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朱霖收税 (第1/2页)
徐驰随便找了个位置就坐下了,讲台上刘一民一眼就看到了他,冲着他微微颔首。
讲台上的刘一民,正在给大家讲美国的海明威。教室里坐的不仅仅有大二的学生,还有一些中文系大三或者是其它系喜欢文学的学生。
刘一民的课不说是全系最受欢迎的课,最起码不会有学生拒不上课。
“海明威同志,注意,我愿意称呼海明威为同志,他是一名国际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对他充满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彪悍的人,他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
我们要理解海明威的文字和文学思想,我们就必须先去了解他这个人。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去搜集资料,尽可能的去了解海明威同志。
下一节课,我就不再讲了,我邀请到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驰同志,由他给大家讲一讲报告文学的写作!”
刘一民话锋一转,冲着徐驰所在的位置伸出了右手,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
徐驰正抱着膀子听课呢,刘一民冷不防的给他来了这一手,短暂的愣神之后,笑呵呵地站了起来。
“同学们好,我是徐驰,先说好,我是被你们刘教授抓的壮丁,可不是邀请来的!”
刘一民说道:“不管抓的还是邀请的,反正已经来了!同学们,让我们鼓掌欢迎!”
教室内掌声响了约三十秒,刘一民说道:“需要去厕所的赶紧去,听不到的可是你们的损失!”
说完后,学生箭步冲出了教室,刘一民走到徐驰旁边笑道:“老徐同志,你啥时候到的燕京,还没回家就来学校了?”
“久不在燕京,思念故人啊!”徐驰紧紧地握着刘一民的手,话语中感慨颇多。
刘一民双手握着徐驰的手说道:“茅盾先生追悼会上之后,掰一掰手指,已经有一年多没见了!”
“是啊,你诗里面说从前车马慢,现在车马快了,见面也不是那么容易!”
“以后车马会更快!”
两人聊了一会儿,徐驰从挎包里面拿出笔记本苦笑道:“我得赶紧备一下课,你真是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
“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我去办公室给你倒杯茶!”刘一民趁着徐驰做功课的功夫,走到系办公室,倒了一杯茶。
吴组缃几个老教授听说徐驰要讲课,纷纷拿着手中的笔记本起身要去凑热闹。
学生下课的时候,又叫了一些人,教室里面围的是满满当当。
等上课的时间到了,徐驰微微一笑,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大字“报告文学的写作步骤和写作方法。”
“同学们,各位教授,我虽然长时间在南方工作,但燕大和燕大的课堂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32年的时候,我就是老燕京大学的学生。这几年,我也经常来到燕大找朋友。
但站在燕大的讲台上,说实话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其实啊,报告文学的写作,不用请教我,你们的刘教授就写的很好。”
徐驰看向刘一民,得意地说道:“不过,你们刘教授的报告文学是跟我学的,现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的《中国姑娘》我就非常喜欢看,写了女排姑娘的韧性和血性,还通过捐款帮排球队建了新场馆,这是我不敢想象的。”
徐驰做了一个开场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讲课的环节。徐驰在鄂省的时候,也会到大学讲课,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难。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燕大的学生提问的问题可能更加的刁钻。
一小节课讲完,学生听的是意犹未尽。徐驰只好站在台上,回答了大家几个问题。
回答完之后,其中一名学生举手问道:“徐驰老师,最近有没有新翻译的著作?”
“最近正在翻译《托尔斯泰传》,估计明年就可以出版,到时候大家可以看一看!”徐驰笑着说道。
“徐驰老师,为什么您的外语水平这么好?”
徐驰得意的翘起嘴角,笑眯眯地说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上学的时候喜欢翻英语字典,翻着翻着就学会了!后来啊,学法语,比英语还简单,没怎么翻字典,就学会了。”
刘一民看到旁边的吴组缃和严家炎两人,听到徐驰的话,脸上的肌肉都抽了抽。
台下的学生嗷嚎一声,也没有再继续提问的兴趣了。
刘一民暗暗给老徐同志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不过这倒不是徐驰故意这么说,他的外语的确是无师自通,通过翻字典学会的。
课堂结束,徐驰到系办公室,跟几个老教授打了一个招呼。
严家炎将徐驰和刘一民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严家炎笑着冲徐驰说道:“徐驰同志,一民,你们一起去美国,我就放心了!你们两个,毕竟有合作的经验嘛!”
临近出发,严家炎又嘱咐了刘一民几句。并拿出了一张兑换美元的证明,上面盖着教育部的公章,刘一民拿着这证明直接到可以兑换外汇的银行兑换就行。
上面的额度只有500美元,好在文化部也给了刘一民批了700美元的兑换额,文化部另外给每人发放了50美元当做零用。
因为是组团出访,置装费必不可少。距离刘一民上次出访法国已经满三年,所以又领到了200元的置装费。
如果距离上次出国满一年的话,那只能领取100元置装费。
从中文系的办公室走出来,刘一民带着徐驰来到了华侨公寓。
走进屋里,徐驰笑着打量了几眼华侨公寓,并没有表现出像崔道逸和李书等人那么惊讶的感觉。
“这房子不错,比四合院住着舒服。就这个住房标准,比我姐夫家都高!”
徐驰幼年时期,家庭环境就好,属于是见过是大面的。父亲徐一冰是近代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为了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拍卖家产,创办体校。
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之时,组织学校的学生成立学生军参战。战事结束,依然专注于体育教育,为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姐夫是军人,弟弟是航空专家,曾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