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纸牌屋》或《刺杀肯尼迪》? (第1/2页)
听到黄秘书这话,刘一民也算是心中有数,不再追问。刘一民坐上车,挂挡离合一气呵成,到外面试车去了。
文化部的办公楼上,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刘一民,看到他开走之后,一个个心疼地把大腿都拍肿了。
在这年代,皇冠是顶级的公务用车,桑塔纳次之。空间比桑塔纳要大,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动力,刘一民觉得动力不太行。
在外面转悠了一圈之后,刘一民驾驶的技术愈发的娴熟。回到文化部,刘一民向夏言表示感谢。
夏言笑着说道:“刚才看你还有点犹犹豫豫,现在不犹豫了吧?”
“哈哈哈,沈老,我是一时间有点受宠若惊呐!”
任何人都逃不过真香定理,刘一民也不例外。
“没想到你不用训练就会开车,不错,本来也没打算给你配司机。”
“这车还是自己开车舒服,有司机在,我也不自在。”
夏言让黄秘书陪着刘一民去给部里提交一下资料:“另外,你不要撒了欢儿的跑,记得去考个驾照,会开和有驾照是两码事。”
“行。”刘一民说道。
这年代驾照按照程序来拿还是挺难,学习汽车知识之外,还得学习一些机械原理,之后是钻杆移库考试和实际道路考试。
但另一方面,交规的执行也不是那么严格。摩托车的保有量比轿车高,主要是查摩托车的驾照。
车子部里已经上牌了,无需去办牌照。刘一民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信息和车辆信息放到部里车辆管理办公室存档。
等一切办妥,刘一民再次走进夏言的办公室,夏言跟刘一民聊聊《开国大典》的写作。
“电影局的同志给我汇报了,我对电影的态度你是清楚的,就是体制改革、题材改革、技术改革、内容改革。所以,我支持你写作。”夏言说道。
“沈老,谢谢您,我到时候写完给您送来看看。”刘一民说道。
走出夏言的办公室,刘一民开着车回到了四合院。将车停到门口,堵不住来往的街坊,但是会给来往带来不便。
另外一方面,现在治安不太好,就将车放外面他也不太放心。于是刘一民找了一个工程队,在临街的倒坐房这儿开个口,做一个车库。
工程队还是给刘一民修房子的工程队,料子加上工人,花了两千块钱。
“一民同志,倒座房开了一个车库,中间是不是应该再砌个墙,这边还能住人。”
刘一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算了吧,一个车库又不是只放一台车。给以后留点余量,要不然还得折腾。”
不放一台车?对方没太明白刘一民的话,接过最后的一千块钱工钱就离开了,临走的时候让刘一民有活再找他。
朱霖抱着刘雨看着修改的车库:“唉,车是好车,就是门口又挖了一个门不太好看。”
“没办法,自古两难全嘛!”
新修建的门在西南角,比正门小,刷着红漆,跟平常人家的门差不多。
“等有了车的消息,给你也买辆车,冬天上班就不用骑摩托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赶紧摆了摆手:“我不太敢开,油门、离合、刹车看你开车,都觉得手忙脚乱。”
“以后就会了,车就是人的腿。有了摩托车你跑燕京方便,有了轿车,你去津城都方便。”刘一民告诉她汽车的重要性。
朱霖将刘雨和刘林抱上车,让刘一民带她回娘家。
“走吧,刘老师,爸妈知道你配车了,都高兴着呢!”朱霖笑着说道。
“行,我顺便教教你开车。”
刘一民踩着油门离开了四合院,不少人驻足观看。南锣鼓巷、交道口这边儿住了不少大人物,附近四合院的人车见得多了,但是这么新的少见。
这几天改造车库,不少人街坊都围着看了几天。
到了家属院,朱父朱母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指挥刘一民将车停好,高兴地抱着刘雨和刘林朝楼上走。
就朱母这声量,足以让整座家属院的人探头探脑了。
走进家门,家属院的不少人都推开窗户,看着下面的轿车议论纷纷。
“朱家女儿有本事呐,嫁得好!”一名女家属一边摘菜,一边咬着牙说道,仿佛刘一民开的车是他们家的。
“这是人的命哦!羡慕不来的,听说她老公刘一民靠稿费都挣上百万喽。”
“人家开人家的轿车,咱们骑咱们的自行车,两不相干,好了,吃饭了,吃饭了!”
朱父朱母做了一桌子饭菜,都是刘一民平常来喜欢吃的,滋补的饭菜也没忘。
朱母惊讶于刘一民这么快就把车开得这么娴熟:“你们来的时候,我都怕你们在路上出点啥事。”
“是啊,可把我们担心坏了。”朱父拍着大腿说道。
朱霖仰着脸看向刘一民,目光里带着敬佩:“刘老师好像天生就会开车,部里把钥匙交给他,他直接就开回家了。”
“爸爸好厉害!”刘雨和刘林拍着小手说道。
刘一民看着朱父朱母别样的目光,赶紧说道:“爸妈,其实开车没什么难的,爸有时间你也学学,摩托车容易摔,开四轮的稳当多了。”
“算了,四轮的我也配?十几万呐。钱都让这些外国的资本家给挣走了,等咱们国家把车造出来,价格肯定能下来,到时候我再买。”
国内拿得出手的红旗轿车,81年因为技术不足、油耗过高因为“封车节油”政策停产。84年因为阅兵,才重启生产线。
朱父是理工科教授,对于国家机械方面技术落后也感到脸上无光。
刘一民安慰道:“爸,咱们现在不是正在学习吗?知不足去学习不丢人。再说了,在第三世界里面,咱们至少有工业基础。轿车有生产线,就有改进升级的空间,只要有了技术支持,咱们的造车技术就能快速提升。
另外,车嘛,就当我们孝敬您的。”
“各工业领域都在探讨中外合作,就怕有了惰性,依赖上外国的技术,而不知道发展自家的技术。一民,我对很多工业厂有了解,工业技术的进步投资巨大,不是所有的厂都舍得投入的。
这是一个无底洞啊,而且技术方向万一错误,投入将血本无归。以前的买办,就是挣惯了轻松钱,外国货往里面一倒手,成倍的赚。”朱父忧心忡忡地说道。
刘一民非常认同朱父的观点,这也是实践证明的:“所以,我们得支持一些愿意钻研技术的企业。实际上,一家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大厦倒塌就是片刻的事情。
爸,既然你这么懂,不如写写这方面的论文,敲一敲警钟。要是可以的话,我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发表到内-参上。”刘一民建议道。
“内参?当真?”
“当然,前提是您写的好。”
“我写,我写,反正闲着也是没事儿。文学我是个二把刀,工业方面我就是剔骨刀。”朱父一时间容光焕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领导看到他的文章频频点头的画面了。
“好了,赶紧吃,一民,你也不要勉强。内-参上的文章,我们都没看过,级别高,水准也高。”朱母示意刘一民夹菜。
看大家不动筷子,刘一民明白第一筷是属于自己了,已经获得到老丈人家先夹菜的资格。
老丈人倒酒我不喝,老丈人夹菜我转桌,老丈人还得笑呵呵!
刘一民夹了一块王八肉:“妈,好吃,这味道跟以前相比,层次更丰富,但也更分明。”
“是吧?我去中药店买了多味中药,提香增味还滋补。”朱母详细的介绍了一下上面的中药名字,还给刘一民盛了一碗山药汤。
朱父没有再说话,一心想着论文的事情,朱母恶狠狠地剜了一眼,又不动声色地轻轻敲了敲桌子,才让朱父回过神来。
“霖霖,你最近排戏太累,你也多吃点,补气血。”朱母给朱霖夹了一块猪肝。
朱霖咬了一块猪肝:“妈,放心吧,现在吃的比以前好多了。以前都气血足,现在只会更足。”
“来,你们两个,吃点山药豆。但你们小,不能吃多,多吃点肉。”朱母不断地给两个小家伙喂着吃的。
吃完饭,朱父拉着刘一民进去又探讨了一番,走下楼的时候,有人围着皇冠打量。
“老方,你们两个有福哇,选个女婿这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