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故乡的依恋》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第1/2页)
新华社对于这个项目的结束日期是在年底,刘一民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去培养这些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关于国际传播的理解。
刘一民将李良荣汇聚上来的研究资料做了一个批改,又给他们开了会,做了具体的讲解。
“好了,大家回去工作吧,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刘一民笑着合上了资料。
下午最后两节有课,闫真询问刘一民是否还要自己带课,刘一民说道:“我自己来吧,要不然学生都不认识我了。”
闫真松了口气:“有很多别的系的学生在打听今天是不是您讲课呢,要看到是我的话,估计要被骂了。”
学生们都想听刘一民讲一讲新加坡之行,刘一民上课前去了严家炎办公室一趟,告诉他陈立人会在5月10号来京,建议典礼于11号举行。
“行,我去给丁校说一声。陆遥是你朋友吧?”
“怎么了?严教授?”
“没什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的很不错,像这样愿意深入土地去思考去写作的作家不多了。你的评论写的也好,我最近跟几位教授探讨,我们都在想如果没有你的文学评论,学界会如何看待陆遥的《平凡的世界》。”
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在2月份写好,真正发表排期一直排到五月份。
“定然是贬大于褒。”严家炎肯定地说道,他和几位教授认为,正是因为有刘一民,学界和文学界才没有过多的去批评《平凡的世界》。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值得有更多的受众群,陆遥的作品是土里长出来的,但并不“土”,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这样的作品才是我们需要的。”
严家炎说道:“写了农村,但他笔下的农村,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整体上是昂扬向上的。下次有机会,你们那个《青年夜话》栏目也让他上上,很多青年可能想听一听。”
眼看要到了上课的时候,刘一民和严家炎同时离开了中文系。
走到教学楼,大教室外面已经围的密密麻麻,一个劲儿往前挤的学生猛然回头,看到了无奈的刘一民。
“别挤了,别挤了,刘教授还没进去呢,刘教授没进去,你们听狗屎啊!”学生忍不住骂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同学,不要骂人嘛,他们往里面挤,发现我不在,还是得让出一条道请我进去。”
不过这名学生的声音很快起了效果,不断地有学生往前面喊,让他们让一让,给刘教授让个位置。
看到前面主动留出来的道路,刘一民笑着说道:“同学们不要挤。”
“不挤听不到啊。”
“你们想听的内容,已经录制在《青年夜话》上了,等到下一期播出,大家听也一样。”
学生闻言情绪冷静了许多,不过还是不愿意放过这一节现场课。
刘一民从后门进去,正好看到黑板上写的几个大字“欢迎刘教授从新加坡归国!”
台阶上坐着学生,刘一民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前面:“多谢同学们的欢迎,大家实在是太热烈了。”
“刘教授,您在新加坡是如何说服那些岛上作家的?”大三的孔庆冬急忙站起来问道。
他坐下后,其余学生好奇的声音此起彼伏。刘一民冲着大家摆了摆手,现场迅速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我接下来会慢慢地跟大家讲。”刘一民让人打开了窗户,人太多,站在台上有点透不过气。
刘一民尽量把声音讲的大一点,让外面的学生也能够听到。
“说服,很简单,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还有诉诸感情,感情输出有时候比讲道理更有用。气氛烘托起来了,他们也就抛却了那些顾忌。”
“刘教授,他们回岛上后被惩处了吗?”
“目前从我接到的消息看,并没有,大家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说明,我们都想走到一起。但目前岛上TD思想也不能不防,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刘一民一连讲了两节课,中间连休息都没有休息,几乎没有学生主动离开。幸亏刘一民膀胱够好,要是换了其他的老教授,估计早就憋得满脸通红了。
下课的铃声响起,学生才反应过来。刘一民合上书本:“最后,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平凡的世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个人在改革潮流中的应该何去何从,处于迷茫中的青年如何去奋斗。”
看学生仍然不愿意散去,刘一民无奈地说道:“同学们,散了吧,要不然一会儿可抢不到饭菜了。”
学生听到后才慢悠悠地起身,外层的学生最先走,由于人太多,将近二十分钟教室才宽松起来。
刘一民快速地走到厕所,最后打一个寒颤,舒服的离开了教学楼。
严家炎站在教学楼前等刘一民,看到他后迅速走过来说道:“学生是真多。”
“严教授,您等我干什么?”
“这是校办下午整理出来的捐赠典礼环节,你看看如何?”严家炎将一张纸递了刘一民。
刘一民将流程看了一遍,还有邀请教育部门的领导列席,燕大校长、陈立人和刘一民发言,另外组织学生唱《毕业歌》。
“严教授,我没什么意见,校办整理的挺好。”刘一民说完后停顿了一下,觉得还有个人没有邀请:“全聚德的经理也邀请一下吧,毕竟他的钱是奖学金的第一笔捐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