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气运 (第1/2页)
盘剑宗,剑心阁密室。
室内无灯无火,唯有中央蒲团上的陈胜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灵光,将四方黑暗逼退。
他双目紧闭,呼吸悠长而平稳,胸口起伏间与密室角落的灵脉节点形成奇妙共鸣,丝丝缕缕的灵气如银线般缠绕周身。
识海之中,正悬浮着一卷虚幻的功法卷轴,金辉流转,正是灵界本尊刚刚传过来的《北斗行运真解》。
卷轴约莫丈许长短,展开的书页上刻满了古朴的篆字,字里行间有星光闪烁,隐约组成北斗七星的方位图。
每一颗“星子”都在缓缓转动,散发出的气息算不上磅礴,却带着一种窥探天地运转的玄奥。
陈胜的神识沉入其中,只觉一股清凉之意涌入识海,卷轴上的篆字便如活过来一般,在识海中不断重组、演化,将运道法门的精义一一呈现。
这卷功法在灵界确实算不上高明,不过是三劫炼虚的偏门法门。
但对此刻急需参悟运道的化身而言,却恰好够用——其中对气运的起源、流转、演化的解析,足够他搭建起基础的认知框架。
只是化身的境界终究只到金丹,神识强度有限,参悟起来进度缓慢,那些玄奥的篆字看在眼里,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始终无法完全通透。
好在与此同时,灵界、九阳界,两大本尊此刻也在同步参悟,《北斗行运真解》的篆字在识海中飞速流转。
每一个字的含义都被层层剖析,从表层的运道法门,到深层的因果逻辑,再到与天地规则的关联,都清晰地呈现在陈胜的认知中。
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他便已摸到运道的门槛,识海之中甚至能隐约看到自身气运的轮廓。
“原来如此。”
“气运之道在灵界沦为偏门,根源便在其局限性——对修为低于自身者,可借气运压制、惑其心神,可对同阶强者,运道便难以奏效。”
“而且灵界强者如林,动用运道算计弱者,都可能牵扯到巨大因果,一个不慎便会被气运反噬,身死道消。”
他进一步推演:
“说到底,修行本就是超脱天地的过程,是强者凭借自身实力搅动风云,自然凝聚大气运,而非先有大气运,才能成为强者。”
“因果倒置,便是舍本逐末。”
“再加上灵界之道包容万象,诸般大道并行,运道虽然特殊,但限制颇多,自然难以成为主流。”
思绪流转间,陈胜的化身缓缓睁开双眼,掐动《北斗行运真解》中的观气秘术,双目之中顿时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辉。
下一刻,密室的墙壁在他眼中变得透明,整个盘剑宗的景象清晰可见。
在他眼中,天地之间竟浮现出无数细密的彩色丝线,交织缠绕,如同一张巨大的罗网,将山川、草木、修士乃至飞禽走兽都包裹其中,每一丝颤动都对应着一处因果变化。
陈胜心中骤然一惊;“此界的运道,竟细密到这种地步?”
灵界的气运丝线虽也存在,却多是粗重的线条,只围绕着大能或大势力流转。
而此界的气运丝线,竟细微到每一株野草、每一只蝼蚁都有专属的丝线,交织间形成的罗网,几乎涵盖了天地万物的每一个角落。
就在他惊叹之际,一股莫名的召唤感突然从头顶传来。
陈胜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天穹,瞳孔骤然一缩——透过层层云层,他看到了常人绝不可能窥见的景象。
九天之上,一团约莫三成体量的天地本源被无数金色丝线牢牢拘束着。
那些金线比下方的气运丝线粗壮百倍,表面刻着繁复的符文,交织缠绕间,隐约化作一尊浩瀚无边的宝镜轮廓,镜面上流转着整个世界的因果轨迹。
当陈胜的目光与那团被拘束的本源相接时,一股强烈的亲近感瞬间传来。
陈胜瞬间明悟:
“原来如此……”
“此界气运之所以如此严密,竟是因为天地本源被人以特殊手段压制,让运道凌驾于其他大道之上!”
“本源乃是道之根基,根基受拘,诸道自然难以抬头,只能任由运道主导,由此将运道的特殊性彻底发挥出来。”
他的思绪瞬间回到《北斗行运真解》中的记载,一段关于“运朝之道”的描述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夫运朝者,聚万民之愿,凝天地之气,天我一心,以运为法。”
“帝王口含天宪,一言可定乾坤,臣子身具朝威,可借运道行事,唯此道,可破运道偏门之困,让气运成为凌驾诸道的至高力量。”
陈胜心中泛起一个大胆的猜测:
“那位玄穹高上太昊天帝,莫非行的就是运朝之道?”
念头闪过,事实如何,暂且与他无关,他再次掐动秘术,将目光投向自身。
他的头顶,一团青红气相互交织,正以一种稳健的速度缓缓勃发,隐约有化作华盖的趋势。
陈胜心中思索:
“青红之运,不算弱,但在这方世界究竟处于什么层次?”
气运本就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若不与他人对比,根本无法判断自身的层级。
他正欲将观气秘术的范围扩大,观摩其余人的气运,眼角的余光却突然瞥见东南方向。
那里,一道极淡的黑色气运丝线正悄然袭来,丝线之上缠绕着恶意,如同毒蛇般在气运罗网中穿梭,目标直指盘剑宗,直指他所在的密室!
“望气知祸福,这是冲我来的杀劫!”
陈胜心中一动,右手轻轻一握,一道青芒从袖中窜出。
……
青州东南,断魂岭。
此地乃是两州交界的荒芜之地,怪石嶙峋如狰狞兽爪,枯木斜插在石缝中,连野草都带着枯黄的死气。
宝相真君悬浮在岭中央的巨石之上,周身三十六个巴掌大小的阵旗环绕沉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