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实在话 (第1/2页)
消息探听得差不多,想要托付的事情也已经托付,周景明没有在孙怀安的窝点上过多耽搁,开着拖拉机到镇上,买了些毛毡,然后又去黑市上买了些米面、清油、茶砖和熏肉之类的东西。
虽然在哈熊沟停留的时间不会太久,但矿点上的人多,每日消耗的东西不少,还是装了满满的一车。
这番采买,花了他不少时间。
等开着拖拉机到四矿大桥检查站,就已经是黄昏时分。
看守检查站的人换了一波,周景明不得不又给换岗的检查人员塞了些钱,得以顺利通过。
接下来一路上,车子没有任何停歇,颠颠簸簸地回到哈熊沟矿点,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钟。
他没有去让矿点上的人来搬东西,只是跟听到动静出来探查的武阳、刘老头将买回来的熏肉搬到帐篷里挂起来,防止被野物糟蹋,至于粮油就放在车上,明天一早再搬。
那些熏肉安置好以后,三人在帐篷里的桌子边坐下抽烟。
“最近几天,清山队的人可能还会进山,多注意点,提前把机器和物资藏林子里,到时候避一避。”
周景明从孙怀安那里没问出新上任的清山队队长究竟是谁。
但想必,刚出了梁麻子这档子事儿,这些人肯定会有所收敛,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很有可能花金子也难打通关节,反倒招来麻烦。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总要先表一个态度,再慢慢腐化。
今年在这里干完,周景明来年不打算再来西沟,要转战别的地方了,也没有必要再去折腾。
“我和刘大爷会多注意。”
周景明和武阳从哈依尔特斯河回来以后,武阳就替下赵黎,负责在矿点斜对面的山头,注意着远处路道上的情况。
“大爷,今年淘金结束了,你有什么打算?去年就没回去了。”
周景明开始为来年的事情盘算,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手,刘老头这个睡眠很浅、习惯了警觉的老人,矿点上有什么动静,总是最先发现的,他很想一直笼络在身边。
刘老头想了想:“回去一趟吧,也该回去看看,不然,村里人恐怕都以为我死了。”
“那……明年还来不来?”
“来,有人养着,一天白吃白喝还有钱拿,这种好事儿,我上哪里去找,肯定得来啊。”
听到这话,周景明笑了起来。
今年没有矿点需要看守,唯一麻烦的,就是金旺,但现在,他也已经有了人手,巴图也想跟着淘金,等到真正的寒冬降临,完全可以将金旺交给巴图,反正金旺也跟他家那两条狗混熟悉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三人又简单聊了几句,烟抽完,各自回地窝子睡觉。
隔天早上,周景明组织人手,将两个矿点上的柴油抽水机拆卸下来,让人搬到对面武阳生擒过马鹿的山沟里暂时藏着。
剩下的时间,以挖矿料为主。
也就在搬东西的这天,巴图背着猎枪来到矿点上,将带来的一些吃食送去给娜拉,然后来找周景明。
“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家人已经在定居点安顿下来,家里的牛羊卖了一半,剩下的那些,托付给族人照管着,都已经办妥了。”
“那就好!”
“我该做什么?”
“你不用做什么,跟着武阳吧,跟他一起巡守就行,保证矿点安全最重要,其他的事情,让他们做就好!”
巴图对于周景明来说,是跟阿勒泰地区哈族牧民打交道的好帮手,以后需要用到他的地方不少,包括购买物资,解决一些和哈民打交道以及解决一些同哈民产生的矛盾,都能派上大用场,自然不能当成普通淘金客对待,也会是一个队伍的核心人物。
他做了简单安排,给巴图指了武阳的所在,巴图就去找武阳去了。
三天后,武阳和巴图急匆匆地从山头上下来,告知清山队的来了。
周景明当即让众人停下手头的活计,让彭援朝去通知李国柱,然后让众人带上矿点上的工具和物资,撤进山林里。
二十多分钟后,清山队二三十号人骑着马冲到矿点上,见又一次扑空,也没有过多停留,分成两队人马,一对往上游去轰撵,一对往下游追赶。
周景明和武阳他们,就在矿点对面的山头上的林木间看着。
清山队的人折腾了一早上,临走的时候,把周景明那些地窝子给一把火烧了。
这还是淘金两年,周景明的地窝子第一次被烧。
不过,这样的损失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周景明早有准备,无外乎就是花上半天时间,将地窝子收拾一下,砍些木料回来,重新把顶棚搭建起来。
上百号人动手,又不需要地坑,速度很快。
当天晚上就将地窝子搭好,藏进山里的机器、溜槽之类的东西搬回到河边,重新组装起来。
周景明一下午的时间,就在矿点后边的草坡上坐着看众人忙活。
这个时候他心里总忍不住在想,一定要去开采岩金矿脉,办上一个开采许可证,以后就不用躲躲藏藏了。
临近十月的时候,哈熊沟钳形山坳的矿点,矿料如周景明预期的那样采挖一空,剩下的只是一些品位不高的地方,虽然天气还不算恶劣,但周景明已经懒得折腾,准备提前结束今年的淘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