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永恒之钥 > 第61章 南极坐标

第61章 南极坐标

第61章 南极坐标 (第1/2页)

西伯利亚永冻土层的刺骨,苏必利尔湖底那浸透灵魂的阴寒,仿佛都已被时间本身冲刷,褪色成遥远而模糊的背景噪音。然而,此刻包裹着叶舟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更为本质的……冷。
  
  这不是寻常意义上的低温,这是一种物理规则层面的、近乎傲慢的拒绝。风,不再是风的形态,它凝固成了无数把无形而锋利的锉刀,裹挟着亿万颗硬度堪比钻石的冰晶,以一种永恒的、不知疲倦的执着,刮擦着视野内的一切。空气被抽干了温度和活力,稀薄得如同虚无,每一次呼吸都变成了一场小型的战争——肺部黏膜在抗议,气管在痉挛,仿佛吞咽下的不是氧气,而是无数细微的、碎裂的玻璃渣。大脑因缺氧而阵阵眩晕,视野边缘偶尔会泛起一片不祥的、跳动的黑斑。
  
  极昼的太阳低垂在天际,像一枚被钉死在铅灰色穹顶上的、失去了一切热力的惨白硬币。它的光芒有气无力,却异常执着地反射在无垠的冰原上,将每一道风蚀出的冰棱、每一片被狂风卷起的雪屑,都变成了亿万片闪耀的、锋利的刀片。这里没有色彩,只有永恒的白,吞噬一切的白,以及冰川深处那幽幽的、仿佛能冻结时间的蓝。天地间唯一的声响,就是那永不停歇的风的咆哮,一种足以让任何未曾亲历者精神崩溃的、单调而宏大的死寂之音。
  
  这里是南极。星球的地理终点,生命的绝对禁区,亦是……所有秘密最终极的埋藏之所。
  
  叶舟站在“真理探寻者号”破冰船的前端观测平台上,厚重的蔷薇十字会制式极地服将他包裹得如同一个高科技的茧。自发热内衬在持续输出微不足道的暖意,辅助供氧系统面甲下的气流发出轻微的嘶嘶声,但那股彻骨的寒意,依旧如同无孔不入的幽灵,穿透层层防护,渗透进他的骨髓。他面甲上凝结了一层薄霜,让窗外那片壮丽而残酷的世界显得更加朦胧而不真实。他下意识地紧了紧手套,手中握着那个在苏必利尔湖底彻底报废的便携设备残骸。冰冷的金属外壳上,还依稀可见水下高压和能量冲击留下的扭曲痕迹。
  
  这艘“真理探寻者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它的造型并非传统破冰船的笨拙方正,反而更接近一只巨大的、静默滑行于冰海之中的黑色蝠鲼。流线型的船体采用了一种非镜面的吸波材料,能有效规避雷达探测,其舰首的破冰结构并非简单的冲撞式,而是配备了某种高频共振装置,能在接触冰层的瞬间,通过精确的能量释放使其内部结构碎裂,从而以相对“柔和”的方式开辟航道。这是蔷薇十字会数百年积累的、不为人知的科技实力的冰山一角,也是为了抵达这处被自然和条约共同封印的土地所必需的工具。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数周前,在蔷薇十字会某个秘密据点内的数据修复中心。那里充满了闪烁的指示灯和低沉的服务器嗡鸣。技术专家们——那些沉默寡言、眼神却锐利如鹰隼的人们——围着从湖底抢救回来的、几乎熔毁的数据核心,工作了无数个日夜。叶舟自己也参与其中,试图从“建筑师”崩溃时那狂暴无序的数据洪流中,梳理出关于南极坐标的蛛丝马迹。那感觉,就像是在一场席卷了整个宇宙的沙尘暴中,寻找几粒特定颜色的沙子。数据碎片支离破碎,充满了逻辑悖论和无法解析的干扰噪音。坐标本身是不完整的,像一首被撕去关键几行的乐谱,旋律依稀可辨,却无法演奏。
  
  最终,是蔷薇十字会自身保存的那些古老星图——绘制在某种未知兽皮上,标注着与现代天文体系迥异符号的卷轴——以及一些被主流学术界斥为“神话臆想”的古老传说,提供了关键的补充。通过复杂的交叉比对和概率演算,目标被锁定在了东南极洲一片广袤而致命的区域——“极夜盆地”的边缘。那里是南极冰盖最厚、最古老、也最难以抵达的区域之一,是连最顽强的微生物都难以存活的绝对荒芜之地。
  
  “感觉如何,叶博士?”一个温和而清晰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频道传来,打断了叶舟的沉思。
  
  是弗里德里希·海森堡博士。他取代了在西伯利亚基地牺牲的那位睿智长者,成为了蔷薇十字会在此次“终焉图书馆”探寻行动中的首席科学顾问兼现场指挥官。他年纪大约五十岁上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即使穿着臃肿的极地服,也依旧保持着一种学者的儒雅气质。但他的眼神,那双湛蓝色的眼睛,却像极了经过精密打磨的冰晶,冷静、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直视问题的核心。
  
  “渺小。”叶舟转过身,透过结霜的面甲看向海森堡,诚实地回答,他的声音因电子传输而略带失真,“面对这样的……伟力,感觉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科技,都像是蚂蚁试图用树叶去阻挡海啸。”
  
  海森堡博士的嘴角微微牵动,似乎是一个微笑,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绝非轻松。“蚂蚁固然渺小,叶博士,但别忘了,它们的巢穴深处,也可能构建着足以改变局部地貌的复杂结构,甚至藏着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秘密。渺小,并不意味着无力,只是界定了我们行动所需的……精度和韧性。”他走到叶舟身边,同样望向窗外那片白色的地狱,语气变得严肃,“而且,根据我们刚刚完成的第三轮广谱地质扫描,结合你提供的坐标碎片进行深度建模分析,我们脚下的冰层深处,确实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异常。”
  
  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导叶舟离开观测平台,步入“真理探寻者号”那温暖、明亮且充满了各种仪器低沉嗡鸣的舰桥。与外部绝对的严酷相比,舰桥内是人类科技打造的脆弱避风港,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臭氧和精密电子设备特有的混合气味。
  
  主屏幕上,正显示着一幅令人屏息的图像。那是融合了多频谱声纳、重力梯度测量以及深地穿透雷达数据后生成的合成图。在代表数千米厚、呈现深邃蓝色的冰层剖面下方,大约位于冰盖基底之下两英里(约三千二百米)的岩床之上,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结构规则的几何形体被醒目的红色轮廓线清晰地标注出来。
  
  那绝非任何已知的地质构造。它不像绵延的山脉,也不像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其轮廓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多重嵌套的六边形与三角形的组合,线条笔直,角度精确,边缘锐利得如同用神的尺规刚刚画就。其规模更是骇人听闻,粗略估算,其占地面积堪比一座小型山脉被整体搬运、埋葬于此。更令人心悸的是,扫描数据显示,这个巨大结构内部并非实心,存在着大范围的空腔体系,并且,从结构的核心部位,正持续散发出一种极其微弱、但稳定到不可思议的……能量读数。
  
  那是一种叶舟既熟悉又陌生的脉冲。熟悉,是因为它与“建筑师”核心以及“心泵”运转时散发出的能量波纹,在频谱基底上有某种微妙的同源性;陌生,则是因为这股脉冲更加古老、更加深沉、更加……内敛,仿佛并非为了驱动什么,而是像一颗缓慢跳动了亿万年的心脏,仅仅是为了维持某种最基本的存在状态。
  
  “就是这里……”叶舟几乎是无声地喃喃自语,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有力地撞击着,每一次搏动都像是在确认这个难以置信的现实。南极坐标指向的就是这个!这绝非人类,甚至可能绝非已知任何地球文明所能创造的造物!
  
  “能量脉冲的频率非常低,周期稳定在2.6小时,精确得如同原子钟。”海森堡博士指向屏幕一侧滚动着的复杂数据流,他的指尖在虚拟控制面板上轻点,调出了波形分析图,“其波形模式……经过档案库的模糊匹配,与我们蔷薇十字会保存的、某些描述‘世界引擎’或‘星核调节器’的古老文献碎片中记载的隐喻性描述,有微弱的、但统计学上显著的吻合度。”
  
  “世界引擎?星核调节器?”叶舟皱起眉头,这些词汇听起来更像是神话而非科学。
  
  “只是传说,叶博士,一直被视为先民对无法理解的巨大自然力量的诗意化解读。”海森堡博士的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保留,“传说在不可考的远古时代,有某种……存在,为了‘调试’、‘稳定’或者‘锚定’这颗星球的某种基本参数,在南极极点附近留下了某种……‘基点’或‘阀门’。当然,在缺乏实证的情况下,这始终被归于神秘学范畴。但是……”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上那个巨大的红色轮廓,声音低沉了下去,“下面的这个东西,以其规模、结构复杂性和能量特征,无疑宣告了它是高度发达智能的造物,其科技水平……恐怕远超我们当前的理解极限,甚至可能,如你所说,远超那意图毁灭我们的‘第六迭代’。”
  
  一种混合着震撼、恐惧和一丝奇异兴奋的情绪在叶舟心中涌动。他们追寻的“终焉图书馆”,难道就是这种东西?一个埋藏在冰下,仿佛与星球本身融为一体的……引擎?
  
  就在这时,舰桥内平和的气氛被急促的警报声打破。负责监控大气数据的观测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高声报告:“指挥官!检测到异常大气扰动!西南方向,距离约四十八公里,有一个强烈的、局部的低气压漩涡正在极速生成!中心气压正在暴跌!风速……上帝,风速读数正在急剧攀升,预计三分钟内将达到飓风级别!这……这完全不符合该区域任何已知的气象模型!就像是……凭空出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