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55章 二次教育 (第1/2页)
正在跟甘正良通话,赵思礼走了进来。
叶明东用眼神示意,问他有什么事?
赵思礼指了指电脑。
将目光移到屏幕之上,叶明东发现有一份文件等待接收。
打开之后,是一份农村经济发展展望,撰稿人是孙建明。
他对着赵思礼点了一下头,结束了跟甘正良的通话,就开始看起文件来。
其实整个文件的思路也是跟叶明东之前考虑的一样,在农村设立乡镇企业,走集体经济,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大部分人的收入,进而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如何做到,孙建明提出来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就要是因地制宜,必须先做好调查,根据当地情况,以及农业特色,先论证再立项。
第2条就是要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形成链条,这样一来就拥有了抵抗冲击的能力。
最后一条孙建明的建议就是,农村就业人口的入岗培训,并且要作为一个长期化的政策执行下去。
叶明东的目光落在第3条上。
这一条是他之前没有设想过的。
出外务工的农民工,一般的最低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以上,可是从事的基本上都是体力劳动,就是因为这样,对于知识的渴求度不够。
如果不进行二次教育,在专业技术方面,肯定不如在厂职工。
而且一旦当地形成产业以后,就能够形成一个氛围,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反而能够催生出来更多的底层技术人员。
说句难听的,就算是当地产业没有成功,他们手里面有这样的技术,说不定还有人能够创业。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叶明东又拿起电话给孙建明打了过去。
电话很快被接通。孙建明开口问道:“叶书记,看了我写的东西了?”
“刚看过,受益匪浅其中有关入岗培训定为长期政策的事情,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叶明东首先给了肯定。
听他这么说,电话那边的孙建明笑了起来:“那说明咱们想到一块去了。”
随后他的语气感慨起来:“农民工多是从事体力劳动,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创造力,只能说他们没有那样的环境和条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特长所在,这是最让人痛心的!”
“是啊,不少专业技术的大拿都是从底层走上来的,我们在这方面不能忽略。”叶明东附和着说道。
“那叶书记打电话过来,是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孙建明意识到了什么问道。
“要进行就职培训,就需要专业人士,我想在我们这边农业项目立项之后,请孙教授帮帮忙联系一下专科院校,请他们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叶明东说出自己的想法。
孙建明毫不迟疑的答应了下来:“这个自然没问题,在这方面我也在考虑,跟几个老朋友联系了一下,他们对此也非常支持,有些现在都退休在家了,发挥一些余热也是可以的。”
“那就太谢谢了,孙教授。”叶明东诚挚的道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