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抽空结个婚 (第1/2页)
四合院内,里里外外的打扫的干干净净,就算是菜园子里面的菜也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思生长。豆角出来,必须得排成一排。
刘福庆和杨秀云在游燕京之外,心思全都花到了院子里。大哥刘一国和大嫂顾萍以及李兰勇,给两人打着下手。
“兰勇,一民在燕大怎么样?”干活的时候,刘福庆和杨秀云总是问李兰勇这句话,让李兰勇给他们讲一讲,刘一民在燕大的事情。
李兰勇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刘一民在燕大的事迹全部讲给他们听,几个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兰勇,燕京人生地不熟,接亲的队伍咋办?”刘福庆惆怅地说道。
“福庆叔,你们不用管,一民的几个室友已经在找人了。到时候清一色都是燕大的学生,而且啊,还都是各个地方的第一名。”李兰勇笑着说道。
刘振云几个人靠谱了一回,消息一出,中文系的很多人都想帮刘一民接亲,最后找人,变成了挑选。
找了十几个形象好,自行车新、成绩好的燕大学生,没选上的,自然是扼腕叹息。
正谈话间,刘一民跟崔道逸一块走了进来,看到刘父刘母,崔道逸先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找厨子之类的,都是崔道逸帮忙找的。
“崔同志,谢谢,您可是帮了大忙了!”杨秀云连忙感谢道。
“嗐,婶儿,您说谢谢这可就见外了,我是一民的师兄,那就是亲兄弟,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况且也不是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帮忙!”崔道逸客气地说道。
刘一国看到两人满头大汗,赶紧从冰箱里面拿出冰镇汽水给两人解渴。
“崔同志,我这个大哥在燕京帮不上什么忙,有什么打下手的活儿,您告诉我!”刘一国笑着说道。
崔道逸笑呵呵地说道:“哈哈哈,没事儿,有需要的地方,咱都得上手干!”
傍晚的时候,曹禹和李玉如、还有万方三个人来到了四合院里面,看看刘一民把四合院布置的怎么样了。
“老师,师娘,师姐!”刘一民笑着跟他们打着招呼。
刘福庆和杨秀云也从屋子里面赶紧走出来说道:“万先生,李同志!”
七八十年代,汝城的农村一直保持着对老师和医生等群体称呼为“先生”的叫法,这是农村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随着老一辈人的离世,这种叫法渐渐归于尘埃。
“福庆老弟,秀云弟妹,不用称呼什么先生,叫我万家宝就行!”曹禹笑着说道。
刘福庆赶紧摆了摆手说道:“这样就坏了礼数,那可不中,那可不中!”
“嗐,我比你大,叫我一声老哥哥也行!”
刘福庆这才答应,笑着喊了一声“老哥哥!”
曹禹的年纪比刘福庆大了十几岁,两个人这样称呼也没什么毛病。不过从外表看,倒是刘福庆年纪大。
农村人风吹日晒的,老的快!
刘福庆和杨秀云来燕京的第二天,就到曹禹家里面拜访了一次。曹禹对如何称呼刘一民的爸妈,估计也是思索了很久。
有了老哥哥,那杨秀云拉着李玉如称呼李玉如为“老嫂子”就顺理成章了。
杨秀云看向万方,万方赶紧说道:“您叫我小方就行!”
两家人在四合院里面转悠着,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布置的不妥当。曹禹看了一遍后,笑着对刘福庆说道:“福庆老弟,你养了个好儿子啊!”
“是啊,一民自从考上大学后,就让我省心多了。以前啊,我们为了他这个工作,是成宿成宿的发愁。现在啊,老大老二都让我们省心了,我有两个好孩子啊!”
刘福庆得意地挺直常年劳作,已经初显佝偻的身子。
杨秀云也说道:“俺家老大和老二都好,又找了两个好儿媳,以后啊,我们两个老家伙,是享不尽的福。我们大队的人,都打心眼里羡慕呢!”
晚上,两家人就在四合院里面吃了饭。李玉如在饭桌上,帮忙讲着注意事项,看有没有什么忽视的地方。
直到耐心的过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遗漏,才放下了心来。
“一民,听说你准备买摩托?”曹禹笑着问道。
刘一民疑惑地问道:“您怎么知道的?”
“哈哈哈,你就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进口的都要外汇券,你?”曹禹问道。
“我有侨汇券,我跟王府井百货商场摩托经销部的人都讲好了,明天就去提摩托车。”
曹禹问道:“钱凑手吗?”
“放心吧,老师,钱够着呢!”
李玉如拉着刘一民说道:“你又是买冰箱,又是买彩电的,要是不够,提早跟师娘说。”
晚上吃过饭,曹禹跟刘福庆喝了点酒,不过只是小酌。见一切都差不多了,才笑着离开了四合院。
送走曹禹和师娘以及万方,刘福庆站在四合院门口感叹道:“一民啊,你这老师和师娘人真不错!”
刘一民笑着说道:“爹,娘,老师和师娘对我一直很好,你们放心吧!”
刘福庆和杨秀云对刘一民以后在燕京的生活和工作,稍稍放下了心。
刘一民问刘福庆和杨秀云愿不愿意在燕京,老两口都说还是在老家自在,走到胡同里面,都听不太懂燕京话。
“什么前门楼子,胯骨肘子,听不懂啊!我跟你娘还是在家里面待着自在,种种地,喂喂牛,那才是咱们庄稼人的生活。你在燕京好好干,前面就是天安门,要经常听老人家教导!”刘福庆认真地说道。
“好,我记住了!”
送老两口回去休息,刘一民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我明天给大山叔拍个电报,让他帮忙给咱们的几亩麦子收了,等结完婚,咱带着爹娘大嫂,到时候还有霖霖爸妈,到北戴河玩两天!”
“北戴河?”
“对,北戴河!”
“那地方咱能去吗?报纸上和电影上讲,都是领导才能去的!”刘一国隐隐有些激动,这可是北戴河啊!
“现在能了,那里是海边。咱爹娘一辈子没有见过海,到那里转一转!”刘一民说道。
刘一国迟疑了一下说道:“行!等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海,既然来了,索性去看看,就是辛苦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