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重操旧业 (第2/2页)
“为什么最漂亮的是晚上,因为白天见不得人吗?”刘一民毫不客气地说道。
这家伙是一个华裔,听语气应该是岛上的。见对方没回过神,刘一民也没有再跟他废话。
协会的交流会之后,大家在酒店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李,开始飞往纽约。
尼琪.诺伊斯随同大家一起前往,并带了许多《凯旋在子夜》的样书。
旧金山和纽约分别在美国的东西海岸,坐在飞机上,倒是可以好好的看一看美国的全景。
“聂华令女士准备在纽约跟咱们见面,同行的还有她的丈夫。聂华令女士为中美交流做了很大的贡献,咱们可不能怠慢。”张广年坐在飞机上,低声嘱咐道。
爱荷华国际写作训练中心就是聂华令提议设立的,自从设立以后,这里成了世界各地作家经常参加的交流项目,中国作家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国内作家来此学习、演讲。几十年间,王濛、徐驰、冯继才、张贤亮、余桦、汪曾琦、莫言都先后到达过这里。
许多作家第一次出国,就是受邀参加这个计划,费用由爱荷华大学承担。
所以聂华令在国内的文学界,十分受尊重。
飞机穿过美国,最终抵达了纽约机场。当地的华侨协会,给他们安排好了住宿,一行人住进了一处公寓。
尼琪.诺伊斯住在了旁边的酒店,她要去联系纽约的媒体,到时候签售会就在纽约举行,在颁奖前,营销就该开始了。
到达了纽约的当天,欧.亨利文学奖的评奖委员会就派人来跟刘一民联系。
“果然是个年轻人,你好,我叫爱德华,是评价委员会的联络人,刘,很高兴你来到美国!”
爱德华递给刘一民一个流程单,上面详细的写着到时候颁奖大会的流程,还有一份授权文件,那就是授权他们出版《绿皮书》。
“文学奖的合集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给获奖作家的版税分成都是一样的,是15%。”爱德华解释道。
15%,比中国书刊社给的高。刘一民看了看条款没什么问题,又找徐驰核对了一遍,确定无误后正式签下了合同。
“您好,爱德华先生,我是访美代表团的团长,张广年!”
爱德华打量了一下张广年,从皮包里面抽出了几张门票递给了他:“我代表协会邀请中国代表团的诸位先生参加这一盛典。”
“谢谢,到时候我们准时参加!”张广年就是想要几张门票,要不然到时候大家进不去就尴尬了。
爱德华冲着刘一民说道:“刘,现在很多美国记者对你感兴趣,你要不要见一见?或者给他们写几篇文章也行!”
闻言,旁边的徐驰眼神一亮,这是个好机会呀,家里现在缺个洗衣机!
刘一民跟徐驰对视了一眼,重操旧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