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计划门面 (第2/2页)
“您是赵经理吧?我是昨天打电话的林凡。”
林凡主动递过手,掌心带着点汗——
昨天晚上没睡好,手心总出汗,怕对方看出来,还在裤子上擦了擦。
赵经理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伸手跟他握了握——手指关节粗大,掌心全是老茧,像摸在砂纸上,估计以前干过重活。
他上下打量林凡,眼神里带着点惊讶:
“你这么年轻?看着才二十出头,想做啥生意?我还以为是中年人来租呢,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这种小买卖。”
“开家儿童用品店,卖玩具、衣裳、文具,这附近缺一家像样的。”林凡没隐瞒,这事儿藏不住,指了指窗外,
“您看,这附近三个家属院,还有小学,孩子多,肯定有生意。上次我来的时候,还有家长说想在这儿买玩具呢。”
赵经理点点头,叹了口气:
“确实缺,以前常有家长来问有没有孩子穿的衣裳、玩的玩具,可咱们是日杂店,只卖洗衣粉、肥皂这些,满足不了人家。
这店二十二平,后面带个小仓库,有五平,能放货,还能堆点杂物,不用占店里的地方。
以前是国营的,我在这儿干了十年,从二十多岁干到现在,现在公司要改制,说这店不赚钱,客流量少,就让转租。”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点不舍,“其实我也不想转,可没办法,公司有规定。”
1998年县城里不少国营小店都在改制
有的关了门,有的转租,像西街的国营粮店就改成了超市,东街的国营书店也转租给了卖文具的,主要是国营店效率低,进货慢,价格还高,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
林凡听老吴说过,国营店进货得层层审批,有时候热门的货半个月都进不来,等进来了,早就没人要了。
“租金嘛,一年一千二,押三付一,第一次得交四百块——
押金三百,首月租金一百。”
赵经理报了价,眼神里带着点试探,似乎在看林凡的反应。
这个价比林凡预估的高了一百,他心里快速算了算——
一千二一年,每月就是一百,比市中心便宜一半,还是能承受,但能省一点是一点。
他没立刻应,指着墙面说:
“赵经理,您看这墙皮,掉得能看见里面的青砖,我得买石灰重新刷,还得买腻子补缝,这就得两百多;
货架也得全换,这些旧货架太矮,才一米二,摆不了多少货,我得打一米八的,材料和工钱都得花钱;
而且这位置不算街口,人流比街口少一半,您看租金能不能再让让?”
他又指了指门口的台阶,台阶裂了道缝,有两指宽,下雨天容易积水:
“这台阶裂了缝,下雨天容易滑,我还得找水泥补,一袋水泥八块,最少要两袋,这些都是额外的开支,我这刚创业,实在不容易。”
赵经理皱着眉,围着店转了一圈,手指敲了敲墙面,“咚咚”响,又看了看林凡真诚的眼神——
那眼神里没虚头,全是想做事的劲,不像之前来问的人,要么嫌贵要么挑三拣四,还想压价压得离谱。
他最终叹了口气:
“行吧,年轻人创业不容易,我也不跟你多要。
第一年租金降到一千一,押金不能少,三百块,首月租金一百一,总共四百一。”
他顿了顿,补充道,“以后每年租金涨多少,咱们再商量,但我不会涨太多。”
林凡心里一松,比预算少了三十块,够买两袋石灰,或者给笑笑买两罐水果糖。
但他没露喜,假装犹豫了会儿,又提了个要求:
“赵经理,我想签三年合同,而且得在合同里写明,三年内租金涨幅不能超过每年百分之五。”
他知道,再过两年,县城的租金就得涨——
去年东街的门面就涨了百分之十,现在把话写死,以后不用跟人扯皮,也能少花冤枉钱。要是每年涨太多,他的利润就薄了,说不定还得赔钱。
赵经理摸了摸下巴,琢磨了会儿——
三年租约稳定,不用总找下家,他也能早点去公司报道,不用天天守着这空店;
百分之五的涨幅也合理,比物价涨得慢不了多少,去年县城的物价涨了百分之六,这个涨幅不算高。他点了点头:
“行,就按你说的来。明天你带身份证、钱,咱们去居委会签正式合同,我再把钥匙给你,顺便把水电费结清,省得你后续麻烦。”
走出日杂店时,阳光正好,晒在肩膀上暖得能化开心里的冰疙瘩。
林凡攥了攥口袋里的存折,指尖都透着劲——
原来从“摆摊的”到“开店的”,就差这一步迈出去的勇气。
以前总怕这怕那,现在真的谈成了,反而觉得心里踏实了。
可走了没两步,心里又沉了沉:装修得找张师傅,得提前量好货架尺寸,长两米、宽四十厘米最合适,太高了孩子够不着,太宽了占地方;
进货得跑趟市里,得提前列好清单,儿童衣裳要拿1-3岁的,男孩女孩的都得有,每种款式拿五件,卖得好再补;
玩具要拿积木、玩偶,不能拿太硬的,怕孩子磕着;营业执照得去工商变更,要带身份证、租赁合同,说不定还得跑两趟,上次老吴就跑了三趟才办下来。
最担心的还是黑皮,要是他知道自己开了店,会不会来闹得更凶?
上次只是摆棚子,黑皮就常来捣乱,开了店说不定更过分,觉得自己赚了钱,能榨出更多“油水”。
邻街开杂货店的老吴,刚开店的时候也被地痞找过麻烦,后来他联合了旁边几家店,一起去派出所备案,还跟街道办签了“商户联防”的协议,之后地痞就不敢来了。
林凡想着,以后也得跟旁边的店搞好关系,万一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他深吸一口气,脚步却没停。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决定破局,就不能怕麻烦。
他得赶紧回家,把装修要办的事列个清单,还得告诉王猛——
那个憨直的兄弟,昨天还说要帮他搬货,以后店里少不了他的力气,得跟他说说,让他帮忙看着装修,别让人偷东西,也别让人来捣乱。
走到巷口,远远就看见王猛在棚子门口张望,胳膊肘撑在柜台上,脖子伸得老长,像只等着喂食的大雁。
看见林凡,他嗓门一下就亮了,手挥得像小旗子:
“凡子!咋样?找着地方没?是不是跟我说的一样,小学附近好?
我就说那儿孩子多,肯定适合开儿童用品店!”
林凡笑着点头,声音里都带着劲:
“找着了,明天签合同。二十多平,还带个仓库,以后咱们就有正经店了,不用再蹲这棚子里受冻了!”
王猛一听,高兴得跳起来,嗓门大得能惊动隔壁的修鞋师傅——
修鞋师傅正低着头钉鞋跟,
闻言探出头看了一眼,也笑着点头,还朝林凡竖了竖大拇指。
王猛跑过来,手拍在林凡肩膀上,力道大得让他晃了晃:
“真的?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怕黑皮踹门了!我这就去跟张师傅说,让他明天就来量尺寸,他昨天还跟我说,要是你开店,他免费帮你修一次货架,说你是实在人!”
林凡拍了拍他的手,没说话——他知道,这只是破局的第一步。
装修时要盯着石灰别掺假,有的商家会在石灰里掺沙子,刷出来的墙容易掉皮;
进货时要挑质量好的,不能拿次品,不然砸了招牌;
开业后要防着黑皮捣乱,得提前跟派出所备案;
还要跟周围的邻居搞好关系,互相有个照应。
这些都还在后面等着,像一座座小山头,得一个一个翻过去。
但他低头看了看掌心,那上面还留着握存折的温度,
像握着笑笑的小手似的,透着安稳。
他抬头看了看天,太阳正慢慢爬高,照在路边的杨树上,叶子晃着光,心里想着:
以后不管再难,只要能让笑笑有个不漏雨的家,能让她不用再怕黑皮、钱老西,再累也值了。
他甚至开始琢磨店名,“笑笑宝贝屋”这几个字在心里过了一遍,觉得又暖又亮,像揣着个小太阳。
至少,
他已经朝着“给笑笑一个不漏雨的家”的方向,稳稳地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