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国防科工委见钱老 (第1/2页)
机场内,记者不断地拍着照片。周杨和夏言简短地发表了一下讲话,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上前打开木箱开始检查接收,并现场登记造册。
返还的这些文物,将全部放到历史博物馆保存。
“孙轶清同志,这位是刘一民同志,你们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刘一民同志的探路啊!”夏言指着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一民同志,感谢你为国家文物所做的贡献,我们到美国的时候,美国的报纸和电视上,还都是刘一民同志的新闻呢!”孙轶清握着刘一民的手笑着说道。
“不客气,孙局长!”
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陈广也走过来向刘一民表示感谢,并感叹道:“我看到亚洲博物馆的藏品时,我当时整个人都愣住了,我不知道自己身处异国还是中国,很难想象,在美国有如此之多中国人的东西。
一些东西,历史博物馆都没有,对研究古代历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紧接着心里面就屈辱啊,一个个文物就像是一个个巴掌打在脸上,痛在心里!”
陈广的这段话感情丰富,让一群人听了都深有感触。
文化部带着大家在机场的办公室里开了一个会,重点是以后如何进行文物归国的工作以及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物公约。
“同志们,中央的领导很重视,文物归国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屈辱一点点的摩擦掉。
我知道这条路很难,但是大家也要做,要让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知道,那是我们中国的东西。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是文物回国历史的一部分。
可能因为没有成绩,我们的工作不会被人知晓。一民同志的一句话讲的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大家都要以此为信念,做好自己的工作。”
周杨发完言后,大家畅所欲言。飞机上午十点抵达燕京,会议一直到下午一点才结束。
刘一民和曹禹一起回到了人艺,曹禹背着手笑道:“终于回来喽,回来就安心了。一直在美国,我还真安不了心!”
“老师,以后会回来的越来越多!”
“是啊,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看到,能看到多少!”曹禹推开办公室的门,嘴角还兴奋地唱了几句歌。
“等三月份,《推销员之死》的编剧就到喽,希望不会把人艺闹得鸡飞狗跳!这一次中美碰撞,也不知能碰撞出来啥!”曹禹神色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绿皮书》准备到三月初首演,给美国人看看,咱们排的洋戏怎么样!”
曹禹的话里面,颇有几分比试的意味。
年前刘一民跟魏巍说过,《雷场相思树》的话剧剧本等过完年会写好。
魏巍到了时间,就给刘一民打来了电话询问有没有写完。
“一民啊,不是我催你,是魏团长在催我啊!《凯旋在子夜》电影实在是太火了,部队反响很大。所以啊,《雷场相思树》也得加快了,丰富一下战士们的文化生活。”
刘一民对着电话里的魏巍说道:“写好了,我这就给你们送去!”
“不用到燕京军区,直接来国防科工委吧,我就在这儿呢,正好老首长想见见你,你在华侨公寓吧?”
“现在见我?”
“对!”
“我在华侨公寓!”
“好,我到门口等你!”
刘一民当即换了身衣服,拿着稿子骑车来到了国防科工委门口,魏巍正站在门口等候。
国防科工委刚成立,建筑不算高大,大门很低调,不仔细看的话,不会认为一个如此重要的机构在这里工作。
“一民,今天我来这里有点事,刚好碰到过来指导工作的老首长,他就提出见见你!”
魏巍接过刘一民递过来的剧本,一边走一边看。
到了门口,站岗的哨兵拦下两人,查看证件之后给里面重新打了一个电话,得到指示后,又搜了一下身才让两人进去。
“这里是重要部门,检查很严格,到门口再进来也得接受检查!”
“理解!”
走进国防科工委的办公楼,这里的工作人员有的身着军服,有的则是穿着普通的中山装。
“报告!”魏巍走到一间办公室门口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