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3章 国产青霉素的成本只有西方的十分之一 (第2/2页)
“是!”
于是秦风就回去等通知了。
而军区这边对于这件事情的确非常重视,效率也不是一般的高。
不到一天的时间,张部长就把他叫了过来。
在见到秦风进入办公室后,张部长便开门见山说道:“秦风,我们军区可以提供场地、经费和部分人员。
但在青霉素研究领域,我们东北其实是不如魔都那边的。
所以司令员和陈市长沟通了一下。
我们以沈阳第一制药厂作为研究基地,魔都那边的青霉素研究所以及所有人员、设备整体搬迁到这里进行研究。
军区、东北兵工局以及华东军管会三方合作研发国产青霉素。
你觉得怎么样?”
对于这个提议秦风当然是没有任何意见了。
如果有魔都青霉素研究所的那些大佬加入的话,他只需要出图纸,其他的根本就不用他担心。
反正只要他们东北兵工局是合作方之一就没有任何问题。
以后在使用青霉素创造的外汇上,他们东北兵工局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而且有了东北军区和华东军管会这两位大佬级别的单位背书,对于他们东北兵工局来说反而更有利。
别的部门或单位想要插手的话,就要掂量一下级别够不够了。
当然具体的外汇使用肯定是中央统一安排的,具体怎么使用都有考量。
但青霉素毕竟是他们三方联合研制的,在外汇使用上,肯定要稍微有所倾斜的。
这就是秦风想要的结果。
魔都青霉素研究所才刚刚建好就要整体搬迁到东北,这也让汤飞凡、张维申等一众研究人员有些懵。
但这道命令是华东军管会下达的话,他们不是很理解,但也要执行。
于是他们便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东北沈阳的火车。
距离正式研究还需要一段时间,秦风也并没有闲着。
既然现在已经解决了经费、人员和场地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材料——不锈钢。
目前国内还并没有这种钢材。
在他的记忆中,52年在太钢和抚顺特钢等一众国营企业的努力下,才解决了不锈钢的自主生产。
他等不到52年,所以直接以综合计划处副处长的身份给抚顺特钢那边递过去了一份不锈钢的生产配方。
要求他们按照配方尽快冶炼国产不锈钢。
有了50BA合金钢在前,抚顺特钢这边对于这份配方自然是如获至宝,当即就安排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冶炼出第一炉不锈钢。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秦风这才回到了52厂,视察国产火箭炮的生产情况。
107毫米火箭炮的难点主要在于设计和火箭弹,火箭炮本身的生产难度对于52厂来说并不高。
所以秦风这也离开没几天的时间,52厂这边就已经把12根定向管都给造出来了,炮架也差不多快造好了。
对于52厂的速度,秦风格外的满意。
而沈阳第一机器厂这边的速度并不慢。
当秦风到了这边的时候,厂长杨兴华像是献宝一般把秦风来到了其中一个生产车间。
“秦局,这就是您要求的小型涡轮火箭发动机,我们严格按照您的图纸给造出来了,只花了两天的时间。
现在我们已经较为熟练的掌握了生产工艺,一条生产线一天就可以造出十几个。”
秦风拿起这个涡轮火箭发动机仔细端量起来。
六个平均分布在侧面的倾斜喷口是加工难度最高的,这玩意还需要电火花机床。
如果是之前的话可能没有办法,因为沈阳一机厂并没有这东西。
而之前从苏熊进口设备的时候,就包含了一台40年代的电火花机床。
他昔日种出了花,没想到这么快就结了果。
看着手中这台精细的涡轮火箭发动机,秦风满意的点了下头。
“你们厂的实力我从不怀疑,星型药柱模具造的怎么样了?这东西也非常关键。”
杨兴华直接拍着胸膛说道:“秦局放心就是,我们已经让老师傅亲自盯梢,不出三天就能造出来。”
相较于涡轮火箭发动机,这玩意精细程度更高,对于加工的要求也就更高。
目前在没有研制出万能铣床和坐标镗床的情况下达不到这么高的精度,所以就需要8级钳工的老师傅亲自出马,所需要的时间自然更久。
秦风也并没有催促,而是直接在沈阳一机厂驻扎了下来,指导向峰和一机厂的工人攻克高精度机床制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题。
有了他的加入,万能铣床、精密车床以及刨床的研究进度都加速了不少。
而沈阳第一制药厂这边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迎来了来自魔都支援的人员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