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朱霖怀孕 (第1/2页)
津城作协,蒋子龙坐在窗户边百无聊赖,感受着小树林吹来的微不足道的凉风和蝉鸣,希冀能够找到些许的灵感。
但是可惜,什么也没有想出来。
“一民的灵感是怎么来的?真是邪了门儿了。”蒋子龙嘀咕了一声,也不再想了,拿起蒲扇扇了起来。
正嘀咕的时候,办公室外响起了一道声音:“子龙同志,有你的电话。”
“哪里来的?”
“燕京!”
蒋子龙起身朝着传达室走去,身上的米黄色背心和大裤衩,丝毫看不出来是一个作家。
“喂,哪位?我是蒋子龙!”
“子龙同志,是我!”刘一民笑着说道。
“一民啊,我还以为是谁给我打电话,你怎么想起我来了?”蒋子龙连忙坐在凳子上认真听了起来。
刘一民直截了当地说道:“先不寒暄,讲一讲正事,讲完之后再寒暄。我是受人所托,今天到了《人民文艺》,张广年同志告诉我,他有意调你到《人民文艺》当副主编,他问我你还愿不愿意到《人民文艺》来。”
“一民啊,这件事啊,我个人是愿意的,可惜现在津城市里面不放我,我也没办法,借调的事情完不成了。”蒋子龙说道。
刘一民“哦”了一声,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你不愿意来。”
“一民,你到大学工作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作协工作远不如高校纯粹,你教书育人之外写一写书,我们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
蒋子龙说完不再谈论这个话题,刘一民想了想也没再谈论这个话题。
蒋子龙跟刘一民沟通起来了写作思路,两个人聊了约莫半个小时,就挂断了电话。
“一民,下次再到燕京给你带津城大麻花。”
“你还不如给我到海边捉点虾带过来。”刘一民笑着说道。
“一言为定!”
挂断电话后,刘一民给《人民文艺》的张广年打去了电话,张广年筋疲力尽地说道:“算了算了,形势比人强,就这样吧,有个王濛也不错了,辛苦你了。”
下午,崔道逸跑到了四合院里,刘一民拿出西瓜招待他。
“师兄,你咋跑到我这里了?”
“我听到你跟老张打电话了,所以我就找个机会溜过来了。”崔道逸吃着西瓜笑道。
刘一民以为他只是偷懒,谁知道崔道逸确实有事情找他。
“我给你讲点小道消息,最近作协和文联不太平,周杨被批评了,我猜蒋子龙调不过来跟这个有关。周杨一被批评,别的部门当然要给作协甩脸子了,答应好的事情也不买账了!”崔道逸神秘地说道。
“难怪子龙刚才讲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什么话?”
“他说在大学工作好啊!”
刘一民时常见到周杨跟夏言,但实际上跟周杨说不熟,跟夏言倒是熟。
作协和文联的这些事情,刘一民不太想知道于是转换了一个话题。
“也不知道王濛调到《人民文艺》,对我们《人民文艺》是好事还是坏事。”崔道逸担忧地说道。
刘一民笑道:“师兄,我估计等王濛一来,你快要升副主编了。”
“副不副主编的,其实都一样。”
刘一民对于崔道逸当不上主编感到挺遗憾的,但是崔道逸看的开。
崔道逸说道:“像我们这种大刊,很少有专业编辑当主编的,更倾向于在文学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作家在作协和文联的人脉往往要比编辑广多了,他们有名气,能为杂志带来一定的读者和作者。
像《人民文艺》,老张同志真是左右要平衡,南北要照顾到。王濛确定能来的时候,他对我说,口干舌燥一年,就干成了这一件事儿。”
两个人下了一会儿象棋,崔道逸说自己要回去了。
“走吧,顺路一段,我去人艺逛一逛!”
两人到人艺门口分开,刘一民先走到曹禹的办公室,曹禹看到刘一民后说道:“你可有一阵子没来了?”
“有吗?老师,你是不是记错了?”
“那是我一个人呆久了,坐,怎么今天想到来了?”
刘一民笑着说道:“专门来找您聊聊天。”
曹禹坐到刘一民的对面,聊起来最近人艺还有文学界。
“米勒前阵子走了,看这样子走的时候还不服气,他说他在美国等着你。”曹禹说完,话锋一转道:“最近人艺没有什么好本子,也没有什么本子,你抓紧,今年最少要写两个本子。”
“等《横空出世》写出来,能改编成话剧。说起来,《雷场相思树》也是今年的。”刘一民笑道。
曹禹耍赖道:“《雷场相思树》不算,谁让不是首先给的我们人艺。”
“老师,你这是耍赖啊!”
“谁让我是老师呢,你什么时候能够写完?”
“我等六月底到基地一趟,转一圈脑海中有了基本的细节,真正写出来是特别快!”刘一民举起茶杯说道。
曹禹满意地说道:“这样一算,时间也不远了。”
接着曹禹跟刘一民讲起文学界的事情,他站的位置高,看到的事情更多。
“一民,我知道你不想掺和这些事儿,但是啊,有时候掺不掺和政治是一回事,懂不懂是另一回事。你可以不掺和,但有时候你不能不懂,况且这是涉及到思想战线的问题。”
曹禹将事情的经过跟刘一民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刘一民才知晓了其中的关键。
从曹禹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在排练场看朱霖排练了许久。
苏民让刘一民欣赏他排的《雷场相思树》:“山尊适合排大戏,我苏民也不差,之所以一直没有,那是没找到机会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