周小蝶才松了口气,轻声问道:“那两人你们是怎么处置?”
“已交给党务调查处押回刑讯室,应当能挖出更多线索。”林晏回道。
周小蝶点头起身,欲言又止,又重新坐下。
“林长官,你驻守前线,战事吃紧,怎会有闲暇来这种地方?”
林晏轻笑:“打仗也要张弛有度。今日是军座特意带我出来散心。”
见周小蝶露出礼貌却不信的微笑,他忽然升起一个念头:“你可知我理想中的夏国应该是什么样的吗?”
周小蝶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知道。”
“国富民强、人民民主、文明和谐……”林晏一字一句将社主核心价值观清晰地说出。
说罢,他对她淡然一笑,起身走向彭善的方向。
周小蝶望着林晏的背影,眼睛睁大,满脸不可思议。
她是不是听错了,即便是组织里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未必能如此流畅地道出这般完整的理想图景。那一瞬间,她几乎以为林晏是自己人。
骗子,说的这么随意,肯定不是真心的。
她呆坐良久,失笑一声,起身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此处。
“彭老哥,久等了。”林晏回到卡座,举杯向彭善致意。
“无妨,”彭善满不在乎地一摆手,眉梢一挑,带着打趣的语气说,“方才见林兄与一位女士相谈甚欢,可真让我开了眼。差点以为你只懂打仗,不闻花香呢。”
林晏并未多作解释,又与彭善闲谈片刻,二人便起身离开了舞厅。
回到38师驻地,林晏立即消耗资源点数,补充了一批兵员。
丁鹏所率的715团各营仅配备2门三英寸迫击炮,与其他步兵团每营7门的配置相比,火力明显不足。
过了十二点后,林晏生产了10门三英寸迫击炮,先行补足了两个营的缺额,剩下两个营的迫击炮缺额等到下次再说。
24日清晨,中岛师团指挥部。
师团长中岛中将向身旁的参谋问道:“昨夜情报部门计划获取的支那军防线部署情报,是否已到手?”
参谋垂首禀报:“师团长阁下,前往接应的特务未在预定时间返回,恐怕已遭不测。”
中岛沉默片刻,目光沉沉地落在作战地图上,随即冷哼一声:“无妨,即便没有情报,支那军队也绝非我大日奔黄军之敌。传令各部,今日起全力进攻,一举突破敌军防线!”
“另外,请求松井司令官调遣三个华北方面军后备步兵大队支援羽生旅团,务必突破支那38师防线。”
“嗨依。”
羽生旅团指挥部。
“旅团长阁下,这是今早传来的夏方报纸,刊载有敌军38师将领的信息。”一名作战参谋快步走入,将一份还带着油墨气息的夏国报纸递至旅团长羽生悠少将面前。
羽生悠接过报纸,目光落在头版显著位置,一名年轻军官的黑白照片旁,赫然印着两行醒目标题:
“沪上之盾,屹立不倒!林晏将军率部再挫敌锋,蕰藻浜阵地浴血记。”
“倭寇屡犯皆铩羽,我钢铁防线耀申江。”
报道正文写道:
“(本报特讯)自淞沪战事爆发以来,烽火连天,山河震荡。然我忠勇将士,浴血奋战,其间可歌可泣之战绩,不一而足。尤以我第85军38师师长林晏将军所部,成沪上最坚之壁垒,连日来屡挫敌锋,阵地岿然不动,沪上民众誉之为‘沪上之盾’,实至名归!”
“……”
羽生悠耐着性子逐字阅读,却发现除提及林晏曾隶属18军11师外,再无任何实质性情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