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比预想的好 (第1/2页)
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傍晚降温很快,太阳刚偏到山头,就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冷意。
周景明到没有忙着让人收拾哪些盘羊肉,就这么放上一两天也不会坏,一众人都挺累,他将烟熏这些肉的事情,交给三个女人来做。
他只是招呼众人,将李国柱他们翻滚到河边的矿车斗子,在河边用石块平稳地支起来。
这天晚上,有新鲜的盘羊肉,周景明特意将从老家带来,平日里不怎么舍得吃,到现在也所剩不多的火锅底料拿出一块,让苏秀兰煮喜爱的麻辣火锅。
见巴图和娜拉,还准备另外开小灶,周景明特意去找了两人:“巴图,娜拉,我知道出于宗教习惯或是一些其他的原因,你们有你们的避讳,你看现在,娜拉已经答应嫁给武阳了,你也决定跟着我们一起挖金,都说入乡随俗,多少还是该有些改变。
其实,我们来到阿勒泰,跟你们吃的也是一样的,清油、茶砖、馕、馍馍。
你们兄妹俩一直自己弄吃的,总觉得彼此间有些隔阂。
大家还是凑在一起吃饭,会比较好一些,也省得你们麻烦。
这些日子,娜拉也一直帮着做饭菜,她也清楚其中的过程,应该是放心的。
我带来的火锅底料,是用纯牛油熬制而成,只是里面加了不少辣椒、花椒和一些香辛料,并没有掺杂其他油类,你们也是可以吃的。
当然了,你们要是坚持,我也尊重你们的选择。”
哈族人不吃猪肉和动物血,一说起来,总会往宗教上去说。
但其实在周景明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就周景明了解的哈族历史来看,古时的哈族,主要信仰萨满,也有不少信仰拜火教和基督,除了成吉思汗打过的花刺子模国内,其他的几乎对伊斯兰没多少概念。
而且,他们在饥荒、流感、灾难的时代,也会成为猎人,去猎一些鹿、野马、野猪等动物作为食物。
只是,作为曾经腾格里的子民,他们绝对不会去求助农耕的农民,更不会吃家养的家猪,因为在他们看来,家猪的饲养环境,极其不卫生,肉也没有他们在大草原上自由自在长大的牛羊好吃。
换句话说,从他们驯服了牛羊开始,就注定家猪不会进入纯粹游牧民的餐桌,跟宗教的关系其实并不大,因为他们只是单纯地不稀罕。
他们只是按照饮食习惯去偏向的吃鹿肉、羊肉、马肉之类,而不会去吃他们祖先觉得神圣或者不干净的东西,就像传统藏民不吃鱼一样,是早已经刻在骨子里的一种骄傲基因。
周景明之所以开这个口,主要还是觉得,巴图和娜拉这兄妹俩已经不那么传统了而已,在不少事情上,都有了突破。
兄妹俩相视了一眼,沉默良久后,巴图点点头:“先试试!”
愿意试就是好事儿!
晚上的时候,帐篷里一锅看上去红艳艳的沸腾汤水被架设在四块比较大的石块围垒着的篝火堆上,苏秀兰装了半盆切成薄片的盘羊肉送来。
篝火有些烟熏火燎,但野吃野住的,没有那么多讲究。
周景明当即就往锅里放了不少盘羊肉,用锅铲搅散,煮了一会儿,就冲着围在锅边坐着的巴图示意:“尝尝!”
巴图略微犹豫后,动筷动锅里夹了一片煮得略微蜷缩的肉片出来,在面前只放了盐水和沙葱的蘸水里蘸了下,尝了一口,眉头一挑,回头冲着娜拉笑笑:“好吃!”
娜拉也跟着尝了一口,微微点头。
其实不止是蜀地有火锅,疆域的人也吃火锅,最早引进的是京城的火锅,再过上些年,川味火锅,海鲜火锅都有,他们自己也有出名的土火锅,牦牛火锅等。
这都是跟着时令走的。
到了寒冷的时节,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边吃喝,绝对是难得的享受。
看着他们兄妹俩放开了,周景明也挺高兴,当即提着酒壶,给众人倒酒。
这顿饭吃了不少时间,也吃得热闹,好像一路搬运物资进山和今天打猎的疲惫,都一下子消除了不少。
晚上,铁皮房里铁炉里火苗闪动,三个钻进皮筒,还盖了被褥的女人凑在一起说着闲话。
外面帐篷门口,篝火也在熊熊燃烧,只有刘老头在火边守着,几个大男人早已经躺下,有人已经起了鼾声。
弄回来不少盘羊肉,血腥味浓重,刘老头生怕晚上会引来什么野物,坚持要守着。
哪怕周景明跟他说还有金旺,他也不太放心,只说万一来的是哈熊,金旺在它面前,就只是一巴掌的事儿。
周景明想想,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就将守夜的事情交给他了。
反正,他也不希望刘老头跟着下矿,将这个简单的营地守住,也是件好事儿。
隔天早上,吃过早饭,周景明领着一众人前往隔壁山沟的三个矿洞。
和张雪芹一样,一众人在看到矿洞口堆放的那些黄铁矿石,注意到上面那些迎着阳光显得金灿灿的矿石时,也兴奋了一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