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一民奖学金获五十万美元捐赠 (第2/2页)
“你在等我们?”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林仁君点头道:“我们是主办方,得确保每一名参会者的安全。”
“多谢,辛苦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林仁君没再说什么,跟大家打完招呼之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4月25号,文艺训练营的气氛比以前热烈了许多,但是总觉得这热烈维持的有点牵强。
为期一周的训练营只剩下了两天,有人疲惫,也有人觉得这次训练营完全是来看戏来了,大家搭了一个台,但发现台上只有一个人。
看大家的兴致有点不高,主编杜南发干脆让大家自由组团交流。
杜南发的刚说完,李敖就跑到了大陆这边,余光中心里冷哼一声,转身跟席慕蓉交流了起来。
三毛对于李敖的到来极为反感,跟姚雪垠和张乐平探讨起来大陆各地的变化。
王安忆去跟马来的几名女作家交流,蒋子龙坐在李敖旁边,不断地打量着李敖,分析他到底是什么人。
新加坡华人作家卢涛也凑了过来,调侃李敖说道:“真是天下何人不通G啊!”
“我不通任何党派,我通真理。”李敖说完,接着问刘一民认为两岸什么时候会展开交流。
“兄弟阋墙外御其辱,哪有老死不相往来的道理。蒋大是被赶到岛上的,难道他就没有那份思乡之心和历史责任感吗?我相信他是有的,根据我得到的消息,估计很快了。李敖先生,你作为岛上的知名人物,也得有这种历史责任感。
铁骨铮铮的汉子,哪儿有听外人驱使,敢为前驱的道理。”
“知名人物”和“铁骨铮铮的汉子”这两个形容词将李敖钓成了翘嘴。
刘一民邀请他们晚上去参加《霍元甲》的试映会,卢涛笑着说道:“好啊刘教授,新加坡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关注程度很高,试映买票很难买的。”
李敖说道:“我他妈的要有霍元甲的武功,我一个个将TD打成猪头,刘教授你知道吗?我因为TD被抓进去过,但我是被冤枉”
几人听着李敖吐沫横飞,讲起自己的入狱历史。远处的余光中时不时地往这边瞄一下,想听听李敖是不是在骂自己。
等李敖讲完,刘一民起身去跟余光中他们交流了一下。余光中对刘一民能过来非常开心,刘一民跟他们谈了一下回乡探亲等问题,余光中对此没发表太多的意见,只是说岛内很多人在讨论。
余光中询问起好友流沙河的情况,刘一民摊手说道:“我跟流沙河先生没什么交流。”
余光中惊讶地说道:“一民,你在大陆那么有名,你的诗歌传遍华人世界,你跟流沙河竟然没做过交流?”
席慕蓉说道:“我最喜欢刘教授写的那篇《从前慢》,情感非常细腻,跟余先生的《乡愁》都是我在思乡时喜欢念的诗。”
“流沙河前辈在川省,我大部分时间在燕京,实际上,我跟整个文学圈交流相对较少,我不擅长交际。”
余光中对于刘一民后半句不善交际的话一点都不信:“你不是在川康雪区采过风吗?”
“我在川省只见了马识途等人。”
刘一民也对余光中和席慕蓉发了邀请,两人承诺到时候准时参加。
晚上,中侨派来了好几辆车,把大家接到了珍珠坊旁的一家电影院,这家电影院的座位很多,最大的影厅可以坐八百人左右。
正在检票的观众看到刘一民的后,都友好的跟他握手或者请他在书上签名。
《联合早报》的记者疯狂的拍着照片,刘一民等人走进影厅,林方华过来告诉他,今天陈嘉庚的孙子陈立人也来了。
陈立人是陈嘉庚的长孙,等他到了之后,刘一民笑着跟他握手。陈立人49年生人,今年三十多岁,身穿白色的西装,头发油亮。
“刘教授,这阵子在新加坡没少听到您的名字,欢迎您来到新加坡,也感谢您写出了《南侨赤子》这部。中侨和福清会馆要拍这部电影,已经拿出来了五百万美元,要是不够剩下的我们陈氏拿了。”陈立人笑着说道。
“哈哈哈,陈董,这得问问中侨的林董。”
林方华急忙表示:“没问题,我们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让我们的后代记住这段历史,华人不管到了哪里都是华人。”
陈立人跟代表团的人一一握手,接着坐在了刘一民旁边准备一起观影。
八百人的超大影厅没过多久就坐的满满当当,陈立人好奇地问道:“刘教授,这部电影在大陆很火吗?”
“是非常火。如果不计算人均票价的话,目前大陆是世界上电影市场最繁荣的地方。”刘一民说道。
陈立人出生在新加坡还没有回过大陆,对大陆的了解只停留在家族的资料上。
甚至陈立人没有见过陈嘉庚,陈立人出生前,陈嘉庚先生就定居大陆了,一直在为侨业和教育做努力。
《霍元甲》在东南亚华人的地方播放不用翻译,原汁原味,刘一民看过好几遍了,仍然看的有滋有味。
等看到霍元甲被毒害的时候,现场还有人在擦拭泪水。电影播放完毕,放映厅灯光亮起,掌声持续了五十秒左右才停息。
主持人走上台做了几句开场白后,邀请刘一民上台分享。
刘一民手持带着《霍元甲》电影标识的话筒,跟台下的观众分享了起来,他讲的主题是《从霍元甲看华人的精神》。
“从霍元甲的经历可以看到,从最后的为己到为国,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法国拿破仑说中国是东方的睡狮,咱们东南亚的华人来自闽省和粤省的比较多,都喜欢舞狮。
大家知道,狮子这种动物,具有很强大的能量。事实如他所讲,中国人在觉醒民族意识之后,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海内外共御外辱,就像我写的《南侨赤子》一般,陈嘉庚先生在自己已经破产清算的时候,还时刻心系大陆。
但《霍元甲》里也体现了华人精神的另一种观念,点到为止、以武止戈。中国人打仗不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是为了和平。武器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保卫和平的。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是不曾断代的文明。所以啊,有人喜欢说中国人不行,这不行,那不行,我说放屁,中国人哪里不行?
新中国建国三十多年,核弹、导弹都有了,工业基础有了。是还有不足,但从一个饱受欺凌的国家成为世界大国,哪有发展这么快的?
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华人回乡建设祖国,尤其是咱们东南亚华侨。内有巨大的力量,外有中华儿女齐心,怎么不行呢?”
台下的华人疯狂地鼓起掌来,这次参加仪式的不仅有新加坡的华人,还有马来和印尼的华人。
“站起来了,要富起来,强起来,这是一个能望见的历史发展潮流.”
刘一民演讲的时间不长,约十分钟,接下来主要是回答现场众人的问题。观影的人对文学问题不关注,关注的是改革开放和两岸问题。
刘一民又讲了讲政策,号召有能力的华商回家建厂。
“两岸呢?”
“两岸一定能统一!”刘一民铿锵有力地说道。
刘一民发言完毕之后,陈立人上台向大家分享南侨机工这段历史,以及陈嘉庚本人的经历。
“我很感动,很感动大陆还记得我们。我也为祖父能够在浩瀚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留点痕迹而骄傲,刘一民教授的话我深有感触,海内外儿女齐携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大家都知道,我祖父很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刘一民教授出身燕大,燕大有个奖学金,叫一民学业奖学金。
意思就是要培养出更多像刘一民教授这样的人才,所以作为陈嘉庚的后代,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我今天跟刘一民教授是第一次见面,我跟他还没谈过这件事情。
我先行宣布,我代表集团向一民学业奖学金捐赠五十万美元,用于资助燕大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
陈立人说完台下一片哗然,刘一民连忙起身说道:“感谢陈立人先生对大陆教育的关注,谢谢,也谢谢现场的华人同胞。”
陈立人再次说道:“不仅如此,将再拿出一百万美元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建设。”
ps:又被审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