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三个问题! (第2/2页)
觉得他们鲁莽,仅凭直觉就跳坑。
无论答案是什么,都能反映出老者对左边道路潜在成功率的隐性认知,从而间接推断出真假。
老者雕像显然没料到叶初云会问出这样一个看似无关,实则暗藏机锋的问题。
他脸上的表情僵硬了一瞬,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仔细地打量了叶初云一番。
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权衡如何回答。
最终,他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选择左边者,十有八九,皆言凭借直觉。”
说完,他彻底闭上眼睛,如同石化,无论叶初云再说什么,都再无反应。
三次提问机会耗尽!
叶初云得到了最后一条信息:“选择左边者,十有八九,皆言凭借直觉。”
他立刻开始分析:
“十有八九”这个词,首先表明了样本数量不少,具有参考价值。
“皆言凭借直觉,关键点在于“言凭借”。”
“这意味着那些选择左边的人,事后或者当时对外宣称是依靠直觉。”
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陷阱!
那些选择左边的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老者没有明说。
假设左边是真实之路。
那么选择左边的人成功了。
成功者回顾自己的选择,可能会将正确的选择归功于“敏锐的直觉”、“福至心灵”等等。
这符合“皆言凭借直觉”的描述。
假设左边是虚幻之路。
那么选择左边的人都失败了。
失败者面对失败,可能会找借口,比如“我当时就是脑子一热,凭直觉选的”、“感觉左边顺眼就选了,没想到是坑”。
这也完全符合“皆言凭借直觉”的描述。
两种情况似乎都能解释得通。
叶初云眉头紧锁,感觉自己似乎抓到了什么,但又隔着一层薄纱。
“言凭借......”他反复咀嚼着这三个字。
“这是他们‘说’的原因,不一定是他们‘实际’的原因,更不一定是‘真正’的原因。”
老者的描述,聚焦在挑战者“事后”的言辞上,而非道路本身的属性。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无论左边是真是假,选择它的人都倾向于用直觉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如果是这样,这个信息就毫无价值。
但老者特意点出这一点,真的毫无价值吗?
叶初云换了一个角度思考。
如果自己是设计这个关卡的人,会如何设置?
前面遇到了诚实者和诡辩者的组合,考验的是逻辑推理。
那么这一关,考验的应该有所不同。
这个老者给人一种精明又能洞察人心的感觉。
这一关考验的,或许就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信息的甄别。
老者提出付费咨询,这是一个诱惑,考验的是挑战者是否愿意为捷径付费。
他给予三次提问机会,但回答含糊其辞,考验的是挑战者能否从有限且模糊的信息中提取出有效内容。
他最后关于“直觉”的回答,听起来像是废话,但或许真相就藏在这看似无用的信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