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虹猫蓝兔七侠传》 (第1/2页)
两人聊了约一个多小时,杨玉山披着大衣走了进来,抖了抖身上的大衣:“真特娘的冷啊!老张,我就知道你在这里。”
白天谢辰生在,两人没办法跟刘一民说话,晚上都跑到这儿了。
不过看到杨玉山,老张说道:“一民,你得好好教教老杨的文物保护意识,咱们县这两年煤矿承包给私人,到处挖矿,竟然想在汝瓷的旧窑址上挖。”
“老张,你别在一民面前告状啊,我罚他们五万块钱,不都给你们文化馆当文保资金了。”杨玉山紧了紧大衣坐在一边,继续说道:“要是没有他们,哪来的五万块钱罚款。”
“你再晚一步,窑址就没了。”老张当时气得到处找人,老张现在已经是县RD常委,但不是执法部门,面对这些人没什么强制办法,得到处求人出手。
聊到煤矿,刘一民想起了大哥刘一国,老张说道:“一国挺好的,不过他上面还有人,唉!”
老张用五万块钱,买了许多文物保护遗址的石碑,将县里面发现文物的地方,都给竖上。
杨玉山说道:“咱们县今年又考上了几个清华燕大,比去年还多了一个,一民班里出‘一民’,咱现在的教育成绩,在整个洛市都排在前几。”
“去年我见了考到燕大的俩学生。”
“我听说了,他们说你还请他们吃了顿饭。”
“一个地方跟一个家族一样,得源源不断地出人才才行。咱们豫省的娃,不能丢了老祖宗的脸,再怎么着,咱们这儿也是东都洛城的京畿地区。”老张将屋子里的炉子挑开,红彤彤的煤球映照在脸上。
杨玉山将话题引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重点讲了麦积大队的炒瓜子厂做的不错,现在不仅炒瓜子、只要是炒货都做。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年产值快到三十万了。在汝县范围的销售处于无敌的状态,已经完全拿下了周围的市场。
“现在各地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各地都在搞,比谁搞得多,搞得好。用不了多久,估计也会出现瓜子厂。”杨玉山询问刘一民县里面是不是应该像别的县一样,对下面的乡镇企业实行贷款或者政策上的补贴。
汝县有煤矿,乡镇企业的税占比并不高,其余地方,乡镇企业占了税收的大部分。
“那要看您是短期主义还是长期主义了,短期补贴和贷款肯定能让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但是一些乡镇企业自身没有造血能力,一旦有一天县财政吃紧,银行也没钱贷,企业就会快速倒闭,到时候是烂摊子。
能挣钱的乡镇企业,贷款少一点,可能发展比较慢,但是比较稳。”
乡镇企业大垮台,留下了太多的糊涂账,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整体最大的作用是在农村劳动力大解放的时代,吸纳了大量的就业。等到私营企业发展起来后,乡镇企业倒闭后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
一直聊到凌晨,杨玉山和老张才走。第二天醒来,大哥刘一国和大嫂顾萍、侄子刘安、刘福庆等人来到了招待所,是文化馆的车把他们接来的。
刘一民冲着老张说道:“老张,谢谢了。”
老张摆了摆手,让他们一家人好好聚聚,跟司机吩咐了一声,让他跟着刘一民。
刘一民从大嫂顾萍手中接过刘安,带着他们到附近的东方红饭馆吃饭。
“一民,你这次回来啥时候回燕京去?”刘一国问道。
刘一民说道:“本来想着剪彩仪式结束回家转转,你们来了,我也就不回去了,等过年再回来。”
“过年回来也行,你娘一个人带俩孩子,你是得早点回去。”刘福庆说道。
“爹,今年收成咋样?”
“好,年年好,家里的粮仓都堆不下了,现在个人也能卖粮食了,多的我都套着牛车卖了,就是太便宜,才卖了四五十块钱。不过种的棉花,挣了一百多,养的猪和鸡就不卖了,等你们过年回来吃。”刘福庆如数家珍地说道。
村里年轻的在炒货厂干活,他们这群老一辈的就在家种地。
大嫂顾萍揉了揉刘安的脸蛋:“爹一个人养了两头猪、五六只鸡,隔三差五就给我们送点鸡蛋,或者送只鸡,瞧,刘安吃的多胖!”
大嫂顾萍现在很满意,两人虽然挣得不多,但花销也少,朱霖和刘一民在燕京经常给他们买东西。
大哥刘一国教刘安喊“二叔”,可惜太认生,一直不叫。大哥无奈地说道:“跟我一样,性子都有点闷。”
一家人在公园里玩了一个上午,第二天大哥要上班,中午他们就回去了,刘福庆留在招待所,等看完刘一民剪彩再回去。
下午,县里面邀请刘一民去参观了县里面的私营企业代表的厂子,之后又去了一趟县高中,跟学生们见见面。
在操场上,刘一民迎着寒风跟学生们做了一个演讲,鼓励大家好好上学。
在参观教室的时候,刘一民看到墙上到处挂着刘一民曾经说过的“鸡血标语”。
“在县高,‘一民班’是每个学生都想要进去的班级,本科上线率百分之百。”校长站在旁边向刘一民介绍道。
杨玉山说道:“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一民,这个‘一民班’的历史就是咱们县教育发展史。”
杨玉山鼓励校长继续努力,以后争取“一民班”的学生都能上重本,至少是省内郑大、河大这个级别的。
“我们争取后年就能达到。”校长向杨玉山保证道。
下午六点,一行人离开了学校回到招待所,李兰勇正在招待所门口站着。
杨玉山说道:“这小子腿挺快的。”
李兰勇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没少跟杨玉山见面。刘一民快步下车,笑着说道:“兰勇,你怎么不上去,我爹在招待所里呢。”
“没事,我刚到。”李兰勇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杨玉山说道:“我就不打扰你们叙旧了!”
刘一民将李兰勇带上楼,走进房间,里面的火炉一直烧着,刘一民让他进去烤烤火。
李兰勇从手提包里将瓜子、花生、甚至还有烤红薯、炒核桃拿出来让刘一民尝。
瓜子的包装是黄色的牛皮纸,上面没有机器封口,而是边缘有铁条,能直接将牛皮纸袋的口给卷起来。
隔壁的刘福庆听到声音也过来了,看到是李兰勇,好奇地问道:“兰勇,你不是在厂子里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