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童话大王》挂靠文研所? (第2/2页)
刘一民插嘴道:“小日本的演员选择不用选那么高的,真实的小日本个子都不高。”
“对,三八大概插上刺刀,小日本还没刺刀高。”郑洞國说完又接了一句:“其实那时候各国军队的身高都没那么高,美国兵也是,不过日本最矮。”
“这个我记下来了。”翟俊杰说道。
程思远和郑洞國两人对细节上做了许多的安排,顾问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聊到兴起的时候,拉着他们不让走,吃完饭到下午才离去。
书房里,刘一民拿着人民文学出版社李书送来的《最美的青春》单行本,封面上的风沙和年轻人的坚毅面孔非常引人注目。
如今刘一民把出版权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两家再也不用抢了,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以后刘一民会不会取消授权。
崔道逸说道:“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封面的美工设计是突飞猛进啊!”
“不进步不行,我们要不进步,一民就不选我们了。”李书忙说道。
“哈哈哈,李书同志,这就是市场倒逼单位企业进步!”刘一民将《最美的青春》放到一边。
“一民,功劳簿是不能躺太久,我现在看着这书,我自己都觉得养眼许多。”
“你们首印了多少?”
“首印了八十万册。”
刘一民点头说道:“不错,这个数量够可以了。”
“我们那一期的《人民文艺》卖了一百五十万册,你们首印其实可以再激进一点。”崔道逸乐呵呵地说道。
“我们倒是想,现在市面上开始出现不少盗版书了,图书市场越来越乱,我们这正经的出版社不好弄啊。”
李书苦恼地说道,虽然现在主要的售卖渠道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抵制盗版出售,但经济越来越活,各种渠道也在增加,盗版已经有防不住的趋势了。
“唉!”崔道逸叹了一口气,他们杂志相对还好,基本上不受影响。
崔道逸看向刘一民道:“一民,你读过儿童文学吗?”
“读的不多,不过我这俩小家伙在,喜梅倒是买了点儿童杂志给两人读,当然两个小家伙还小,听不懂。”刘一民笑道。
“郑渊杰你认识吗?”
“有印象,怎么了?”
“他托一个儿童文学的编辑找到我,说想拜访一下你。”
“拜访我?”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只是让我递个话,看有没有机会。”
“好啊,师兄,你把我的电话给他,随时上门,随时欢迎。”刘一民说道。
“好,那我回去就跟对方讲。”
崔道逸和李书走后,刘一民看向窗外,疑惑郑渊杰找自己干嘛。
崔道逸回去之后就通知了对方,晚上正在吃饭,郑渊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刘一民同志,我经常看你的作品,尽管咱们写的内容不同,但你一直是我学习追逐的目标。”郑渊杰的声音急促又激动,嘴一张便吐出了不少的白气。
刘一民嘴角勾起一丝微笑:“郑渊杰同志,我住在华侨公寓北楼,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提前给我打个电话随时欢迎你。”
“明天上午可以吗?”
“可以,来吧!”
郑渊杰高兴地挂断电话,掏过钱后快速地揉了揉耳朵朝着所在的筒子楼跑去。
翌日,九点左右,郑渊杰准时敲响了门。郑渊洁将自己收拾的很干净,穿着藏青色的棉服,围着灰色的围巾,围巾的围布缝着一个补丁,带着雷F帽,表情非常忐忑。
喜梅打开门口看着郑渊杰问道:“你是郑作家吧?”
“对我是。”
“刘教授在书房等着你呢,快进来吧!”
“同志,你是?”
“我是保姆,我叫喜梅。”
郑渊杰心猛地跳动了一下,好家伙,同样是作家,人家都配上保姆了。走进去再一看明亮的公寓房,空间不仅不拥挤,自己一家住在客厅估计还宽敞。
再联想一下自己的筒子楼,郑渊杰身上的局促感更强了。
到了书房,郑渊杰率先自嘲道:“刘一民同志,今天我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开了眼界了。”
“你好,郑渊杰同志,你也很不错,我家那两个小家伙都在听你的作品。”刘一民笑道。
喜梅端上茶后,便快速离开了书房。
郑渊杰是外向型性格,局促感消失之后,就跟刘一民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
刚开始主要是谈对刘一民作品的见解,没过多久就转移到自己的童话话题上。
“郑渊杰同志,你的童话很不错,我相信以后你会成为咱们中国的童话大王。”刘一民笑道。
郑渊杰看着刘一民沉默了几秒,似乎在确定刘一民是夸赞还是讥讽,确定是夸赞后无奈地说道:“童话大王?唉,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一民同志,你是怎么让杂志社给你提高稿费的?”
“怎么让?我没提过,都是他们提的。”刘一民自然地说道。
郑渊杰一时语塞:“真当真”
见郑渊杰一时说不出话,刘一民主动说道:“你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唉,不瞒您说,我是觉得不公平。我的一个编辑朋友告诉我,我的童话作品让儿童杂志销量涨到了十万,我想提高一下稿费还被拒绝,您说,这公平吗?”郑渊杰吐苦水道。
“你们童话现在千字多少钱?”
郑渊杰吞吞吐吐地说道:“几块钱吧。”
他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自己多少钱,他千字两块钱,刘一民写一千字的稿酬,他得写一万五千字。
“这杂志可真不是东西,作家才是杂志的核心。内容是儿童内容吧,这单位怎么也幼稚的可怕?”
郑渊杰怕刘一民觉得作家提稿费太庸俗,见他站在自己一方后也没这个顾虑了,立即讥讽道:“人家问凭什么觉得是我的作品带动的销量?我也找不出来理由啊!”
“我知道儿童杂志稿费低,但没想到低到这程度。”
“我只想提高一毛钱,又不是想提一块钱。”
“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虽然我没有经历过。”
“.”
“真有主动加钱的出版社?”郑渊杰不可思议地问道。
刘一民道:“去年稿费十块钱,今年稿费三十块的标准,《收获》自动给涨的。”
“《收获》要是办儿童版《收获》就好了,我一定投。”郑渊杰羡慕地说道。
千字三十啊,要是刘一民不在场,这标准能让他嫉妒到头发紫。
刘一民看向郑渊杰,眼睛忽然滴溜溜转了一下:“郑渊杰同志,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自己办一个杂志?就是不知道你一个人能不能完成内容创作?”
“创作?肯定行,我精力旺盛着呢,可是创办杂志我也想过,当时我下意识的就想创办,但创办杂志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我刊号都拿不到。”郑渊杰无奈地说道。
刘一民敲起二郎腿说道:“刊号不难吧?”
“个人很难啊,咱们国家还没个人创刊的例子。要是办地下刊物,像以前那群年轻人一样可不行,我上有老下有小,可不敢这样干。”
“自己不行,可以挂靠公家单位嘛。”
“这可是刊物,有风险,一般交情的人家肯定也不愿意。我们家也不是什么有背景的家庭,其实就普通的军人家庭。”郑渊杰老实地说道。
郑渊杰的普通军人家庭出身来说也不算普通了,父亲是军官。郑渊杰初创办《童话大王》其实就是挂靠国有单位,挂靠的是晋省团委。
刘一民说道:“我们文研所是燕大下面的研究所,文化部直接管理,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