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童话大王加印》(今天一更) (第1/2页)
《童话大王》编辑部,面对郑渊杰想出版《童话大王》连环画的想法,刘一民将梁向东叫了过来,算一算盈亏平衡点。
《童话大王》出版杂志,成本只有印刷和发行成本(不算郑渊洁脑力劳动),要换成连环画的话,那就需要加上美术师的成本了。
“如果咱们卖三毛钱一册,一期杂志有一百幅图算,画师加上其它成本,总共算下来,咱们想要盈利,连环画的销量需要在五万册才能回本。”梁向东说道。
刘一民点了点头,梁向东得出的数字跟刘一民算的差不多,连环画的印刷成本要高于单行本,按照三毛钱的售价,每册的利润在四分钱左右。
郑渊杰听到后头疼地说道:“五万册,也就是说卖到十五册也挣不了多少钱?”
“可以提高售价,提高到五六毛。”梁向东说道。
“一月出单行本,二月出连环画,得保证美术师能够画出来付印。如果长期合作,单张画稿的价格应该能降下来,为保证速度,肯定也是集体创作。”刘一民低声沉思。
郑渊杰摆了摆手说道:“要不算了,杂志我还想出单月刊呢,同时进行连环画和文字杂志的售卖,那岂不是相互挤压市场了,且留给画画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了。”
郑渊杰认为《童话大王》和《霍元甲》有本质的不同,《霍元甲》的单行本大多数小孩子看不懂,有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阅读障碍。《霍元甲》的连环画版本刚好作为补充。
但《童话大王》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文字还是漫画都是小孩子读的。
“单月刊的事情,可以以后再想,咱们可以出几期的连环画试一试。说不定两者的市场不仅不相互挤压,而且是相互补充。连环画版本提高售价,做到卖出两三万册就能够收回成本。”刘一民建议道。
郑渊杰又思索了片刻后说道:“那行,86年第一期试试,明天我就去美术家协会寻找能够合作的画家。”
梁向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算成本和售价到底多少才能在两到三万册达到盈亏平衡。
“一民同志,你什么时候学会写童话了?”戴铁郎指着《虹猫蓝兔七侠传》好奇地问道。
郑渊杰抢先一步说道:“他呀,他一直会写。”
“一直会写?”严定宪反问道。
郑渊杰走过去向他们讲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听的严定宪三人冲刘一民竖大拇指:“一民同志,你可真厉害,前四回写的很棒,我觉得拍成动画片肯定会有很多人看,就是.”
“就是什么?”刘一民问道。
戴铁郎说道:“就是成本太高,一招一式都需要画,画面还要出彩绚丽。相比之下郑渊杰同志的《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就简单许多,跟《黑猫警长》的工作量差不多。”
《舒克和贝塔》和《皮皮鲁》都是郑渊杰笔下经典的童话人物,一部在1983年创建,一部在81年开始写。
刘一民看了一眼郑渊杰,接着冲严定宪和戴铁郎、夏秉钧说道:“大家可以想一想原创的动画合作,当年老郑创建《童话大王》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电影的原创素材可以在咱们国家的动画故事里面找。
《舒克和贝塔》、《皮皮鲁》都是可以拍的动画片。”
严定宪几人并没有先下决定,而是询问了一下郑渊杰关于《舒克和贝塔》《皮鲁鲁》的后续创作计划。
郑渊杰听到有可能制作成电影,立马来了兴趣,向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了自己的后续创作思路。
严定宪三人过来,也是想合作。两颗迫切的心,碰到了一起,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就是经费问题。
临走之时,他们带走了几本《童话大王》,说是要回去研究研究。美影厂动画拍摄的总时长已经被分的七七八八的了,在现有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今年想制作也制作不了。
郑渊杰握着严定宪和戴铁郎的手,将他们送出门外。刘一民冲着郑渊杰说道:“老郑,赶紧回去吧,外面风大天冷。”
郑渊杰看了一眼屋脊上飞过的乌鸦:“你们路上慢点。”
回去的路上,刘一民依然跟三人在讨论原创动画改编的问题,严定宪说道:“目前国内的童话故事,我们看了,质量上属上乘的还得是郑渊杰,当然今天看到最好的是一民你写的。武侠和童话融合起来,别说大人有武侠梦了,哪个小孩没有呢?”
“小孩子更浓,随手捡个木棍都想行侠仗义。”戴铁郎笑着说道。
回到燕大的招待所,三人仍然缠着刘一民讲一讲《虹猫蓝兔七侠传》后续的故事。刘一民将后续的大致剧情走向给他们透露了一下,并没有将结局告诉他们。
“要是有钱就好了。”戴铁郎遗憾地说道。
他们认为《虹猫蓝兔七侠传》每集的制作成本要在两万元左右,而美影厂正在制作的《葫芦兄弟》,从头到尾只花了六万元。
《葫芦兄弟》算是86年美影厂推出来的重磅动画作品,在和外国的动画厮杀中,为国产动画抢了一席之地。
现在美影厂没有改革,就算是刘一民想投钱也没地方投。
两万块钱的制作成本如果没办法收回来,刘一民也没资金源源不断地往里面扔。
“严厂,咱们美影厂要自己多想办法,多想想如何转型,文研所在这方面会给你们做经费支撑。”刘一民说道。
严定宪话锋一转,谈到84年小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来到美影厂访问的事情,当时厂里面对商业化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听严定宪说到这里,刘一民询问了一下他们讨论的具体内容。
在后世有一个知名的谣言,就是宫崎骏来到美影厂访问,宫崎骏关注的是美影厂的创作风格,而中国电影厂最关注的是他们如何挣钱,按件计酬的方式。
宫崎骏对中国美影厂逐利的行径表示失望,发誓再也不来中国。这成为许多人攻击中国国漫的最经典的“武器”,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评论。
但其实宫崎骏主要表达的是对动漫创作商业化的趋势表示失望,认为商业化会使得动画失去创新和独特的风格。
比如目前的美影厂习惯于做各种风格的动画片,但如果商业化了,就会像外国一样,将一部开头能挣钱的动画片,做成无数的系列,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但在刘一民看来,无论从哪种角度,宫崎骏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了,美影厂也得盈利,导演也得养家啊。
毕竟宫崎骏已经靠着小日本动画的商业化挣了不少钱了,濒临死亡的人是没办法考虑未来的。
严定宪对于刘一民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相当感兴趣,一半走商业化路径,美影厂用商业化挣来的钱来补贴另一半。
等刘一民离开招待所,严定宪望着燕大校园,脑子里在想着如何带着美影厂往上走。
戴铁郎捧着搪瓷杯,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秉钧说道:“也不知道《虹猫蓝兔七侠传》卖的怎么样?”
听到这话,戴铁郎才开口说话:“如果卖得好,咱们未尝不能尝试尝试制作。”
“下了火车到沪市,咱们就知道了。“严定宪说道。
凌晨五点他们要赶火车回沪市,五点没有公交车,刘一民特意给燕大的车队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们明天送一下。
等他们到家,《童话大王》已经开售一整天了。
1月1号,在一家人的围观下,刘一民在门口挂上了两只小灯笼。
杨秀云将刘雨高高抱起说道:“阳历年也是年,挂上灯笼是吉祥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