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他是大哥,亦是储君,未来的天子 (第1/2页)
三声问,三声答!
一声高过一声,一浪强过一浪!!
那冲天的声浪,那磅礴的气势,那无坚不摧的信念,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洪流,冲击着观礼台上每一个人的心灵!!
朱标转过身,面向高台,单膝跪地,声音铿锵。
“父皇!三大营演武已毕,请父皇示下!”
朱元璋大步走到台前,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看着下方那支虎狼之师,胸中豪情万丈!
他一把将朱标扶起,用力拍着他的肩膀。
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带着无与伦比的霸气和满意!
“好!好标儿!练的好兵!”
“有此虎贲,有此神兵利器,漠北蛮夷,安敢再犯咱大明边疆半步?!哈哈哈哈!”
他畅快淋漓的笑声在猎场上空回荡。
笑罢,他猛地收敛笑容,转过身。
那双如同鹰隼般的目光,带着冰冷的威严和不容置疑的压力,缓缓扫过台下那些面色各异,大多仍处于震撼之中的文武百官,勋贵藩王。
他的声音如同寒铁,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现在——”
“谁还对迁都北平,有异议?!”
全场死寂。
那些之前反对最激烈的淮西老臣,此刻噤若寒蝉,深深低下头,不敢与皇帝的目光对视。
勋贵们脸色发白。
藩王们眼神复杂。
却无一人敢出声。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质疑和反对,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朱元璋满意地看着这效果。
他知道,经此一役,迁都最大的阻力,已被彻底碾碎!!
他深吸一口气,声如洪钟,下达了不容更改的最终旨意:“传咱旨意!”
“迁都北平,乃定国本,慑北疆之国策!”
“工部、户部,即刻着手,统筹规划,调配物资民夫,全力营造新都!”
“不得有误!”
“臣等领旨!!”
工部、户部尚书慌忙出列,躬身应命,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迁都大计。
在这一天,伴随着三大营震天的炮火与呐喊,彻底敲定!
……
当晚。
中山侯汤和的府邸内,气氛沉闷得如同外面的夜色。
几位与汤和交好,同样出身淮西的将领聚在此处。
面前的酒菜几乎没怎么动。
人人脸上都残留着白日里被那三大营震慑后的惊悸与不安。
郭英猛地灌了一口烈酒,试图驱散心头的寒意。
他抹了把嘴,强自笑道:“侯爷,您是不是太过虑了?”
“是,那三大营是厉害,那火炮跟打雷似的,火铳也打得噼里啪啦不停。”
“可那又怎样?”
“打仗,光有家伙什儿可不行!”
“终究还得看带兵的将领!!”
旁边的吴复也接口道,语气带着几分淮西老将固有的骄矜。
“郭兄说得在理!”
“兵是练出来的,将却是打出来的!”
“太子殿下的兵和装备是不错,可终究是些无头苍蝇!”
“真到了刀刀见血的沙场上,还得靠咱们这些老家伙临阵指挥,随机应变!”
“没有咱们,光有那些花架子的兵和铁疙瘩,顶什么用?”
汤和坐在主位,手里捏着酒杯。
浑浊的老眼扫过这几个依旧心存侥幸,试图用过往经验来安慰自己的老兄弟,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到极点的笑容。
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那辛辣的液体划过喉咙,却压不住心底那股不断上涌的凉气。
“不顶用?”
汤和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看透结局的疲惫。
“你们以为,今日那地动山摇,那枪炮齐鸣,只是演给那些文官看的?”
“不!那是演给你我看的!”
“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咱们,告诉所有平日里觉得自己不可或缺,有些跋扈的人——”
他猛地放下酒杯,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目光锐利地盯住郭英和吴复!
“陛下和太子手里,已经有了不依靠咱们淮西子弟,就能横扫天下的本钱!”
“咱们……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了!!”
郭英被他这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嘟囔道:“侯爷,您这……这也太杞人忧天了吧?”
“陛下总归还是要用咱们打仗的……”
“打仗?”
汤和嗤笑一声,那笑声里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嘲讽!
“有了那样的火炮,那样的火铳阵,还需要多少临阵机变?需要多少悍勇冲杀?”
“隔着几里地,就能把敌人连同营寨一起轰上天!”
“仗,以后恐怕不是那么打喽……”
他看着眼前这几个依旧固执地相信自身价值,看不清大势已去的兄弟,只觉得一阵深深的无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