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手册第二部曲 第一章 风起柏林 (第1/2页)
柏林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卷着细碎的梧桐叶,轻轻拍在王剑公寓的落地窗上。他站在窗前,指尖还残留着行李箱滚轮划过机场瓷砖的冰凉触感,目光越过楼下修剪整齐的草坪,落在远处教堂尖顶那道模糊的剪影上——三个小时前,他刚结束长达十二个小时的飞行,拖着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一叠工作文件的行李箱,走进了这家位于柏林夏洛滕堡区的公寓。
公寓是公司提前租好的,两室一厅的格局,家具简单却整洁。客厅的书架上还留着上一任租客没带走的几本书,德语版的《小王子》封面已经微微泛黄,书脊处贴着一张小小的便利贴,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愿你永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玫瑰”。王剑伸手轻轻拂过书页,指腹触到纸张粗糙的纹理,忽然想起出发前那晚,叶菲坐在书房的台灯下,给他叠衬衫时说的话:“柏林比北京冷,记得每天出门前看天气预报,别像在家时一样总忘带外套。”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和叶菲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是叶菲发来的照片:念菲正蹲在北师大的桂花树下,手里捧着一捧刚摘下的桂花,嘴角弯成了月牙形,配文是“妈说要把桂花晒干,等你过年回来泡桂花酒”。王剑看着照片里熟悉的桂花树,鼻尖忽然泛起一阵酸意——出发那天,他本想让叶菲和念菲送他去机场,可叶菲说“念菲明天要赶早班机去慕尼黑,今天得早点休息”,念菲也跟着附和“爸你放心,我到了慕尼黑就给你发消息”。现在想来,她们大概是怕分别时忍不住哭,才找了这样的借口。
手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王剑的目光落在了行李箱上那本蓝色封皮的笔记本上——那是叶菲给他准备的,封面上印着一朵小小的向日葵,里面夹着几张念菲手绘的便签,有北京的地铁线路图,有柏林的紧急联系方式,还有一张画着一家三口手牵手的简笔画,旁边写着“爸,记得每天吃水果”。他翻开笔记本,第一页是叶菲的字迹,娟秀又工整:“王剑,出门在外别太累,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我和念菲在家等你回来。”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柏林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色的光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王剑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里面只有几瓶矿泉水和一盒牛奶——是公司的行政人员提前准备的。他拿出牛奶,倒进锅里,开小火慢慢加热,看着牛奶表面泛起细密的泡沫,忽然想起在北京时,每天加班回家,厨房里总留着一杯温好的牛奶,杯壁上印着淡淡的桂花纹。那时他总说“你不用等我”,叶菲却笑着说“热牛奶凉了就不好喝了”。
牛奶煮好时,手机忽然响了,是念菲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念菲正坐在慕尼黑一家咖啡馆的窗边,身后是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花田,阳光洒在她的头发上,泛着金色的光泽。“爸,你到柏林了吗?公寓怎么样?”念菲的声音带着一丝雀跃,手里还拿着一个刚咬了一口的苹果派,“我刚到慕尼黑,这里的苹果派超好吃,等你有空来慕尼黑,我带你去吃。”
王剑看着屏幕里笑容灿烂的女儿,心里的暖意一点点蔓延开来:“公寓挺好的,就是有点空,等周末我去超市买点东西。你那边怎么样?明天去学校交流没问题吧?”
“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念菲说着,把手机转向窗外的向日葵花田,“你看,这里的向日葵开得好大,比北京的向日葵好看多了。对了,我今天遇到陈默了,他也来慕尼黑交流,我们约好了明天一起去学校。”
听到“陈默”的名字,王剑忍不住笑了:“那挺好的,你们互相有个照应。在外面注意安全,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挂了电话,牛奶已经凉了一些。王剑喝着牛奶,忽然想起出发前,叶菲把一罐晒干的槐花粉装进他的行李箱:“柏林没有槐花,你要是想喝槐花茶,就自己泡一点。”他走到行李箱旁,打开拉链,果然看到了那罐槐花粉,罐子是念菲小时候用的饼干罐,上面印着一只卡通兔子,已经有些褪色了。
他拿出一小勺槐花粉,放进杯子里,用温水冲泡。槐花香渐渐弥漫开来,带着淡淡的清甜,仿佛一下子把他拉回了北京的春天——那时他和叶菲还住在北师大附近的老房子里,每年春天,院子里的槐花开了,叶菲就会摘下槐花,做成槐花茶、槐花糕,念菲则会拿着小篮子,跟在叶菲身后,一边捡槐花,一边唱着儿歌。那些日子,没有太多的钱,却有着说不尽的温暖。
第二天一早,王剑准时去公司报到。柏林分公司的办公室在一栋现代化的写字楼里,落地窗外可以看到柏林电视塔的全貌。总经理马克是个五十多岁的德国人,笑容和蔼,握着王剑的手说:“王先生,欢迎加入我们。我们都知道你的能力,希望你能帮助分公司解决目前的困境。”
王剑跟着马克参观办公室时,遇到了分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莉娜——一个二十多岁的德国女孩,扎着马尾辫,笑容明媚,一口流利的中文让王剑有些意外。“王先生,我去过北京,北京的桂花真的好香。”莉娜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小盒桂花糖,“这是我去年从北京带回来的,一直没舍得吃,送给你。”
王剑接过桂花糖,心里忽然一暖。他想起叶菲每年都会做很多桂花糖,装在小罐子里,送给邻居和朋友。“谢谢,我妻子也很喜欢做桂花糖。”王剑笑着说,把桂花糖放进了口袋里。
上午的会议结束后,马克把王剑叫到办公室:“王先生,目前分公司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份额下滑,我们需要制定新的市场策略。下周有一个重要的客户会议,希望你能准备一份方案。”
王剑点点头:“放心吧,我会尽快准备。”
回到自己的工位,王剑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资料。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又暗了下来。他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拿出手机,想给叶菲发消息,却发现叶菲已经发来好几条消息了:“今天上班顺利吗?”“柏林的天气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饭?”“念菲说她今天去学校交流很顺利,还拍了很多照片。”
王剑看着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给叶菲回了一条消息:“一切顺利,就是有点想你做的槐花糕。”
没过多久,叶菲就回了消息,还附带了一张照片:她正站在厨房里,手里拿着一个刚做好的槐花糕,旁边放着一碗温好的牛奶。“等你回来,我天天给你做。”
王剑看着照片,眼眶忽然有些湿润。他想起以前,每次工作遇到困难,叶菲总会说“没关系,慢慢来,我相信你”。现在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他知道,叶菲和念菲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晚上回到公寓,王剑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煮面的时候,他又泡了一杯槐花茶,槐花香混合着面条的香气,让空荡荡的公寓多了一丝烟火气。吃面的时候,手机忽然响了,是叶菲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叶菲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念菲小时候的相册,旁边放着一盏暖黄色的台灯。
“你看,这是念菲三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北师大,非要爬桂花树,结果摔了一跤,哭了好久。”叶菲翻着相册,声音里满是温柔,“还有这张,是你第一次带我们去看向日葵花田,念菲非要把向日葵摘下来,你跟她说‘向日葵摘下来就不漂亮了’,她还跟你闹脾气。”
王剑看着相册里的老照片,心里的思念越来越浓。那些平凡的日子,如今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等我忙完这阵子,就接你和念菲来柏林,我们一起去看柏林的向日葵花田。”王剑轻声说。
“好啊,”叶菲笑着说,眼睛里闪着光,“我还想去柏林的博物馆看看,听说那里有很多好看的画。念菲还说,想带你去慕尼黑的啤酒节,她说那里很热闹。”
挂了电话,王剑走到窗边,看着柏林的夜景。路灯的光、窗户里的光、远处电视塔的光,交织在一起,像一片温暖的星海。他想起出发前,叶菲把一枚向日葵形状的钥匙扣放进他的口袋:“这是念菲给你做的,她说看到向日葵,就像看到我们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