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25章两弹一星——钱老来信(月底求月票)

第325章两弹一星——钱老来信(月底求月票)

第325章两弹一星——钱老来信(月底求月票) (第1/2页)

晚上,朱霖和刘一民吃完饭半躺在了沙发上看新闻联播。
  
  一阵音乐声后赵忠湘的声音准备出现,看了一阵子,刘一民觉得无聊回到了书房。
  
  “刘老师快来看,快来看,你上新闻联播了!”朱霖的声音在客厅里面响起,又光着脚跑到电视前,将电视的声音放到最大。
  
  【国家文化部月初组建的作家代表团于近日归国,青年作家、燕京大学副教授刘一民同志荣获美国欧.亨利短篇文学奖一等奖。代表团一行在美国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刘一民同志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爱荷华大学发表演讲,言语之间尽是对祖国深沉的爱意。
  
  他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我应该回到中国去,他热切地呼吁华人同胞积极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报》对此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改革开放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年轻人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电视里面的镜头是几张在美国的照片,时长总共不到一分钟。
  
  等刘一民走出来的时候,画面基本上已经放过去了,只听到了声音。
  
  朱霖遗憾地说道:“刘老师,出来的晚了,在电视上你可是很开心!”
  
  “放的是什么画面?”刘一民笑着问道。
  
  “还能是什么?美国人可真不害臊,见个人都亲!”朱霖愤愤不平地说道,手上拿着的梳子,“咔嚓”一声被掰断了。
  
  刘一民转身想回书房,被朱霖给拉了回来。
  
  “刘老师,坐下再看会电视!”
  
  刘一民讪讪一笑:“掰断了梳子可不准掰我了哦!”
  
  “哎呦喂,您想哪儿去了,给我几个豹子胆也不敢。”朱霖将刘一民拉到了沙发上,用手搂着脖子,占有欲极强。
  
  “亲的是左边还是右边?”朱霖故意问道。
  
  “瞧你,还吃美国人的醋啊!”
  
  “洋醋更酸!”
  
  电视画面通过信号传到了朱家,传到了麦积大队。
  
  朱父和朱母也正在家里骂美国人实在是不要脸:“这美国人是想干什么呀?这洋人是想干什么呀?”
  
  “哎呀,贞贞别多想,看电视要紧,你看一民的眼神,当时也是猝不及防!”朱父安慰道。
  
  朱母翻了一个白眼,冷哼了一声:“这还用你说!”
  
  接下来两人继续看了下去,朱父心不在焉,虽然嘴上说的轻松,但还是忍不住瞥几眼报纸。
  
  原本早已经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麦积大队,刘福庆不可置信地擦了擦眼睛,问旁边的人:“刚才那是一民吧?”
  
  “叔,就是,今天的《人民报》我看了,照片一模一样!”李兰勇乐呵呵地说道。
  
  杨秀云忧心忡忡地说道:“霖霖该不会生气吧?”
  
  “明天写封信,咱们侧面打听打听!”刘福庆说道。
  
  “叔,美国一个大学给一民十五万美元让他留在美国,一民都没留下!”李兰勇说道。
  
  “美国鬼子可真够坏的,请一民到美国还不算,还想让老二留在美国!”刘福庆骂道。
  
  骂完之后又问道:“十五万美国钱是多少钱?”
  
  “官方汇率算,将近三十万块钱,要是黑市就更贵了!”
  
  “啥?三十万?能把咱们大队给买了?”不只是刘福庆,其余大队的社员也都吃了一惊。
  
  “一百万也不能到美国,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一民要去了,那就是汉奸,俺老刘家可是全县有名的革命之家,不出汉奸!”
  
  第二天,麦积大队的社员正在修路的时候,县里面的车队来到麦积大队,找到了刘福庆,夸他养了个好儿子,又要给他戴红花。
  
  麦积大队的路不好,李兰勇提议,在李兰勇的父亲支持下,社员们开始修路,不仅修大队内的农耕路,也扛着红旗修到公社的路。
  
  冬天农闲的时候修路,不耽误农业生产。
  
  县书记杨玉山夸赞不愧是刘一民同志的老家,生产觉悟就是高。虽然包田到户了,但是集体的心没有散,而是努力用双手改变贫穷面貌。
  
  “老人家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也要说,‘社员团结如一人,致富道路准能成’!”
  
  杨玉山询问刘福庆修路有没有什么难题,刘福庆趁机讲了几个难题。
  
  杨玉山当场同意拨一笔钱帮助麦积大队修路,用买修路工具,买骡马。
  
  等杨玉山走后,李兰勇笑着说道:“真是一人得道,全大队升天,咱麦积大队哪儿受到上级这么重视过!”
  
  元旦当天,《雷场相思树》正式在《人民文艺》发表。于此同时,刘一民还在接受采访,既然要树立典型,肯定不是报道一次,而是要连续报道。
  
  《中青报》《光明报》《新华社》还有一些跑得快的地方媒体都围到四合院里面采访。
  
  刘一民一家回答了五个问题,因为于佳佳是老朋友了,有所偏重,回答了她六个。
  
  接下来各个报纸分别发表新闻,没来的媒体就转发其它报纸的文章。
  
  《中青报》的标题是——《青年的梦想不止在外国能实现,在中国也能》;
  
  《光明报》的标题是——《青年人当以刘一民同志为榜样,树立国家发展信心》;
  
  《新华社》的标题是——《爱国精神薪火相传,从老一辈科学家到新一代青年作家》;
  
  《津城日报》的文章是——《爱国之情,远远不是十五万美元可以衡量!》;
  
  刘一民联系到了《新华社》,告诉他们将自己和老一辈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很不妥当。
  
  豫省的报纸也跑到燕京对刘一民做了一个采访,标题直接用“我省走出来的作家刘一民”,充满了家乡自豪感。
  
  应付采访结束,刘一民以为完了。在《农民日报》工作的刘振云笑着跑了过来,也要给他写文章。
  
  “一民,这几天可够热闹的,陈大志和李学勤都来电报问我你的事情。”刘振云经过半年工作,成熟了许多,但是身上那股劲儿还没有变。
  
  也对,一个身怀理想的年轻人才在单位摔打了半年而已。
  
  不过谈起工作,刘振云也有点苦涩,讲起领导也忍不住骂几句。
  
  “振云,你跟郭见梅怎么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