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60章 从《霍元甲》开始的国内武侠电影

第460章 从《霍元甲》开始的国内武侠电影

第460章 从《霍元甲》开始的国内武侠电影 (第1/2页)

原本,《血战台儿庄》的电影上映后在华人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蒋大通过在香江的“台中社”负责人谢忠侯联系上了新华社的人,经过批准从桂省电影制片厂复制了一份拷贝,送到了岛上。
  
  蒋大看完电影之后感慨颇多,认为这部影片承认了他老爹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功劳,对大陆方面释放出来的善意表示感谢。
  
  如今,《血战台儿庄》的电影还没出来,倒是纪实先出来了,于是蒋大先看上了,通过的内容也能推理出电影内容。
  
  上面对这一部或电影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非常重视,通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向国际市场增大《血战台儿庄》的销售规模,进一步催化可能引发的反应。
  
  在刘一民的建议下,两家出版社设立了一个电报购买的窗口,购买者通过电报和汇款单的汇钱,出版社通过直营的书店将书本寄出。
  
  这算是八十年代的网购业务,除了没有跟中国签订国际邮政联盟条约的国家不能购买,其余的都能。
  
  刘一民跟国外合作的十几家出版社一一进行了联络,希望他们能够配合两家出版社的行动。
  
  这个好消息对于《血战台儿庄》的剧组而言是一场春雨,预计剧组接下来的拍摄经费是不愁了,不过上下关注对剧组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前些时日,导演杨光远跟刘一民发来电报,拍摄用的物资已经购买完毕,绝大部分角色演员已经到位,根据台儿庄古城建造的拍摄基地即将完工。
  
  完工之后,剧组开始正式的拍摄工作。台儿庄战役是在春季,盛夏拍摄,身着棉衣,对于演员的身体也是一种考验。
  
  礼士胡同,郑洞国的四合院内正在举行黄埔同学会,参会人员是在燕京的功德林学员,热议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在历史的契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一民到之后,不少人围了过来,夸赞他《血战台儿庄》写得好的同时,也夸赞他的《特赦1959》写的不错。
  
  “跟《血战台儿庄》还是没法比,要不然不至于蒋大只购买三册啊!”刘一民握着郑洞国的手打趣道。
  
  旁边的黄维红光满面地说道:“一民,你小子用燕京人的话说不地道啊,咱俩这关系,你应该给我脸上贴贴金呐,幸亏我老头子心态平,要不然非得被你气背了过气去。”
  
  《特赦1959》出来后,黄维受到了不少人的调侃,只不过被杨伯涛骂了几十年,脸皮早就练出来了。
  
  “您怎么这么高兴啊?”
  
  “大家都挺高兴的啊。”黄维纳闷地说道。
  
  “您好像有点忒高兴了?”
  
  黄维笑脸一收:“你小子,没有证据的话可不好乱说啊!”
  
  旁边的功德林学员,顿时笑出了声。程思远来得比较晚,看到这热闹的场面,不禁向旁边人探听起了原因。
  
  “哈哈哈,一民,黄维同志是确已弃恶从善。”
  
  客厅内,程思远率先说道:“德公的儿子李幼邻来电称将不久后的回国,想亲自见一见他父亲的扮演者。这个演员我只是看过照片,从照片上看是真像啊!”
  
  “当时在部里开会,定下的方针就是要挑选相似的演员,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还原现实。”刘一民说道。
  
  郑洞国说道:“你们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都辛苦了。”
  
  郑洞国将自己获知的最新情况向在场的众人讲了讲,他领头的统一促进会已经成立,目前整天呼吁,但实际上进展不大。
  
  他让大家想一想,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哪怕是小切入点,总能一一放大。
  
  听到这话,众人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整体都是老调重弹,向对面的朋友写信劝告等等。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小(将)啊!”黄维直接点题。
  
  众人一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对面不少人,还是有防备之心的。他们的朋友大多身处高位,要考虑到的事情自然不一样。
  
  “一别大陆近四十载,难道他们就不想家吗?”郑庭笈问道。
  
  刘一民说道:“中国人自古就是安土重迁、故乡难离,怎么能不想呢?”
  
  “是啊,即使如此,仍然不愿意放开限制。咱们提出三通,对面就是不愿意配合。”郑洞国说道。
  
  屋子里的气氛压抑了下来,这群人老骥伏枥,想做一番大事,却发现什么都不好做。
  
  “对面没办法全面放开,我觉得可以局部放开嘛。除了高层人员,还有大量的基层士兵到了岛上。这群人在岛上举目无亲几十载,想家是必然的,或许可以推动对面答应老兵或者在大陆有亲属的人回乡探亲。”
  
  刘一民继续说道:“在外国访问的时候,我见过许多的从岛上到国外的华人,他们跟岛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老兵们的返乡心愿是非常强烈的。
  
  老兵一年年老去,再长时间下去,能回来看看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有多少人,早已成灰。妻子孩儿遗弃家中,老娘年迈是否健在?”
  
  刘一民说完,在座的几个人眼圈微红,长达几十年的思乡之苦、夜夜翻来覆去,就这一汪海峡,有多少是海水,又有多少是老兵的思乡泪。
  
  郑洞国拍了拍椅子的扶手,大声地说道:“是啊,有多少是海水,又有多少是儿郎的思乡泪。”
  
  他们觉得刘一民说的不错,是应该推动老兵返乡探亲,长达几十年的分离,分开的太久了。
  
  程思远起身在客厅中间反复踱步数次,击掌道:“如能推动老兵或家属探亲,我相信未来的全面交流不在话下。”
  
  “不过这件事也得慢慢来,从长计议。咱们这边要是搞得热火朝天,说不定还会激起对面的逆反心理。闷声干大事,想办法在对面内部形成一种思潮才对。”刘一民笑着说道。
  
  “那这就是咱们统一促进会接下来的任务了。既然是内部,我们得跟海外的人联系联系,由他们从中传递信息。”
  
  在郑洞国的安排下,会议形成了具体的文件内容。不仅要让会里的会员看一看,他还要让上级部门看一看。
  
  中午吃饭,气氛再次活跃起来。有人提起对面现在发展得不错,经济突飞猛进。
  
  “奇了怪了,搞经济的跟开窍了一样。”
  
  刘一民说道:“诸位,光头带走了国内的黄金、美元,用这些黄金美元去建设一个省,诸位觉得快不快?”
  
  除此之外,还在岛上进行了分田地。这帮人根基在大陆,跟士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本身就是大地主,自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但是到了岛上就不一样了,岛上的地主跟自己可没啥关系,宰了就宰了,在宰的同时刀上还能沾点油。
  
  吃饭的时候,郑洞国邀请刘一民加入了他们的促进会,帮他们出谋划策,
  
  吃完饭,同学会结束,刘一民回到了四合院。
  
  《黑奴的救赎》剧本写好的时候,《收获》正在纯文学杂志市场上攻城掠地。
  
  《黑奴的救赎》在国内也有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听到美国导演要把它拍成电影之后,很少有人怀疑里面内容的真实性了。
  
  刘一民将剧本从中国寄出,并给导演弗兰克附赠了一封信。
  
  这些事情做完,刘一民在四合院里休息了两天后,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北戴河。
  
  这次刘一民没有住在北戴河的创作之家,而是在靠着通过创作之家的赵秀文租了一户小院。
  
  “一民同志,咱们创作之家有的是地方,你费这个钱干嘛?”老赵不解地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