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女排获胜 (第2/2页)
刘一民点头说道:“主攻手郎平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袱,打的时候放不开。”
赛后袁伟民大声质问郎平,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不就是一个世界冠军吗?郎平大哭一场终于放下包袱,专心去应对每一场赛事。
李聪仁眼前一亮写道:“了不起的中国教练!”
女排的胜利不仅被中国的媒体大肆报道,美国的媒体遗憾的称美国队再次与金牌擦肩而过。
媒体同时又刊登了一则消息,美国黑人运动员拒绝向种族歧视者鞠躬,赛后演讲称“我们不是奴隶,我们自由!”
并在接受媒体的采访的时候,向刘一民为种族平等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
女排比赛结束后,刘一民来到女排所在的营地,再次向她们表示恭喜。女排在领队和袁伟民的带领下,来到奥运村周围参观并吃饭。
女排队员们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洛杉矶,看着太平洋,她们并不能离开奥运村周围太远。
“美国的夏天也够热的!”郎平用扇子挡着太阳说道。
刘一民说道:“城市高楼太多,市中心比郊区和海岸边高出几度,吹的风也都是热风。”
即使天热,大家也都兴致盎然,在街边的商店还买了点东西,刘一民拍了拍腰包表示大家如果美元不够的话,他这里有。
梁艳笑道:“队里发的有零钱,也不会买什么太贵的东西。”
李聪仁本来想来采访一下女排的姑娘们,但是由于有规定,不能跟美国人做过多的接触。
美国方面对此限制也比较严格,代表团参加奥运比赛的时候,美国有关部门还想以“国家安全”阻止入境。
郎平来之前就想去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逛一逛,目前看也是无法成行。
“代表团什么时候回去?”刘一民问道。
袁伟民说道:“闭幕式结束以后,排球队跟着代表团一起归国。”
“那还有好几天的时间。”
郎平问道:“刘一民同志,你什么时候回国?”
“我看一下情况,目前还有点事情没办法回去。”
逛到下午,众人才回到奥运村,女排队员获得冠军和游玩的喜悦劲儿缓缓消散。
酒店里,尼琪带着一名中国留学生找到刘一民,并向刘一民做了介绍。这名留学生叫刘宗仁,是国家公费留学的学生。
尼琪曾经跟刘一民说过想要策划中国主题的图书,主要是写在中国人到美国后的心路历程,这名学生就是她找到的作者。
刘宗仁向刘一民请教写作的方法,并拿出了自己的日记。刘宗仁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也是尼琪为什么选择了她。
尼琪等刘宗仁写完之后,准备带着他进行全美巡演。说到这里,尼琪又遗憾刘一民无法进行全美巡演。
刘一民看了看刘宗仁的日记,日记里记载了中国留学生来到美国的受到的冲击,各种新鲜事物让他们开了眼界。
刘一民说道:“希望你能够正确反映出国前后的心路历程。从己身出发看待美国,又不局限于己身,宏观和微观方面都要有反映,让美国读者全方位的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
我看到好莱坞电影里面中国人都是愚昧无知邪恶的形象非常愤怒,望你能够让美国人真正的了解到中国,我们是穷,但我们不邪恶。”
尼琪笑着插嘴道:“刘,你的作品已经让很多美国人了解中国了。《东方巨响》这本让美国人了解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也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能饿着肚子研发出原子弹了。”
“物质贫乏,但精神不贫乏。我们有那么多的科学家从美国回到中国,正是说明了我们这种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旁边的刘宗仁听出了刘一民的言外之意,让他在写的时候,不要弱了中国人的精神,不要用偏见的文字去讨好美国人。
刘一民跟刘宗仁聊了约三个小时才离开,尼琪将对方送走后,告诉刘一民她准备把刘一民关于中国的策划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地销售。
“从你的书里,可以看到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及多民族史,稍加整理,就能成为美国人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工具书。我最近发现,不少的学者在看你的《家园三部曲》,他们对里面的内容更感兴趣。”
尼琪跟刘一民探讨了许久后,刘一民将《天下第一楼》和《戏台》两本书交给了尼琪,让她看看是否能在美出版。
“刘,以后你的书在美全部出版,不管你写什么,我们都出版。”尼琪说完,又加了一句“需要美国政府审核通过”。
在洛杉矶的演讲完毕之后,尼琪和刘一民回到了旧金山,李聪仁继续留在当地看奥运会。
“刘,我们为了不耽误你的行程,我们后天举办最后一场演讲,在圣何塞。圣何塞结束之后,将不再安排演讲和读者见面活动。”
“好。”
跟尼琪结束见面之后,刘一民来到了领事馆。胡领事热情地握着刘一民的手,向他传达国内的决定。
“美国人此举太过明目张胆了,你可以适时通过非公开渠道将消息透露出去。美国人对马尔克斯监控的事情,已经闹的人尽皆知,咱们再添一把火。
如果一味的纵容美国,接下来我们的学者和学生前来访问、留学,必然会出现更多这种事情。”
刘一民听胡领事说完笑道:“早该如此了。”
“你准备怎么办?”胡领事问道。
刘一民想了一会儿说道:“旧金山的环保团体最近应该有活动吧,我刚到旧金山就邀请我了,可惜当时没时间。通过环保团体的渠道,是个好办法。”
“好,有什么事情咱们及时沟通。消息传出去后,大使馆会向美方抗议。”
敲定细节之后,刘一民离开了领事馆,给环保团体打电话询问了一下,对方惊喜于刘一民还参加他们的活动。
“刘,感谢你能来,我们三天后会在教堂举办活动。”
“好,我到时候准时过去。”
“我开车去接你。”协会负责人约瑟夫激动地挂断了电话。
刘一民坐在床边思索起来,到时候应该如何在不经意间说出来,或者是干脆直接说出来。
……
圣何塞是美国加州的第三大城市,也是硅谷的中心,尼琪带着刘一民来到圣何塞州立大学参加读者见面会。
因为这里是硅谷中心,不少学生更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
在演讲完毕后,有学生立马展开提问,询问中国有没有电脑。
“中国有自己的大型计算机,中国的计算机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办法赶上美国。家用计算机也有,只是保有量不大。”
“教授.刘,你认为中国的计算机未来能赶上美国吗?”有学生问道。
“当然,我坚信中国的计算机有一天能赶上美国。”
“你是文学教授?”
“我是文学教授,但了解中国人进取的心。美国人和苏联都说我们造不出来原子弹,但我们造出来了,而且很快就造出来了。”
圣何塞州立大学的教授拿起话筒说道:“刘,我看过你写的《东方巨响》,讲了你们中国原子弹是如何爆炸的,我对你们科学家用原始的手段得出正确的结果表示惊叹。
在我看来,这种工具早就应该扔到垃圾桶里。我从你的很多作品里都看到过你们中国人使用‘算盘’计算,在美国,小学生也会使用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