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第2/2页)
“什么话?”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钱老听到这句介绍语很满意,不过还是说道:“现在还不行,射程一万两千公里,只能覆盖绝大部分地方,不过抵住美国人的喉咙是够了。”
钱老的办公桌上还有一封建议信,那是王淦昌、王大珩等一众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因为是86年3月提出的,被称为“863计划”。
863计划在国家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布局,提前布局,才有了后来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慢慢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刘一民下一个要采访的就是王淦昌王老,邓老亲密的战友,78年从九院调回了燕京,在二机部部里任职,不过82年辞去相关职务,从事激光核聚变研究。
下午,刘一民马不停蹄地去采访王老,钱老也提出随行,正好跟王老聊一聊这个追踪国外先进科学的倡议。
刘一民采访非常有急迫感,根据历史,86年6月解密了邓老事迹,7月底邓老就逝世了。
王老住在中关村的“特楼”,本名叫做中关村科学院科源社区,核心是三栋楼——13、14、15号楼,钱老曾经也在这里住过。这三栋楼被称为“特楼”,里面住过8位两弹一星的获得者,六十多位科学家。
这里守卫也非常严密,对面不远是燕大的职工宿舍楼。
建筑是红砖三层坡顶小楼,楼道并不宽敞,反而非常狭窄,外面绿化很好,不过现在这个季节,树都是光秃秃的。
“永怀住在13号楼,他的妻子李佩同志还在。唉,我见到她,就想到永怀。”
这三栋楼后来被当做文物保存了下来,其中离不开李佩的奔走呼吁。
王老站在十五号楼门口等他们,看到钱老立即走过来伸出了双手,钱老指着刘一民说道:“这是刘一民同志。”
“一民同志,很早就听说过你了。你的《横空出世》我们都看了,你的《祖国不会忘记》,我也会唱。你跟钱老的广播节目,我之后还等着听呢。”王老热情地说道。
钱老笑着说道:“他对目前国内年轻人的影响很大。”
刘一民赶紧说道:“在您两位科学家面前,我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听众主要是奔着钱老去的。很多科学家的事迹不能解密,要不然咱们国能多出来好几个诺贝尔奖。”
王老轻松地说道:“诺贝尔?不得也没有问题,历史和人民发给我们的奖杯最重要。”
三人走进王老的住处,里面是五室一厅的结构,屋里比较宽敞,装修很简单。
坐在书房里,王老先跟钱老聊起倡议的事情,王老觉得国外科学依靠数百年的积累,对国内科技具有领先优势,且仍在快速发展。
如果不追踪,未来如何能够赶上?
“咱们的科学不能稳步发展,咱们得比他们跑的更快才有赶上的机会。要不然,永远只能拾人牙慧。”王老说道。
你讲的有道理,不只是军事科技,在民用科技方面咱们也必须赶上。”钱老顿了顿之后说道:“其实民用科学和军事科学的界限在哪里呢?界限实在是太模糊了。”
钱老又谈起自己想要发展的草产业,认为草产业要是发展好了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王老望向刘一民,笑道:“忘了,一民同志为林业工作做了很大的贡献呐,从美国弄来了不少钱。一些在美国的老朋友都来信了,还寄来美国的报纸,让我看看一民的口才。”
接着刘一民跟王老聊起邓老以前的故事,两人在九院一起工作,邓老永远是一丝不苟,他计算过的数据根本不需要重算,他不可能算错。
“家先同志为了核事业,真是压上了自己的性命。一民说得好,家先的科学发现要是公布出去,拿诺贝尔奖根本不为过。”
从初入二机部九院开始,点点滴滴都讲了出来。王老的精神头很好,久远的事情不需要回忆太久就能够讲出来。
“我了解的就这么多了,唉,我前阵子去看老邓了,人很憔悴。”王老悲伤地说道。
刘一民和钱老走出15号楼的时候,去见了一下郭老的妻子李佩,可惜对方不在家,在忙着中科院大学的工作。
钱老背着手走下楼梯:“见不到也好,免得伤感。”
第二天上午,刘一民在燕大讲完课,下午去了国防科工委,见了朱光亚朱老。
朱老和邓老同样毕业于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众多科学家的起点。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头派遣朱老跟着几位老科学家到美国考察原子弹,想学习一下相关技术。
可惜到了美国就被告知不会向光头开放相关技术,朱老留在美国其他大学学习物理知识,最终得以报效国家。
他说他一生只搞一件事,那就是核弹。
谈到研制原子弹的问题,刘一民笑着说道“核平核平,有核才能核平。”
“哈哈哈,这话有道理。腰杆子硬了,才有讲价的本钱。这世界是丛林法则,你有实力了,对方见你笑嘻嘻。等你没实力了,一板砖就拍了过来。”
“是啊,当咱们原子弹爆炸后,全世界都冷静了。当咱们有洲际导弹了,全世界都劝咱们冷静。”
朱老的时间紧张,刘一民在屋子里待了三个小时左右,带着采访到的资料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国防科工委。
走的时候见到了老首长的女儿,她没有住在吉安所,不知道刘一民最近在忙啥,好奇地询问他在做什么。
“写一部跟《横空出世》差不多的纪实文学作品,带有个人自传性质。”刘一民低声说道:“邓老。”
“哦,你赶紧忙,我昨天还去过301医院,我父亲托我经常去看望邓老。”
摆手再见后,刘一民回到了华侨公寓。郑渊杰通过电话跟刘一民讲了一下这一期《童话大王》的销量情况。
“销量大增,五十万册售卖根本不是什么问题。”郑渊杰接着说道:“但是也开始出现盗版了,甚至《虹猫蓝兔七侠传》出现在了其它家的儿童杂志上面,根本没有给咱们转载费。”
“部里面提议要打击盗版,但现在打击很难。”刘一民也无可奈何。
郑渊杰说道:“我准备离开燕京去追盗版,咱们的劳动成果不能让他们这么给盗用了。”
刘一民劝郑渊杰冷静一下,但郑渊杰冷静不了一点,越说越生气,恨不得用嘴把对方给骂死。
刘一民非常理解郑渊杰,郑渊杰本人是十分痛恨盗版的,而且深受所害,关键是维权很难。郑渊杰不惜东奔西走,最后气愤地将《童虎大王》给闭刊了。
“要不这样,你多找几个人跟着你去。你一个文弱书生.”
“我当过兵。”郑渊杰赶紧说道。
刘一民对郑渊杰出京很不放心,再三提议他寻几个保镖。旁边妻子郭薇薇也在劝他,都是中年人了,还那么的冲动。
“一民,这都是咱们的劳动成果啊!”郑渊杰痛心疾首地说道:“就算是干不了什么,至少也要表明咱们的态度。不过我就算要出京,也得先把下一期的内容准备好。放心,我不会因小失大。”
“你最起码把梁向东带着。”刘一民忍不住说道。
“行,到时候再说,我先给你报告这个喜讯。我准备明天在报纸上刊登一下,让《儿童文学》的主编看看,是美帝怕人民,还是人民怕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