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等功!!! (第2/2页)
直到晚上吃晚饭。
吃完没多久。
连队的干事走出来,喊着:“集合!”
什么都没说就拉着他们往外面跑。
周旭挠挠头问班长:“到底什么事情呀?”
李班长脸上有笑意浮现:“去看电影!”
“哎呀,我以为是文工团表演呢!”
李班长说道:“文工团要在整个武汉军区各大营地循环,你们呀别等了,机会不多,大多时候都是看电影!”
在营地的小型礼堂里面,一群蛋子走了进去,集合坐下。
周旭跟着坐下,一群人闹闹好久才停下来,放映员走了进来。
毕竟放映员放电影,就算是他们这群土气的村里娃儿也知道的。
现在看的电影是《上甘岭》!
计划经济时代拍了不少的好片子,特别是战争片,其中五十年代的《上甘岭》七八十年代的《高山下的花环》《血战台儿庄》九十年代的《大决战》系列都是尤其突出的。
在《高山下花环》出来之后,成为了每个连队进连必看项目。
现在是《上甘岭》。
教员指示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任务。导演沙蒙带领制作组前往朝鲜实地考察,采访了一百多位志愿军战士,记录材料达数十万字。剧组在安东附近选择相似地形,调动两个营的战士,按照战时标准建设防御工程,造出了“上甘岭”拍摄场景。
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八连连长张忠发率部,在缺粮缺水、伤亡惨重的坑道内坚守24天,最终配合大反攻歼灭敌人,取得胜利。这就是故事内容。
拍的尤其的好,比后世的很多抗战电影都要好,除去画质老这个问题。
电影播完,一群人还在讨论。
但是没有一个人敢离开,因为现在训练出来了习惯,只要没有班长、连长的命令就不能随便跑。
果然,最后是连长走上前台,他还有话说呢!
“呼呼!今天,在实弹射击的时候,大多数人能够五发子弹上靶三四发了,全上靶的也有,所以大家都很优秀!但是我要着重鼓励一下新兵连三班的周旭同志!不仅五发上靶还是五十环!
成绩十分的优秀,关键平时训练成绩也很突出,为了表示对于周旭同志的鼓励,现在我代表新兵连,特意授以周旭同志三等功勋章!!!”
7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颁发战时英雄模范奖章和立功奖章的通知》,规定对荣立三、二、一等功的个人,分别授予三、二、一等功奖章,由总政统一制作。
在此之前,全军没有统一制发的三等功奖章,一般是通过嘉奖、登报表扬、寄发喜报等方式对荣立三等功的士兵进行表彰。
所以周旭走上台,现在没有勋章,就是给他发了一个类型纪念性的奖状。
不过就算这样,他的档案里面还是有三等功就可以。
他接过宋连长手里面的三等功奖状,立马说道:“谢谢连长!”
宋连长继续说道:“现在大家给他鼓掌表扬!”
哗啦啦,全连队都属于是亢奋的阶段。
他们早早听说过了三等功,一个乡里出了三等功可谓是锣鼓齐响、光宗耀祖呀!
现在就作为典型发给了周旭,可谓是前途无量,一群人手都搓冒烟了。
“妈的我就四十环,要是差一点……说不定我也有!”
“四十环,你那是差一点吗?”
“那可是三等功呀!”
所有人看着台上的周旭,虽然在鼓掌,但是心里面也在暗自鼓劲,只要做到部队里面尤其突出就可以获得三等功了?
那么只要他们勤苦练习未来也是可以的?
宋连长看着下面的一幕幕,并不觉得吵,反而是觉得自己这个三等奖给的尤其正确,鼓励是一方面,更大的一方面是给他们打兴奋剂。不然这群人在训练当中都慢慢沉沦了。
周旭不管别人出于什么目的,反正自己有好处就行。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心思各异,但是毫无疑问,一个三等功不仅是周旭获得了荣誉,他们也有鼓劲的目标……
晚上回去了宿舍。
一群人看着周旭的奖状,还在讨论:
“旭哥牛逼!”
“旭哥给我看看奖状呗?我没看过?”
“旭哥,你这前途不可限量呀!”
周旭继续看书,嘴角微微翘起。
(大概是我兄弟新兵连队的时候,第一次五十环的,然后作为典型直接给了一个三等功,当时有三个三等功,还可以出去玩半天……所以不要喷我是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