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水银提炼 (第1/2页)
山里的雪,零零散散下了三天,又阴沉了两天,阴霾才渐渐消散。
已经到了三月下旬,太阳已经有了温度。
尽管钳形山坳所在的位置在阴坡,却也因为是荒坡,没什么遮拦,只是两天时间,矿点上的雪就已经化得七七八八。
因天气原因,周景明并没有催促众人干活,直到天气真正好转起来,他才有让众人动工,所做的事情,还是只有一件,那就是将后山那些草坡表层揭开,将挖掘出的矿料往河岸边运送,并沿河堆放。
其实,阿尔泰山的河流,因为不少水源是源于地下水,水温稍高的缘故,除了少数一些地段,稍微大点的河流,也就是河流两岸会结上一些冰块,但不会完全封冻,河流常年川流不息。
周景明完全可以将柴油机发动,用抽水机在铁皮溜槽里进行冲洗。
但不管怎么做,都少不了淘洗这个环节。
这种时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淘洗,太容易将人的手脚冻伤,与其这样,还不如备料,等天气更暖和一些再进行,大不了到时候,增派些摇金斗子的人手。
当然,这些天周景明也不是毫无所获,在挖掘矿料的时候,或多或少,总会捡出些金豆子或是小块狗头金。
矿点上的事情,周景明交给武阳和白志顺领着,苏秀兰负责统计。
武阳和白志顺盯得紧,谁有点小动作,大都会及时发现,将他们试图藏匿的金豆子给收集起来,自然也免不了一番警告,或是给上几脚。
人多手杂,不可能每一个都被盯着,周景明知道藏匿金豆子的事情无法避免,他也没有刻意去过分责难,只要事情不是做得很过分,量不大,被发现了交出来就行。
水至清则无鱼,太严格苛刻了,反倒容易将人逼走,当然,一次警告无用,再出现,也不会跟他们客气。
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金豆子和小块狗头金,他没有具体称量,估计能有二两左右的样子。
太阳出来以后,周景明就没有一直待在矿点上,他带了猎枪、锤子,短柄镐头,领着金旺进了山,去山里寻找汞矿。
找汞矿,自然是为了提炼水银,然后用来将去年积攒的那些精砂中的金子弄成金汞齐,再进一步提炼出金子。
汞这东西,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不只是某个地方才有,只是多寡的问题。
最简单得到水银的法子,自然是直接购买,或是购买辰砂来提炼,但辰砂通常是被被当成药品在一些药店售卖,周景明所需要的水银分量不少,算来算去,觉得有些不划算。
山里就能寻到汞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纯属是捡拾起一些瞎折腾的爱好,就把事情给做了,当是一种消遣。
他每天进入山沟,专门寻找着那些荒坡、岩层搜寻。
前三天,毫无收获。
直到第四天中午,他终于在一道山沟里的岩层里,看到了些暗红色的夹层。
寻找汞矿,周景明有自己的鉴别技巧,最主要的,就是看外观特征。
真正的汞矿石通常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棕红色,颜色比较均匀,并且经常呈晶体状,有的像立方体,有的是菱面体,在无釉的碗里划动,会留下红色的划痕。
周景明找到的这片地方,按照专业的术语来说,是一片角砾岩,这是一种呈灰白色,主要由方解石、辰砂、燧石等东西混合组成。
跟金子打了半辈子交道,加之他本身就是地质勘探出身,对各种矿物的分辨称得上精通。
北疆虽然不是汞矿的主要产区,但还是能在山里寻到。
周景明寻到的这些,品位不高,但一片山坡上,有好几处夹层里都有,多采挖一些回去,就够用了。
距离矿点不是很远,当天,他用短镐头,采挖了一些用带来的麻布袋子做成的简易背包背了回去。
到第二天,他干脆叫上几人,拉着架子车寻到那片山坡,挑着质地好的汞矿,挖了两车回去。
接下来的日子,他像是处理岩金矿一样,用锤子将那些运回来的矿石,捶打成细末颗粒。
干得动就干,觉得累了就闲着。
就这么断断续续地干了数天,终于将那些矿石全部处理出来。
山里条件有限,周景明采用的是古法炼汞。
通常情况下,他需要在山上弄来些藤条,编了个简易的摇篼。
将那些敲碎的细末颗粒运到河边,让往摇篼里装入矿料,从河里舀水冲洗。
在不断摇晃中,细沙落入下方的,跟稍微大块的颗粒分开。
用金斗子把那些细砂在河流浅水里淘洗,被滤过的浊水在金斗子里沉淀,沉淀物里就混合着辰砂,其实跟淘金摇金斗子的操作差不多,到最后剩在金斗子底部的,就是红色的辰砂。
但周景明本就是为了提炼水银,又不是为了要刻意分离出辰砂,自然没了这些步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