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销量 (第2/2页)
“骑自行车要将近一个小时,太累了!钱就是花的,要不然挣它干嘛?”
刘一民在闲暇的时候教过朱霖骑摩托车,她骑的还挺不错。一台摩托车,有时候还偶尔骑着到人艺。
但两人一辆摩托车,终究是没那么方便。
朱霖想了想觉得也是,想选择幸福250,因为便宜。刘一民不由分说的选择了铃木,本来想选择更为先进的AX100,可是这款的车身较大,动力太强,怕把握不住。
“刘老师,选这辆吧!”朱霖拍了拍旁边一辆造型略显奇特的摩托车。
这是一辆进口的铃木A50,50排量的轻骑车。看着像是后世的踏板或者是弯梁摩托,朱霖骑绝对是够用了。
“好,这个不错,虽然慢点,但是安全好操控!”刘一民说道。
“同志,这台铃木A50售价是1400块人民币!”售货员笑着说道。
朱霖从包里面数了1400块钱还有侨汇券,跟着售货员交给了收银员,成功领取了发票。
刘一民取4000,原本心里面是计划着买大排量的。
“还买什么吗?”刘一民笑着问道。
“刘老师,再去买点布料,买几件床单和被罩!其余的也没什么要买的了,我妈说了,要勤俭持家!”
朱霖开心的到其它楼层买了点布料和其它的家用品,之后两个人骑着车到了东城公安局,给朱霖的摩托车上了一个牌。
回家后,朱霖将剩余的两千多块钱递给了刘一民。
“给我干嘛?”
“早就说好了,咱家你管钱!”朱霖不由分说的将钱塞到了刘一民的口袋里。
刘一民无奈地说道:“我把钱放书房的柜子里,需要了自己拿!”
“好嘞,等下个月发工资,我也把钱放里面!”
“你自己的你拿着就行!”刘一民随口说道。
“嗯?”朱霖迈着步子走到刘一民的身边,将手搭在刘一民的肩膀上,脸凑过来问道:“刘老师是觉得我挣钱少吗?是哦,我那三瓜俩枣放进去多不合适!”
“哈哈哈!”刘一民顺势搂住朱霖的腰说道:“怎么会呢,朱霖同学的贡献不是用钱来衡量的,给咱全中国的人民带来了优秀的作品,价值不在于钱的多少!”
“刘老师,你会说话,奖励你一下!”
两个人在客厅里面打闹了起来,接着顺势躺在了沙发上。
朱霖暗道结婚后还是单独住在一起比较舒服,要是跟父母住一起,哪能这么恣意!
翌日,刘一民获奖的消息在《人民报》次头条的位置刊登了出来,足以显示出报社对获奖消息的重视。
头条一般都是国家大事,自然是轮不到刘一民。次头条就在头条的旁边,几个大字非常的显眼。
《热烈祝贺我国青年作家刘一民同志荣获美国欧.亨利文学奖一等奖》
在标题下面,一行小字写的是【获奖作品为刘一民同志去年发表在《巴黎评论》杂志上的《绿皮书》】
次头条的位置一般都很简短,不可能刊登大量的采访内容,在第二版详细的刊登了对刘一民和朱霖等人的采访。
《人民报》一发表,顿时在社会上和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外国的文学奖啊,第一次听说国内的作家获得。
原来咱们国家的作家,也能获得外国的文学奖。
大家看完《绿皮书》三个字,脑袋都是晕乎乎的,没听说过啊。
有人觉得是自己没有注意,特意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刘一民同志的作品最忠实的读者,一聊天,对方也没有听过。
这就奇了怪了,但大家并不觉得这会是假消息,毕竟这可是国内第一大报《人民报》。
接着大家看详细的采访内容,才发现这本根本就没有在国内发表。
于是,大家的好奇心达到了顶峰,想知道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获得外国的文学奖。
商务印书馆的黄春雨鼻子最灵,看到报纸消息没多久,就想到了这一层,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找到了刘一民,希望商务印书馆可以出版。
“我的散文《青年集》卖的怎么样?”刘一民见到黄春雨,关心的问道。
“卖的比大多数散文都要好!”
“好是好多少?”
黄春雨说道:“目前的销量将近九万册!”
刘一民“啧”了一声,黄春雨赶紧说道:“这已经够好了,很多作协知名作者的散文集销量,整个销售时间也不过四五万册。散文跟毕竟不同,的读者是对作者和作者的故事感兴趣。
散文更多需要的是,读者对作者本人感兴趣。”
刘一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黄春雨说的没有错,这还是黄春雨多方整合内容的结果。
“这是《绿皮书》的底稿,那《绿皮书》的出版就交给你们了!”刘一民伸出手跟黄春雨握了握手。
“放心吧,我先看一看!”
黄春雨刚看完,崔道逸和李书就跑来了,李书看到出现在刘一民书房的黄春雨,无奈地说了一句:“还是年轻人的腿脚快!”
“小黄同志,我们《人民文艺》先发表,你们再出版怎么样?”崔道逸乐呵呵地说道。
黄春雨爽快的将稿子交给了崔道逸,崔道逸拿起坐在一旁,跟李书一起看了起来。
李书看的没滋没味的,时不时的瞟一眼黄春雨。
黄春雨无奈地说道:“李书同志,《凯旋在子夜》让你们人民文学出版社赚的盆满钵满了,也该让我们喝点汤!”
夏言所说的《凯旋在子夜》销量达到四百万册的消息已经是老消息了,目前《凯旋在子夜》的销量已经达到了四百三十万册。
这个销量,被很多人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小黄啊,你们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的。再说了,什么叫赚的盆满钵满,文化人的事情能用赚嘛,咱们是文化的搬运工,传播文化的使者。”
黄春雨这样说,李书也不生气了,说话的时候和蔼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