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9章 这次不打架,我们去讲道理 (第1/2页)
苏妲己消散于天地间,那场绚烂的光雨尚未完全沉寂,江南的天空,却毫无征兆地被一层阴郁的血色笼罩。
丝丝缕缕的血雨,飘然而下。
它没有寻常雨水的湿润,反而带着一股铁锈与腐烂混杂的腥气,冰冷刺骨,仿佛能直接渗透进人的神魂深处。这不是幻象,而是天地法则因某种禁忌被触动,而产生的悲鸣。
“这鬼天气,比俺老孙当年在八卦炉里还难受!”孙悟空抖了抖身上的猴毛,沾染上的血丝竟让他感到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烦躁与厌恶。他用火眼金睛细看,发现那雨丝中蕴含的并非妖力或魔气,而是一种更纯粹的“凋零”意志,万物生机触之即枯。
李白收剑入鞘,仰头看着这片血色的天幕,那双总是带着三分醉意的眼中,此刻只剩下凝重。他轻声念道:“天意若悲,泣血千里。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叶凡没有理会天空的异象,他只是低头看了一眼怀中已然沉沉睡去的叶傾城。小姑娘的脸上还带着一丝苍白,但呼吸平稳,嘴角甚至微微上翘,仿佛在做一个甜美的梦。那惊天动地的一“斩”,耗尽了她所有的心神,却也让她体内的先天剑体与那股至纯的守护之情,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他小心翼翼地为妹妹拢了拢衣衫,再抬头时,眼中已再无半分温情,只剩下属于帝王的,冰冷的决断。
“回京!”
……
京城,观天神台。
此地是大夏王朝的禁地,高耸入云,仿佛能伸手摘星。巨大的青铜星盘悬浮于神台中央,缓缓转动,映照出周天星斗的轨迹。
当叶凡的身影出现在神台之上时,刘伯温与诸葛亮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两位经天纬地的大才,此刻脸上皆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陛下。”刘伯温的声音嘶哑,他指着那巨大的星盘,在代表北方的位置,一颗星辰正亮得妖异,散发着不祥的血色光晕,甚至压过了帝星紫微的光辉。
“计都罗睺星,主死兆、杀伐与终结。自我大夏立国以来,它从未如此明亮过。老臣推演天机,那光芒所指之处,正是极北苦寒之地的……幽都。”
诸葛亮手持羽扇,眉头紧锁。“苏妲己最后的警示,与天象完全吻合。陛下,幽都,恐怕已成滔天之祸。”
话音未落,一名锦衣卫统领如鬼魅般出现在神台之下,单膝跪地,声音因极度的压抑而微微颤抖,双手呈上一卷用黑蜡封口的紧急密报。
“陛下!北境八百里加急军情!”
叶凡接过密报,神念一扫,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密报的内容简单,却又令人毛骨悚然。
驻守在北境极寒之地的“镇北军”,有一支整整万人的精锐斥候营,在例行巡逻靠近幽都的“永夜冻土”时,无声无息地失联了。
没有打斗痕迹,没有求救信号,魂灯未灭,却又与军中阵法彻底断了联系。
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被整个世界,干净利落地抹去了一般。
神台之上,气氛死寂。连风似乎都凝固了。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不是千军万马的冲杀,也不是阴险恶毒的诡计,而是一种更高级,更诡异,甚至无法理解的……规则层面的抹杀。
“嘿!管他什么鬼地方,什么罗圈星!待俺老孙去那幽都走一遭,一棒子把它捅个底朝天,看看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在作祟!”孙悟空在一旁听得心烦,金箍棒已经握在手里,战意升腾。
“大圣,稍安勿躁。”叶凡抬手制止了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次,不是用棒子就能解决的问题。”
他环视着眼前的肱骨之臣,目光扫过孙悟空跃跃欲试的脸,扫过李白凝神思索的眼,最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决定。
“这次,朕不派兵,也不派将。”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朕,要组建一支‘科考队’,亲赴幽都。”
“科考队?”孙悟空一愣,挠了挠腮帮子,满脸不解。
叶凡的目光,落在了诸葛亮身上:“孔明,你精通阵法推演,可知天地至理,由你带队,负责解析幽都的法则异常。”
诸葛亮羽扇微顿,躬身道:“臣,遵旨。天之道,亦有其理,臣愿为陛下一探究竟。”
随后,他又看向了不远处闻讯赶来的华佗:“神医,你通晓生命奥秘,万物生机,由你随行,负责分析那里的生命形态,或者说……‘非生命’形态。”
华佗抚须点头,眼神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亦有大奥秘。老朽愿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