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全国剧本奖 (第2/2页)
李玉如也不再唱戏,而是抱着刘雨拉着刘林走进一间次卧,给两人拿好东西吃去了。
“一民,这两个小家伙越来越重了,再过两年我就抱不动了。”李玉如笑着说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师娘,早着呢,再过几年,您也抱得动。”
“人不服老不行,人老了,见到这小孩子就觉得亲,见到你俩的就更亲!。”李玉如不断地逗着刘雨和刘林。
朱霖走进厨房,帮忙做饭,不一会儿,客厅里就肉香四溢。
曹禹拿出来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刘一民:“这是全国优秀剧本奖的获奖名单,你看看。”
刘一民打开文件,他的名字赫然位列第一个。
“老师,让您为难了。”
“我倒是没啥,评委们选的时候,我告退了,而且跟其他作品不同,采用了不记名投票。在场的评委,全部同意《天下第一楼》获奖。”曹禹神色轻松地说道。
曹禹已经尽力做到不因为他个人而影响到评奖的公正性,但人嘴这玩意儿,不是你说什么,别人就信什么。
“父亲,一民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要是不获奖才有内幕呢。”万方端着一盘香味十足的卤猪蹄走了出来。
刘一民笑着说道:“其实获不获得这个剧本奖无所谓,不过剧本奖前面这——曹禹二字我觉得很重要。”
“行,马屁拍的不错。”万方给刘一民竖了一个大拇指。
刘雨和刘林闻到卤猪蹄的香味儿,趴到桌子旁流着口水。
“咱家做猪蹄,也不见你们两个喜欢吃。”刘一民说道。
李玉如给两人先弄了点:“小孩子嘛,自己家什么都不好吃,别人家的屎都要尝尝。”
“话糙理不糙。”曹禹抱着刘林坐在了自己的大腿上。
曹禹一边逗刘林,跟刘一民聊起了《一个人的朝圣》和《邓稼先》的排练情况。预计十一月初,两部戏会陆续首演。
“说到这儿,有件事忘给你说了。”曹禹轻轻放下刘林,急匆匆走进书房,将一部文稿递给了他。
“这是田本相写的《中国话剧史》教材,给你单独放了一章,这是初稿,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田本相准备写《中国话剧史》教材之时,还是在《天下第一楼》座谈会上告诉他的。
刘一民翻开文稿,刘一民在最后一章,章节题目是——《现实主义风格话剧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文章的内容是在西方剧本的冲击下,人艺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手法,现实主义不再受到重视。
而刘一民的剧本广受好评,预示着现实主义逐渐回归,称刘一民为新一代最为知名的现实主义风格剧作家。
“这,有点夸张吧?”刘一民看着上面的评价,还以为田本相是对他这个人进行盖棺定论呢!
曹禹笑着说道:“田本相送文稿的时候,我跟他提这个问题了,他说他这是从全中国剧本创作现状出发,觉得目前为止,符合对你的评价。”
曹禹在第一章,刘一民在最后一章,他们师徒以别样的方式贯穿全书、贯穿整个中国话剧史了。
田本相还有一本专门研究曹禹的文稿,在曹禹书房里放着。
“吃饭吃饭,别想文学的事情了!”李玉如看到饭菜已经全部端了出来,赶紧说道。
刘雨和刘林早就觊觎已久,听到可以随意吃了,高兴地指着桌子上的饭菜,让朱霖给他们夹。
李玉如也不断地给两个小家伙夹菜,没一会儿,小碗就摞成了山。
刘一民赶紧说道:“师娘,您别夹了,再夹下去,两人就吃不完了。”
“那好吧,不过这两个鸡翅膀给他俩一人一个,小孩子吃了聪明。”李玉如将鸡翅膀放到了刘雨和刘林面前。
吃完饭,刘一民他们在木樨地待到九点半才回四合院。
朱父和朱母两人没有做饭,而是煮了几穗玉米,简单地应付了一顿。这嫩玉米是别人送的,而且主要是不太饱满的穗,现在饱满的玉米穗早已经成熟了。
“爸妈,你们两个做点饭嘛!”朱霖说道。
朱母将手中的玉米棒丢掉:“我们老了,晚上稍微吃点就积食,中午吃了那么多,现在也不饿。”
“是是是,不饿。”朱父说道。
朱母看向朱父:“你这是什么意思?话里话外像是我虐待你了一样?”
“没没有!”
刘一民嘴角憋着笑,这一下看着更像了。
朱霖推了刘一民一把,让他不要笑出来,刘一民差点憋出了内伤。
刘雨和刘林想吃玉米,可惜已经吃饱了。
朱母让他们去喝点煮玉米的水,说这样对身体好,清热解毒:“姓朱的,你也多喝点,能降血糖,对前列腺也有好处。”
刘一民听到这话,本来不想喝的他,高低得去尝两口。
10月3号,《忠犬八公》剧组终于从塞罕坝回来了,一个个脸上冻的皲裂,焦晃甚至被冻感冒了。
“一民,不负众望,我回来后已经将片子交给了八一厂,他们正在剪辑,估计等到月底就能剪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