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赵琬的崇拜 (第1/2页)
闻人府。
闻人月的闺阁之中。
陈府只有三进,倒座房住着男仆,后罩房住着丫鬟,内院原本是属于林宣一个人的,现在也有了女主人,他没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如来闻人月这里避一避。
林宣吃着桌上摆放着的新鲜果切,闻人月道:“你不陪新娘子,来我这里做什么?”
林宣摇头道:“人家写的那首词,你也不是没看过,我在家里,反而会吓到她,还是先在你这里避一避,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闻人月沉默片刻,问道:“你们难道要一直这样?”
林宣反问道:“不然呢?”
他抿了口茶,说道:“赵姑娘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她,陛下强行撮合的感情,能有什么好结果,我们昨夜已经约定好,彼此互不干涉,这样对两个人都好……”
闻人月看向林宣:“她不漂亮?”
林宣摇了摇头,说道:“倒也不是,赵姑娘漂亮是漂亮,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他还是喜欢青鸾那种热情活泼的,幽梦虽然清冷,但她外冷内热,林宣看过赵琬的诗集,她这种文艺女青年,整天伤春悲秋,感怀这感怀那的,内心敏感矫情且脆弱,完全不是他的菜。
闻人月没有再说什么。
她不了解赵琬,但了解林宣。
只要这位赵姑娘主动一些,就像当时的青鸾和阿萝那样,不出三个月,她就能成为陈府名正言顺的女主人。
当然,她和赵琬并不熟悉,也没有必要告诉她这些。
内院多了一个人,林宣自然不能继续在家里的小厨房做饭。
好在闻人月的院子里,也有一个小厨房。
林宣看的出来,这厨房应该新建不久。
虽然赵琬是他名义上的妻子,但论关系,他还是和闻人月更近一些,林宣也习惯和她一起吃饭。
至于赵琬,林宣看的出来,她怕自己怕的要死,还是能不见她就不见她了。
陈府。
午膳之时。
赵琬看着满桌的丰盛饭菜,并未动筷,而是静静的坐在桌前等待。
知琴上前一步,轻声说道:“夫人,公子刚才叮嘱过,让您先用膳。”
赵琬微微摇头,说道:“我等夫君回来。”
知琴道:“夫人有所不知,少爷从不在家中用膳,这些饭菜,都是为您一个人准备的。”
赵琬愣了一瞬,这才拿起筷子。
没有嫁过来之前,她也曾忧虑过,两人若无共同语言,连一同吃饭都是煎熬。
刚才知琴带她熟悉府邸的时候,她曾经进过夫君的书房看过一眼。
他的书房中,除了一张床,一些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外,便只有几本地图和兵书,这说明他平日里应该是不甚看书的。
这让她有些担心两人的日常交流。
然而她的担忧根本就是多余的。
对这桩婚事不满意的,不止是她。
比起她,他似乎更加的不满意。
林宣回到家中时,刚刚在书房坐下没一会儿,知琴便走进来,告知林宣,账房的银子不够了。
陈家的下人,是朝廷养着的,但是日常生活开支,需要林宣自己出。
来京城之前,林宣没有预料到后来发生的事情,只带了几十两银子,以及几百两的银票,这些钱作为路费自然够了,但却不够在京城长久生活。
明天要带着赵琬回门,林宣买过回门礼之后,全身上下,只剩下不到五十两银子。
十六卫的薪资是很丰厚,每月三十两,但要维持这座府邸的运转,还远远不够。
虽然他可以向指挥使司申请,不过林宣不打算这么做。
拿人手短,他还是自己想办法搞点银子。
林宣将仅剩的几十两银子交给知琴,说道:“这些银子,你先拿着用吧,过两天我会再给你一些。”
知琴走后,赵琬敲了敲门,缓步走进书房,从袖中取出一迭银票递给林宣,说道:“大人,妾身这里还有五百两,可以拿来贴补家用……”
林宣并未去接,而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了,你收着吧,这两日,我会想办法再赚些银两。”
赵琬闻言,也并未坚持。
她知道,这样的大人物,内心必然有种傲气,想必是不愿意花女子的银子的。
但他也说过,她是这陈府的女主人。
对这座府邸,她同样有一份责任。
她找到知琴,将那五百两递给她,知琴原本抗拒不收,赵琬直接将银票放在桌上,叮嘱道:“这件事情,还请不要告诉夫君……”
知琴无奈之下,只能点了点头,恭敬道:“是,夫人……”
……
依照礼制,婚后第三日,是新妇回门之日。
这次成亲,指挥使司批了他半个月的假。
一大早,陈府门前便已备好了马车和回门礼。
礼物是林宣吩咐管家精心准备的,不算过分奢华,却样样周到体贴,既有适合赵父的文房四宝,也有给赵母的珍贵衣料和滋补药材,赵家的小辈们,林宣也都为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他们的喜好,靖夜司卷宗中都有详细记录。
林宣走出书房,看着从正堂走出来的赵琬,问道:“准备好了吗?”
赵琬微微点头。
她今日穿了一件喜庆又不失雅致的红裙,走到林宣身边,将手轻轻搭在他的臂弯处,虽然在府内,两人并不睡在一起,甚至一日都见不到对方几面,但走出陈府大门,他们就是陛下赐婚,人人羡慕的恩爱夫妻。
林宣搀扶赵琬上了马车,一路之上,见她数次嘴唇颤动,似乎是想要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的样子,林宣主动问道:“怎么了?”
赵琬低着头,小声道:“大人,我可不可以将以前的丫鬟带回陈府?”
林宣不曾犹豫,点头道:“当然可以,你想带几个都可以。”
赵琬心中一喜,立刻道:“我只带一个贴身丫鬟就可以了,谢谢大人。”
林宣微微点头,并未再开口。
马车在赵府门前停下,赵润章夫妇早已带着赵家小辈在门口等候。
见到林宣先下车,然后温柔地搀扶着赵琬下来,两人姿态亲密,他们悬着的心,先放下了一半。
大婚之前,总以为琬儿会所托非人,两人都为她担忧不已。
直到大婚当日,见到这位赵家新婿,见他年轻俊朗,为人谦逊有礼,才意识到,他们被外界的传言所误导,陛下对赵家,实在是不薄。
林宣走上前,微微躬身:“拜见岳父、岳母大人。”
赵润章笑容真切,伸手扶起他,道:“贤婿请起。”
赵母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女儿,见她气色红润,眼神明亮,依偎在夫君身边,全然不似婚前那般忧愁恐惧,她心中最后一点担忧也烟消云散了。
自己的女儿,她当然知道。
她若是心中郁郁,是装不出来这种样子的。
看来,她对陛下为她选的丈夫,内心也十分满意。
想起女儿婚前担惊受怕的样子,她不禁有些好笑,命运有时候,就是这般神奇。
赵琬被母亲拉去房中说话了,林宣则留下来陪着赵润章下棋。
赵润章精于棋艺,京中罕有敌手,但见陈雨与他对弈,丝毫不落下风,其间更是妙手频出,下的他酣畅淋漓。
虽然最终,赵润章以两子取胜,但直觉告诉他,他的这位女婿,应该是留手了。
在陈雨的身上,他对于靖夜司的某种刻板印象,被彻底扭转。
原来靖夜司中,也不尽然都是些粗鄙的武夫,女儿真是嫁对人了,皇恩如此浩荡,他们赵家,真是不识好歹……
林宣原本是不懂下棋的,但他的脑海中,有无数九黎族传承,其中一位前辈,恰巧精于对弈,将他的棋术也包含在了传承之内。
林宣是能赢岳父大人的,但他显然不能赢。
礼貌起见,他从始至终,都配合着他下,最后礼貌输他个一子半子,然后面露惋惜之色,宾主尽欢,氛围融洽……
午宴时,林宣更是表现得无可挑剔。
他细心为赵琬布菜,动作自然体贴;与赵父对饮,分寸掌握得极好,既显尊重又不失气度;礼貌回答赵母的问题,赵琬母亲看他的眼神越来越满意。
一顿饭下来,其乐融融,气氛温馨热烈。
林宣以前虽然没有结过婚,但用对待上司的方式对待岳父岳母,不会有错。
回门礼成,临别时,赵润章亲自将林宣和赵琬送到门口,轻轻拍了拍林宣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欣慰:“贤婿,琬儿我们就托付给你了。”
林宣面色认真,郑重承诺道:“岳父大人放心,我定会好好照顾琬儿的。”
马车缓缓驶离赵府,赵琬透过车窗,看着父母弟妹站在门口不断挥手的身影,直到转角再也看不见,才缓缓收回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