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他还是他,还是那个天才作家刘一民! (第2/2页)
《西厢记》是剧本,也是鬼故事、《聊斋》也是鬼故事,这是吴组缃的原话。
刘一民讲完之后说道:“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同学们如果有自己的见解的话,也可以讲。”
刘一民话音刚落,孔庆冬立马站了起来说道:“刘教授,我觉得通俗文学就是通俗文学,传统文学就是传统文学,传统文学要比通俗文学好,就像是贵一点的苹果和便宜的苹果一样。”
“不管贵还是便宜,它们都是苹果,所以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区分。庆冬啊,你看你又急不择言了。你这个同学,说话前至少应该思考五分钟。
你如果你价格区分的话,这两种作品的稿费是一样的,这并不妥。两种文学跟你的苹果一样,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刘一民说道。
“作家不是小圈子,搞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读者不买账。别管什么文学,读者喜欢最重要。四十年代我D为什么对报纸进行整顿,那就是因为当时报纸写的内容都是国际上的事儿,各种理论讨论,群众和基层同志都不喜欢看。
我们的根据地都在山里,跟群众讲美国、讲苏联,群众能看吗?在场学新闻的同学,尤其注意这点,报纸的阐述一定要接地气,要不然老百姓看不懂。”
刘一民在掌声中走下了课堂,文研所的几名学员立即跟上,边走路边向刘一民请教问题。
刘一民站在学校的教学楼外,跟他们讲明白了才离开了燕大。今天《霍元甲》的导演来了,刘一民得去跟对方见个面。
张鑫炎抵达北影厂的时候,就念叨着想跟刘一民见一面,汪阳告诉他要等。
办公室里,汪阳跟张鑫炎谈论剧本,张鑫炎将自己对《霍元甲》的感悟一股脑地跟汪阳讲了出来。
“这部片子要拍好,得将擂台对战双方对立的刻画到极致,这样观众才能认可《霍元甲》这个角色。连杰,你一定要将这个角色的张力给演出来。
霍元甲这个人是个拳师,跟少林寺里面的武僧是不一样的。”张鑫炎看向旁边的李连杰。
“剧本和《霍元甲》的我都看了,相信我一定能够演好。”李连杰说道。
汪阳笑道:“有张导、有连杰,咱们这电影就算成功一半了。”
汪阳将手里面的演员资料交给张鑫炎,让他随便在北影厂挑演员:“我们的演员不行,可以到外面电影厂挑,总之就一个字儿,一定要拍好。我们不能辜负一民的本子,他为了这本子,呕心沥血,吃了不少苦。”
旁边来充当张鑫炎下手的副导演面面相觑,呕心沥血?他们怎么没听说?
刘一民抵达北影厂后,立即被带进了会议室。
张鑫炎看到刘一民立即起身:“这就是一民同志吧?”
“你好啊,张鑫炎同志。”
“同志,这个词听起来可真亲切,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这样叫我。一民同志,仰慕已久,你的我可都一字不落的看了,就一个字儿,真好!”张鑫炎热情地说道。
李连杰看到刘一民的目光,赶紧说道:“一民同志,我叫李连杰。”
“我知道,李连杰同志嘛,在电影领域是连战连捷!”刘一民笑道。
刘一民坐下后听张鑫炎再次讲了讲自己的思路,刘一民看向张鑫炎说道:“场面要宏大、真实,拍出来色彩要饱满,整体要用暖色,不要用凄苦的冷色调。”
“一民同志,我也是这样想的。暖色调有利于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但设备得换换。”张鑫炎为难地看向旁边的汪阳。
汪阳直接说道:“换!”
“还有吗?一民同志!”张鑫炎说道。
刘一民又讲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包括演员的选角:“张导,整体还是以你为主,我只是编剧,如果想法有冲突,还是按照你的想法来。”
“一民同志,你是要求最多的编剧,不过你讲的有道理。”张鑫炎笑道。
现在编剧的地位高,但高也是有个限度,并没有高到比导演还高的地步。大部分编剧在张鑫炎这样的大导演旁边,表现的都十分听话。
北影厂配备的副导演有《神秘的大佛》的导演张华勋、导演李文化、女导演王好为、大导他爹陈怀楷、拍摄《大撒把》的夏钢。
这几个人里面年轻导演占多数,目的很明确,就是干中学。
等散会后,陈怀楷走进刘一民旁边笑着说道:“一民同志,久仰久仰,我儿子特别仰慕你,你的书出一本他买一本,现在也当导演,叫做陈凯格。”
刘一民握住陈怀楷的手说道:“认识认识,当年没少骂我。”陈凯格在北影上学的时候,跟北岛等人玩的很好。
陈怀楷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想替儿子在刘一民面前留个交情,没成想两人竟然有过往。
想到这里,陈怀楷不由得骂起了陈凯格,一张嘴就知道叭叭叭:“一民同志,我替他给您道个歉,孩子当年年轻,不太懂事!”
“陈导,你说笑了,谁没个年轻的时候,事情都过去了。”刘一民跟着人群走进北影厂的食堂。
汪阳非得让大家吃个饭好好认识一下,刘一民只能跟着过来。
吃饭期间,大家谈起了里面女主角的人选问题。汪阳和北影厂的其他导演都提的是刘小庆。
张鑫炎摇了摇头:“刘小庆是好,但不是最好。”
“张导,你觉得谁合适?”陈怀楷请教道。
“一民同志的妻子朱霖同志就很合适嘛,霍元甲家国大义,朱霖同志落落大方,是一对好配合。一民同志,你觉得呢?”
张鑫炎看向刘一民,刘一民说道:“她现在正在浙省拍戏呢,估计到十一月中旬了。”
“我们可以等。”张鑫炎说道。
汪阳说道:“那就朱霖同志吧,这戏在燕京也能拍,朱霖同志也不需要去其它地方。”
剧组一百七十万资金随着张鑫炎的到来已经就位,张鑫炎从明天开始就挑演员,设场景,买设备准备开拍。
吃完饭,汪阳将刘一民送出北影厂,路上赔罪道:“一民,真没想到一部剧本,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论,是我给你添麻烦了。”
“没事没事,汪厂这跟你没关系,不管什么内容,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真理不辨不明嘛!”刘一民说道。
“不过你一出手,先把对方打个半残,现在我看对面已经偃旗息鼓了。还有,报纸上那个黑人学生,还挺仗义。”
当报纸上出现揭短的新闻时,很多人投鼠忌器,不敢再骂了,生怕自己也被揭了老底。也有人想拿着放大镜找找刘一民的毛病,发现真的不好找。
“那是埃塞的学生。”
埃塞俄比亚的穆拉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穆拉土在记者面前哽咽地说道:“如果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作家,我们绝不会对他如此苛刻,我们会把他举得高高的。”
外国人的话对不少人更有冲击力,大家一想也对啊,为国争光了那么多次,咱们这么做是有点不地道啊!
平时刘一民跟各个部门关系好,骂战的时候大家也都真上。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骂声越来越小,接近于无。
等最新一期的《人民文艺》出来后,不少人看着刘一民最新作品,发出一声怒吼——还是他,还是那个在文学领域如日中天的刘一民!
“他写通俗文学只不是随手施为,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能够写出任何读者喜欢的作品,能够驾驭任何一种题材!”
“用事实击破了流言,他还是那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