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深入参观马兰 (第2/2页)
在校长的带领下,刘一民和罗参谋参观着学校。基地人多,所以学生也多,每个班坐的都是满当当的。
“这些都是马兰的子弟,也是马兰的未来。这是五年级,本来是毕业班,现在我们这里恢复六年制小学了,所以他们还得再上一年。隔壁就是六年级,我们去看看。”
“校长同志,六年级已经参加过中考了吧?”
“参加过了,但是学生的父母都忙,为了不让这群孩子出去捣乱,学校还是把大家聚在学校上课。”
他们从班级的后门走了进去,上的是语文课,老师正在教大家写作。
中考后,老师基本上不教具体的书本课程,更多的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校长冲着老师招了招手,老师立马让班级安静了下来。
“李老师,同学们,这位是刘一民同志。对,课本上的诗歌《理想》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他写的,大家看的电影《凯旋在子夜》《红河谷》《山高水长》都是他写的。
有的同学可能比较熟悉,有的同学可能不熟悉,不过我一介绍,大家都熟悉了。刘一民同志从燕京来,特意来看望大家!”
校长走上讲台激情澎湃地说道,搞得刘一民好像是燕京来的领导似的。
随着校长的话,学生和老师的目光都聚在了刘一民身上,有好奇、也有审视.
“这堂课讲的是写作,让刘一民同志给大家讲讲如何写作,好不好?”站在校长旁边的老师鼓掌说道。
“好!”
罗参谋说道:“刘作家,您去上吧!”
“刘一民同志不仅仅是作家,还是燕京大学的教授,未来你们要是能考上燕大,还能在燕京跟他见面。”校长说完,主动将讲台让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走上去笑着跟大家打着招呼:“同学们,你们好!”
“老师好!”
“你们今天写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刘一民笑着问道。
“最高的山!”
“好,我提问一下,第一排这位男同学,你认为最高的山是哪座山?”
“我们旁边的天山!”
“不,是书里面的泰山。”
“你们说的都不对,我爸爸告诉我是珠穆朗玛峰,我家墙上贴的报纸有篇文章讲的就是珠穆朗玛峰。”
刘一民看向说话的小女孩儿,她穿着红色的体恤,脸因为争论变得通红,太阳穴流下滚大的汗珠。
“对,是珠穆朗玛峰。你讲的应该是新华社记者写的那篇《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这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
刘一民认真地给大家讲了讲我国登山队员第一次攀登的壮举,以及里面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刘一民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下自己的进马兰路线:“同学们,大家看,咱们周围有很高的高山,咱们国家也有很多高山,珠穆朗玛峰不仅是咱们国家的第一高峰,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高峰。
但是在我心里,这都不是最高的山。
我进入马兰后,抬头的刹那间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那就是你们的父辈,战士和科学家才是我们国家最高的山。”
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有的左顾右盼,心里在想山就是山,人怎么能成为最高的山呢?
罗参谋和校长、老师听到刘一民的话,鼻头一酸。
“这句话大家可能现在不理解,但是以后会理解。至于教大家写作,我想你们的老师比我更专业。平常多读书,多看报,大家的作文素养会慢慢提上来的。
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可以问我。”
刘一民坐在讲台上,看向下面学生。写作这东西,坐在这里一会儿是教不会的。
“刘叔叔,你在燕京见过老爷爷吗?”
“我没有见过,因为我到燕京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刘叔叔,天安门是不是很高,比外面的山高吗?”
“天安门很高,不过没外面的山高,但在我们的心里,它比外面的山更高。”
学生们的问题,有的让刘一民有点哭笑不得,不过还是认真地给大家做着回答。
“刘叔叔,你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作家?”
刘一民愣了一下后说道:“来之前,也有位姐姐问了我差不多的问题,她是咱们国家女排的队员。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作家?我家比较穷,起初想用稿费补贴一点家用,后来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就成了作家。”
在教室里面讲到七点左右,刘一民起身跟学生们摆手说道:“同学们再见,希望你们有一天也能成为科学家!”
“刘叔叔,再见!”
走出班级门,刘一民笑着对罗参谋和校长说道:“还是第一次有人问我喊叔叔。”
七点左右,天气已经凉爽了许多,罗参谋询问刘一民有没有什么想去的地方。
刘一民笑着问道:“咱们去戈壁滩上,看看大漠落日怎么样?”
“好,咱们先去吃个饭。”
放学,永红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撒开腿跑回家里面,兴奋地给父母讲着自己今天见到刘一民了。
父母则是一脸疑惑,不知道是哪个刘一民。
“就是写《凯旋在子夜》电影儿的哪个刘一民啊!”学生跑到桌子旁,将杂志给翻了出来:“就是他!”
“咦,刘作家什么时候来到马兰了?”
“就是今天来的,跟我们在班上聊了好多。我们老师正在教作文,他进来了。我们老师让以“最高的山”为题写作文,他说咱们国家最高的山不是珠穆朗玛峰。”
“你小子是不是听错了,刘一民同志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没听错,你不信问晓婷。他说咱们国家最高的山是你们,是解放军叔叔和科学家。”
孩子的父母面面相觑,对视几眼后鼻头一酸,忍不住抹了抹眼角那还没喷涌就被强忍回去的泪水。
刘一民来的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经过学生这么一传,整个基地都知道了。
晚上的电影院门口,都是讨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