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04章 《奴隶的救赎》全世界票房猛增

第504章 《奴隶的救赎》全世界票房猛增

第504章 《奴隶的救赎》全世界票房猛增 (第1/2页)

《人民文艺》编辑部会议室,刘一民静静地听着蒋子龙的谈论,时不时地点头。陆遥听得极为认真,仔细地记着重点。
  
  这是陆遥的作品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座谈会,刚才发言的时候因为紧张,结巴了好几次。
  
  蒋子龙和刘一民是《人民文艺》的编委,两个人的话更能代表《人民文艺》对于《平凡的世界》的整体态度。
  
  蒋子龙说完顿了顿,扫视了一眼全场与会人员,继续说道:“同志们,陆遥同志向我讲,刚开始的时候除了一民同志,谁都不看好这篇。
  
  现在读者用手投票,用手里的钱投票,证明《平凡的世界》是一篇好,陆遥同志不仅要写,还要多写,要把整部文章给写完。另外,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感谢刘一民同志,要不是他的推荐,我们很可能埋没这本。”
  
  蒋子龙说完,陆遥率先带领大家一起鼓掌。王濛鼓掌看向刘一民,刘一民笑着摆了摆手:“还是内容好,也感谢《人民文艺》一直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坚持。”
  
  “《人民文艺》如今的编辑方针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中西方文学的碰撞之下,既要发挥先锋作用,又要举起现实主义文学的大旗,做好碰撞和融合。”崔道逸笑着说道。
  
  王濛说道:“好,咱们座谈会的发言继续。”
  
  在陆遥介绍、蒋子龙抛砖引玉之后,现场讨论的热烈程度愈发热闹起来。
  
  《人民报》、《光明报》、《文艺报》的记者或者编辑,飞速地记录着每一位嘉宾的发言。
  
  听完汪曾琦的发言,《文艺报》主编冯牧咳嗽了一声说道:“同志们,我来讲几句。我们《文艺报》常年走在文艺评论的一线,我们对国内文艺作品的大趋势是非常了解的。这两年,咱们本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我到过不少国家,小国不算,但凡是大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特点。咱们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就是,所以不能丢。
  
  这两年文艺作品里出现了大量‘腥’、“性”之类的文学作品,我个人认为不是说完全不应该写,这方面文联会议也认为可以适当展现,但是不宜过多,或者完全以此吸引读者,那不就是低俗吗?”
  
  改革开放后,西方露骨的文学作品传入,不少人以这样写作为文学自由表达为由头,也开始模仿。
  
  刘一民一直没有说话,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刘一民才开口:“陆遥笔下所展现出来的乡土是很纯净的乡土,也展现了在时代的改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自己的幸福道路,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
  
  孙家两兄弟,孙少安代表的是现实奋斗路径,脚踏实地,不怕吃苦,一心为了好生活。孙少平代表的农村学生的浪漫理想主义者,想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
  
  农民不是只有吃饱穿暖,农民也有自己的梦想。孙少平也反映了农村学生的现实困境,生于一方小天地的农村学子,对于无限广阔世界的想象和迷茫。
  
  出身农村的燕大学生,初入燕大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还是一个漫谈理想的年纪,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斗志,来到城市后巨大的落差感,往往会让许多人迷茫。”
  
  现场的与会人员静静地听着刘一民讲解,在场最年轻的除了刘一民就是陆遥,蒋子龙比陆遥大了七八岁。
  
  年纪太大,以至于对年轻的感受都有些退化。刘一民本身是年轻人,也经常跟学生在一起,对年轻人的想法更有发言权。
  
  “很多人不理解孙少平,认为他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低下头看看地上的庄稼。少年时驰骋的风,比黄金都珍贵。我们应该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孙少平这个年纪,正是轻装远行的年纪。
  
  当然,我们可以用父母在不远游、独留大哥支撑家庭来指责他。”
  
  汪曾琦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皱纹,感慨道:“清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蒋子龙立即附上辛弃疾的诗歌。
  
  “我也来一句,老人家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崔道逸立即接上。
  
  王濛称赞道:“这就是少年感,少年心性是鲁莽,回头看看,我们的身上已经少了这种少年气质。”
  
  “这就是陆遥同志这篇好的地方,金波、田润生、孙少平这几个少年都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写出了贫瘠的黄土地上,也有一群浪漫理想主义的年轻人。这也是国家教育扩大必然会出现的事情,解放了背朝黄土的农村年轻人的思想。
  
  但农村少年在时代的大潮中,迷茫也将如影随形。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挖掘。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精心设计的文学表现手法,也能写出有张力的文学作品。”
  
  在掌声中,刘一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大家开始针对《平凡的世界》中存在的故事情节设计,和人物性格张力进行讨论。
  
  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不亦乐乎。陆遥态度从善如流,认认真真地记下问题,不过改不改可就不一定了。
  
  最后,崔道逸又拿出了一封《平凡的世界》的读者来信给大家念了一遍,是一位农村大学生写的,详细的写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蒋子龙听完后冲着陆遥好奇地问道:“陆遥同志,这封信提醒了我,你为什么不让孙少平参加高考呢,如果参加高考,自己到外面看一看的梦想,会更好地实现。”
  
  陆遥沉思了一会儿,将双手摊在了桌子上,以一种遗憾到近乎痛苦的声音说道:“又有多少人能考上大学呢?孙少平的人生遗憾,更是普通学生的遗憾。上大学的天之骄子,在黄土高原上,在漫天飞舞的黄沙中就如同树一般难寻。”
  
  “以后等国家有钱了,建更多的大学,让所有人都能上大学就好了。”汪曾琦乐观地说道。
  
  刘一民嘴角微动,想说话但又压了下去。
  
  王濛鼓掌说道:“同志们,今天的学术座谈会非常成功,谢谢大家接受邀请。”
  
  座谈会正式结束,众人快速起身,桌椅撞击声不绝于耳。
  
  刘一民一抬头,会议室已经散的差不多了。走出会议室,只看到了几个快速跑开的人影。
  
  等陆遥一脸轻松地走回来,刘一民问道:“你干甚去了?”
  
  陆遥微笑没有说话,刘一民又看向蒋子龙:“你们干甚去了?跑的那么快。”
  
  “你年轻,你不懂,我们上了年纪。”蒋子龙指了指腰带:“这里憋坏了。”
  
  “噢——”刘一民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陆遥出来后跟所有人打过招呼,又拉着他和蒋子龙、崔道逸三人一起去吃饭。
  
  陆遥没有请他们去吃中餐,而是来到了老莫吃西餐。蒋子龙调侃陆遥是“狗长犄角闹洋事”。
  
  要是搁别人这样说,陆遥以为是嘲讽,但跟蒋子龙关系好,陆遥只是轻轻一笑:“有些东西总得见识一下,要不然心里亏得慌。”
  
  崔道逸看着老莫,感叹如今的老莫跟以前比变了许多,来吃饭的人多了,但老莫的地位并不如以前那般令人谈之艳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陆遥学着电视里的画面,伸手优雅的接过菜单。
  
  刘一民要了一份罐焖羊肉:“我就这个吧,我这个胃吃不惯西餐。”
  
  “一民,我看你是西餐吃多了。”崔道逸用手比划了一下。
  
  饭菜端了上来,陆遥热情地邀请大家品尝:“不够的话,我再弄点,西餐好是好,就是太少了。”
  
  吃完饭走出老莫,刘一民和陆遥约定了一下访谈时间,蒋子龙既然在,刘一民直接来了个三人行。
  
  等刘一民走后,蒋子龙和陆遥一起回到《人民文艺》招待所。蒋子龙觉得有点无聊,想找个地方转一转。
  
  “陆遥,你下午干啥?要不咱们一块去天坛或者是哪个公园转一转。”
  
  “行,但是我想先去理个时兴的发型,像一民那种,看着好看。”陆遥抽出一根烟递给蒋子龙。
  
  “理个球头,你弄那不好看,一民是长得好看,你真以为是发型好看?你干脆理我这种吧,南洋时兴的短发,新加坡很多人都理这个。”蒋子龙指了指自己的发型。
  
  陆遥打量了几眼:“你这个也行,夏天来了,短的凉快。”
  
  说完还忍不住问了一嘴:“这真是南洋时兴的发型?”
  
  “真的,打包票。”蒋子龙往后捋了一下头发,自信地说道。
  
  四合院里,刘一民抱着刘雨亲了一下,将她放下。刘林轻轻地垫脚示意,刘一民顺势将其抱起:“在家要听喜梅阿姨的话。”
  
  “嗯!”刘林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表情迟疑了一会儿问道:“要是妹妹不听话怎么办?我能不能打她?”
  
  “嗯?”刘一民揪了揪刘林的脸:“你小子长能耐了是吧,敢打妹妹了?”
  
  “我没打,妹妹有时候不听话。”刘林指了指瞪着眼的刘雨。
  
  “不听话也不能打,有事儿跟我说或者跟妈妈说,我们两个自然会辩忠奸。”刘一民抱着刘林笑了好大一会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