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黄永玉赠画 (第1/2页)
刘一民在中文系的办公室没有寒暄太久,几个教授就跑进了办公室跟刘一民聊文学创作的事情,旁敲侧击的打听他是怎么写出来的。
朱光遣拍了拍桌子说道:“这是中文系,不是菜市场,该问的问,不该问的别瞎打听。都是老同志了,有老同志的样吗?在年轻人面前稳重一点!”
吴组缃几人讪讪一笑,不过还是围到了办公桌前,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暑假未见的相思之情。
“以前也没见你们这么想他!”朱光遣再次说道。
“朱教授,这可是咱们中文系的宝树,我暑假日日夜夜挂念着嘞。”吴组缃笑着说道。
刘一民看了一眼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吴组缃,打哈哈道:“什么感受?各位教授,我已经将我的真情实感写到书里面了。大家不是最擅长写书评,分析语句嘛,大家边看边琢磨。”
“那能一样吗?你看没看到邱小姐?”
“爆炸了,我往哪儿看啊,我又不是核弹零距离观察员。就是那边的天气很热很干燥,蚊子比咱们这儿多,生活条件没燕京好,同志们很艰苦,很努力。”
刘一民说的很笼统,但大家听的很认真。
严家炎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到办公室了,见刘一民发现他了,于是咳嗽一声对着几个老教授说道:“各位教授,系里面找一民有点事情。”
几个老教授不满地瞥了一眼严家炎,严家炎硬着头皮将刘一民给带到了办公室。
刘一民刚说了句“谢谢严教授帮我解围”,严家炎就来了一句:“有没有不能对他们讲但是能对我讲的?”
“严教授,真没有了!”刘一民说道。
严家炎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给刘一民倒了一杯茶:“保密就保密,你自己好好保吧。9月2号开学,咱们中文系来了将近两百名新生,这群小子刚到学校就吵着想见你,想看看你长什么样。今年咱们中文系,不少学生就是冲着你来的。”
“您可别这么说,您这样会让我觉得把咱们系招办的工作给干了。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招办的工资得有我一份。”
严家炎悠悠说道:“你是咱们招生的活招牌,但是也有不少新生认为进入中文系就能够当作家,系里开会得提提这件事儿,让老师们把他们的这股子想法给压下去。
今天找你来主要不是这件事儿,教务处研究大一开课的问题,询问我要不要将你教的外国现代文学思想纳入大一的课程,我仔细想了想,还得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刘一民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认真地说道:“严教授,先声明,我不是偷懒,我是觉得大一应该打牢基础。学好中国文学思想,等到大二再去学习外国文学思想。咱们的还没学会,就去学外国的,不就搞乱了嘛!”
严家炎将脑袋靠在沙发上想了一会:“那就听你的,你要是带太多的课也累。加上大一的课,你成为带课最多的教授之一了。”
“就是说嘛!”
“你呀你,我还不知道你吗?好了,你去忙其他的事情吧,《横空出世》真给咱们中文系长脸!”
严家炎称赞了刘一民一句,等刘一民走出办公室,严家炎在办公室里面唱了起来。
暑假的时候跟燕京其它高校的系主任见面,嘴角都快提到眼角旁边了。
回到办公室,其余几个老教授已经被朱光遣给赶走了。刘一民赞叹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这几个家伙忒烦了,你不知道,放假的时候还有事没事的朝着办公室里面跑。要不然我编教材的进度,还能提上来不少。”朱光遣语气颇为急躁。
“哈哈哈,朱教授,谁让他们没教材编呢!”
“说的也是!”
暑假两个月,这些老教授没事儿干,除了平常在家里面写论文,其它时间肯定要到处溜达。
以前朱光遣闲暇时间,也没少在燕东园和燕南园逛。
刘一民坐在座位上叹了一口气,朱光遣问他为什么叹气。
“81级都大四了,也不知道带的仨学生论文和搞的怎么样了,这是我第一次带毕业论文,可别最后都没过。”
朱光遣毫不在意地说道:“本科生的论文,你不用担心,地上踩一脚就能过。”
刘一民看了一眼朱光遣,老头,你好大的口气!
几个研究生听完,脸上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内心也在疯狂吐槽。
说曹操,曹操就到。
闫真带着另外两名学生找到了刘一民,闫真的已经写完,其余两个人的论文进度基本上已经到了八成。
刘一民先看了看闫真的,看完之后评价道:“故事比较流畅,文笔虽然没有那么精彩,但作为毕业条件基本上能够达标,收尾有问题,你讲讲你是怎么想的?”
“刘教授,我是想写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无论怎么写总觉得差点意思。”闫真苦恼地说道。
“故事不必去追求完美的结束,越是追求,越是漏洞百出。一个结尾你为了看起来‘完美’,带了太多的零碎了,我看后面这几百字完全都可以不要。”
闫真经过上次的改进事情之后,现在对刘一民言听计从,爽快地将后面的全部给划拉了。
接着刘一民看另外两个学生的论文,他们两个上次得到了数名教授的指导,进步也不慢于闫真。
“十七年文学的论文,你不要孤立的去讲这个时期的文学,要从整体的背景去讲,论据稍微有点缺乏,将论据给丰富一下。”
三个人挨个点评完后,刘一民手一挥让他们离开了。
“你这三个学生还是比较省心的,我看几个年轻讲师带的毕业生,那真是苦口婆心。”朱光遣看着三人离开的背影说道。
“闫真这个学生负了不少责,包括来找我,都是他带着来的。”
“有个省心的助手,是能轻松不少。”
9月7号,刘一民在系里面的统一安排下,跟几个教授一起和中文系的新生见了一面。
因为刘一民要到,其它系的学生知道后也赶了过来,手里面都拿着最新一期的《收获》。
本来是在讲欢迎词,可是台下的学生拿着《收获》起哄,让刘一民讲一讲《横空出世》的故事。
刘一民借机用《横空出世》里面的人物,给所有的学生上了一堂爱国教育课。
讲到无数科技人员筚路蓝缕的辛苦时,不少感性的学生都落了泪。
【你们考上燕大,成为人人羡慕的燕大学生。其实燕大能给大家的不多,无非是一些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但是有些道理并不是一定能通过教育就能够获得,也不一定不上大学就不知道。
很多解放军战士,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却懂得爱国。
既然大家非要让我讲中文系的第一堂课,我希望中文系和燕大的学生,听的第一堂课是爱国,毕业离开燕大时,最后一堂课也是爱国。】
临走的时候,学生们挤过来让刘一民签名,几个中文系的老师帮刘一民撑开了一个通道,让他率先走了出去。
严家炎扯着喉咙喊道:“中文系的学生不要急,你们大二的时候都能够听刘教授的课。”
刘一民走出教学楼,碰到了副校长季羡临。季羡临朝着噪音极大的中文系阶梯教室看去:“你们中文系搞什么呢,哎呀,你们一开新生见面会,别的系的学生都跑到你们系了,西语系等几个系老师比学生还多。”
“季校,这可不怨我们中文系,谁让别的系跟我们中文系同一天举办新生见面会的。”刘一民笑着说道。
季羡临无奈地说道:“瞧你们中文系牛的!你在比较文学论坛上的发言我看了,讲的不错。国内准备成立比较文学学会,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
“我知道了,季校,我先走了,人都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